?

如何在教學中正確處理“思考和練習”

2016-05-14 11:39劉艷榮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練習題編者導學

劉艷榮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要準確體會編者意圖,正確處理好教材中的“思考與練習”,充分發揮“導教、導學、導練”的功能,才能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為一體,使教師上起課來得心應手,真正實現了高效與時效的課堂。

“思考和練習” “導教”功能 “導學”功能“思考和練習”是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編者根據教材的特點精心安排在新課后面的習題。它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征:體現課程標準和編者的意圖,具有“導教”功能;能揭示知識的重難點,具有“導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訓練的途徑,具有“導練”功能。因此,教學中正確地處理好“思考和練習”,能讓教學富有時效性和高效性。那么,如何在教學中處理思考和練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三導”功能呢?我認為,老師首先要正確認識“思考和練習”在教材中的地位,克服“思考練習無地位,課后訓練不到位”的現象。

一、發揮“導教”功能,構建教學思路

“思考和練習”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所以,我們再備課時,必須對課后的練習題給予足夠的重視,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研究答案,解決“是多少”

研究答案是進一步研究新課,理解教學內容的過程,同時通過讀題、解題、分析可能出現的錯誤,以便于安排教學的步驟,進一步構建教學的思路。例如,在五年級的百分數應用題的練習題中有這樣的題:“用400粒種子做實驗,有10粒沒發芽,求發芽率?!边@道題與例題不同,學生可能出現“15400×100%”的錯誤,在備課時由于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步驟:

(1)引導理解和鞏固發芽率的意義和求發芽率的方法,詳細講解例題,鞏固本節課本節課新知。

(2)改變題的條件,出示以下三道題:①五年一班種了80棵樹,活了76棵,求成活率。②五年一班同學種了80棵樹,死了4棵,求成活率。③五年一班種了一些樹,活了76棵,死了4棵,求成活率。通過這三道題的對比,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解題的方法。

(3)引導學生說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拓寬知識面,使學生真正理解:求百分率實際上就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2.研究編者的意圖,解決“為什么”

編者設計了這樣的題目,要訓練學生什么能力,要達到什么效果,這是老師在指導學生理解題意前必須搞清楚的,從上面百分數應用題的練習不難看出,編者除了要訓練學生準確理解百分率的意義和解題方法之外,更注重訓練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和練習時,一定要努力去體會編者的設計意圖。

3.備解題方法,解決“怎么求”的問題

老師在掌握了練習題的答案、解題思路和作者的出題意圖之后,還要進一步研究指導學生能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并且幫助和引導學生能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便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比如,在學完求成活率之后,進一步引導提問:要想求植樹的成活率,必須知道什么條件?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先解決什么問題?這樣通過層層剖析、步步深入,促使學生主動思維,深入思考,從而掌握方法,思維的條理性得到訓練。

二、發揮“導學”功能,注重能力的培養

“思考和練習”是編者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而精心設計的,有一定的目的性。體現了對學生某一種能力的具體要求。這就需要老師從多方面地去認識和研究它,讓它發揮功效,來達到學習的目的。我認為老師要做到以下兩方面

1.“釋疑解惑”,通過點撥和講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練習。

2.引導“學習過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應該落實在扎扎實實的課堂訓練中,善于從常見的知識中抽象出帶有一定規律性的東西,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例如在學習了百分數應用題的成活率之后,再加深一些難度,拓寬一些知識,讓學生求出勤率、出油率等等問題,讓學生通過學到的求成活率的方法,通過知識的遷移與擴展,經過思考與討論,理解出勤率、出油率的意義,進而找到解決這些生活問題的方法。由“講解——學生做題”變為“講解——學生做題——質疑——拓展——評價”,這樣就達到了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三、發揮導練功能,提供訓練的途徑

“思考與練習”是教材編者意圖的體現,每一節課的習題,編者都會體現出一定的梯度,基本練習——提高練習——帶※的拔高和開拓思維的題(以前的思考題)三種類型,以提供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第三類的練習題一般不做共同要求,只提供給有能力的同學完成,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要做到:

1.領會意圖,把握好訓練的重點

在教學中,老師要認真研究三種類型圖的訓練要求,把握好不同類型題的訓練重難點,基本練習是要求所有的同學必須掌握會做的,提高題中上等的學生能理解,會做,帶※的題只是提供給部分尖子生,這樣使練習的訓練有所側重。從而達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訓練有方。

2.明確要求,保證課堂訓練到位

在訓練時,必須達到標準。使訓練有度,克服訓練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有的教師在講完新課時隨意在黑板上出幾道練習題,來打發剩余的時間,這樣是不可以的,一定要遵循編者的意圖,結合教材的練習梯度來進行練習,當然也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適當地變換一下練習的前后順序,或有針對性地增加一些適當的練習,都是可以的,但是增加的練習題必須有目的性,安排在適當的層次上。教材中的練習題都有一定的訓練達標度,作為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掌握好訓練的分寸,確保練習到位,達到目的。

教學實踐證明,能準確體會編者意圖,正確處理好教材中的“思考與練習”,充分發揮“導教、導學、導練”的功能,才能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為一體,使教師上起課來得心應手,真正實現了高效與時效的課堂。

猜你喜歡
練習題編者導學
精講精練習題 提升二輪復習效果
編者語
編者語
編者語
“閹割課堂”,本不是“學案導學”的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