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策略研究

2016-05-14 11:42董顯鋒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全體學生分層差異

董顯鋒

“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已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和家庭對教育的期望,更與當前農村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胺謱咏虒W”是一種比較符合農村教育實際的教學方式,它能使得教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有利于學生的數學素質和數學素養的普遍提高。

分層教學全體學生素質教育全面發展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家庭和社會對教育教學質量的要求和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初中生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等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尤其在農村,這一點尤為突出?!胺謱咏虒W”是一種比較符合農村教育實際的教學方式,它能使得教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有利于學生的數學素質和數學素養的普遍提高。

一、分層教學的理論背景

(一)分層教學理論

分層教學的提出歷史悠久,自17世紀中期,大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其著作《大教學論》中就闡述了“班級授課制”。這種“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口號,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知識范圍,開始從原來的貴族教育逐漸平民化。很明顯,這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教師在一個教室同時教授幾十個學生,按年齡編排班級,教師以相同的方式對待所有的學生,學生也以同樣的方式學習著相同的學科,然后又以相同的測試接受統一評價,從而區分出成績好與差的學生。這種方式有其利,也必有其弊。班級授課的優點是看到了學生的共性,缺點是顧不了學生的個性。到了19世紀末期,有專家學者倡導“按學力、成績分班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以此來糾正班級授課制的弊端。但是到了20世紀40年代時,這種教學形式遭到各種非議:不夠民主、容易造成對“低能兒童”的歧視。隨著蘇聯科學技術的進步,歐洲各國意識到科技落后產生的危險,加速進行尖端人才的培養,使得對上世紀的“分組教學”又進行了重新認識和評價。

(二)因材施教理論

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也素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之說。為什么不能“賢人三千”呢?究其原因則是學生的個性差異導致的結果??鬃诱f:“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保ā墩撜Z·雍也》)。宋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將孔子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經驗概括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二程遺書·卷十九》)。這項教學原則已成為我國教育教學的一個優良傳統,在各類《教育學》論著中在論述教學原則時都一致將因材施教作為一項非常重要教學原則,成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其基本涵義是在共同的培養目標下,根據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長、性格、原有基礎等具體情況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的教育。

二、分層教學實施的重要意義

當前,初中學生的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學習的自信心嚴重不足,對學習缺乏應有的耐性,如果教師仍然按照統一的標準實施教學,將難以有效推進現有的課堂教學,難以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進而形成不了有效的課堂教學。另外,“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優生的發展也不利于對后進生的轉化,導致這些學生對數學課堂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實施分層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能夠讓優生吃得飽,讓后進生吃得好,能夠讓所有學生學有所獲,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另外,實施分層教學也能夠促進教師不斷的探索,研究一些適應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三、實施分層教學應遵循的指導性原則

(一)分層教學的差異性原則

探索分層教學,首先就要確定學生的差異。根據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我們通常把學生的差異劃分為可變性差異和不變性差異??勺冃圆町愂侵笇W生在知識積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與學習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這種差異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不變性差異是指學生在個性特征方面、學科特長方面、興趣愛好等這些方面存在的差異。相對于可變性差異來說,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是不可改變的,這些差異就成為學生的優勢性差異,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特性促進學生個體優勢的發展,盡可能的做到學有所長。

(二)分層教學的合理性原則

對“分層”教學有一個科學正確的認識是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實施分層教學,要正確處理學生、教師及家長之間的關系。所以,要及時的進行解釋和說明使他們意識到:實施分層是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最終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給學生劃分等級、劃分層次。

(三)分層教學的主體性原則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積極的創造有利于學生創新的氛圍,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要有一種民主、合作、平等的和諧關系,徹底改變那種傳統的課堂教學填鴨式、一刀切的模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善于啟發和引導學生積極的提出問題,在回答問題時,允許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盡可能的使全體學生融入到整個的學習活動中來,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分層教學的激勵性原則

成功的激勵是從學生已有的成功中獲得激勵,從而增強學生創新的動機和信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爭取更多的成功;評價激勵則是正確評價學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尋找學生成功和進步,重點關注每個學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的進步和成功,對學生存在的不足要進行正確的引導,要有適當的寬容。

三、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與對新知識接受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編排

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適合學生的學習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分別進行不同的指導。對于學生的分層要靈活機動,隨時調整(可以半年一次或是兩個月一次),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把學生調換到適合的層次,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二)采用相同的課標與教材實行課堂教學目標的分層

在同一個班級教學時,采用相同的課程標準與教材對學生實行分層教學。根據學生學習的可能性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梢允浅跫壞繕?、中級目標、高級目標。把學生分為初級組、中級組、高級組。教學目標的分層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具體實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最終使他們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記憶不得提升。

(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學過程的分層

課堂教學分層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既要顧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又要兼顧學生掌握的效果,適時的開展各層次學生的教學活動。通過不斷的學習達到逐步提高的目的。具體做法包括:(1)講課內容和方法的分層;(2)指導和輔導學生的分層;(3)教學問題的分層;(4)課堂練習設計的分層;(5)作業設計的分層;(6)評價制度的分層。

總之,實施分層教學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一種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實施分層教學強調的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重點是要做到“困材施教,分層提高,讓優生得到拓展,讓差生得到轉化,逐步實現全面提升”。實施分層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所以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可以有效的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可以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周國清.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的分層教學策略的應用.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03).

[2]劉學文.利用分層次教學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劍南文學,2012,(02).

[3]馬林彥.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思考與嘗試.成功,2013,(16).

[4]成太.數學分層教學的探索.教育,2011,(03).

猜你喜歡
全體學生分層差異
相似與差異
一種沉降環可準確就位的分層沉降儀
雨林的分層
江蘇省淮安市繁榮小學活動掠影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問題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中運用的原則
小學英語課堂再創新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跨越式跳高遞進與分層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