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社區康復》實驗教學研究

2016-05-14 00:29徐寧
科技資訊 2016年9期
關鍵詞:全科醫學小組合作學習實驗教學

徐寧

摘 要:目的 探索在中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社區康復》課程中開展實驗教學。方法 在中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學生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開展了2個實驗教學項目。并通過問卷調查和課程座談會收集學生反饋意見。結果 《社區康復》實驗教學能夠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受到學生歡迎。但在實驗教學項目、學時、實驗教學條件等方面還需進行進一步完善。結論 《社區康復》實驗教學符合課程性質,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需要在《社區康復》課程中開設實驗教學。

關鍵詞:社區康復 實驗教學 全科醫學 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3(c)-0097-04

Abstract: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curriculum of“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general medicine direction. Methods:Adopting the group cooperation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two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grams, we collect students feedback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orums. Results: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curriculum of“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welcomed by the students. But it need further perfect in the quant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gram, credit hours,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ditions, etc. Conclusion:The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conforms to the nature of the course, and it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abilities. It need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curriculum of“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general medicine direction.

Key Words:Community rehabilitation;Experimental teaching;General medicine;Group cooperation learning

目前,由于人口老齡化和全球慢性疾病增多,全球殘疾人比例不斷增高[1]。據推算至2010年,我國殘疾人總數已達8 502萬人[2]。2004年,衛生部、民政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康復工作的意見》中提出,我國殘疾人康復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到 2015 年,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3]。社區康復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和途徑[4]。近年來,已把康復列為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的六大任務之一,使社區康復融入了初級衛生保健的工作中[2]。

立足于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我國已基本建成了覆蓋全國部分城市和農村的社區康復服務網絡[5],需要大量的具備基本康復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基層醫療技術人員[6]。雖然目前有部分高校設置了社區康復專業進行專門人才培養,但是人才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7]。

全科醫師作為社區醫療的重要成員,必須掌握基本的康復醫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開展社區衛生工作,服務于殘疾人[8]。因此,在中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本科生中開設《社區康復》課程是十分必要的。

1 《社區康復》課程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基于社區康復知識在全科醫學方向本科生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性,自2008年始,山東中醫藥大學在中醫學專業本科全科醫學方向開設了《社區康復》課程。課程開設時間為第四學年第一學期。通過幾年的《社區康復》課程教學實踐,發現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并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1.1 理論學時與實驗學時分配不合理

以往《社區康復》課程全部為理論學時,無實驗學時。這種學時分配與《社區康復》的課程性質不符?!渡鐓^康復》課程作為全科醫學方向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唯一接觸的一門與現代康復醫學有關的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9]。比如:在《社區康復》課程中的康復醫學評定、康復治療技術、常見疾病的康復、常見問題的康復處理等內容均涉及到實驗內容。

1.2 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不合理

以往《社區康復》課程的教學目標體系可以分為態度、知識2個主要目標,這種教學目標與《社區康復》課程性質、開設本課程的主要目的以及社區康復服務實踐是不相符的?!渡鐓^康復》是一門臨床課程,開設目的主要是使學生在今后的社區服務中能夠給殘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復服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能夠具備基本的康復理論知識和掌握必要的康復治療技術。因此該課程應當增強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相關性,為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提供支撐[5]。

過去《社區康復》課程的教學模式是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10]。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已經不適合目前大學教育特別是本科高年級學生教育教學的要求。

綜上所述,急需對《社區康復》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1.3 解決對策

通過以上對《社區康復》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分析,在《社區康復》課程中開展實驗教學勢在必行。該實驗教學應該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康復技能操作為主,提高職業能力為目標。因此,《社區康復》課程的教學目標體系應當分為態度、知識、技能3個主要目標;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輔的實驗教學模式[10]。

2 《社區康復》實驗教學開展情況

2015年,在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全科醫學方向2012級本科生中首次開展了《社區康復》實驗教學。

2.1 《社區康復》實驗教學內容

在中醫專業全科醫學方向本科生開設《社區康復》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學生在社區層面為殘疾人提供基本社區康復服務的需要。社區康復的對象是殘疾人,所以社區康復服務需要與殘疾人的需求相匹配。有研究表明,大多數殘疾人對社區康復服務的需求更多的集中在醫學康復方面[4]。因此在實施社區醫學康復服務時,首先要確定服務對象的基本功能障礙[3],然后再提供相應的醫學康復治療技術??祻驮u定技術和康復治療技術成為學生在提供社區康復服務中最重要、最直接和最急需掌握的技術。再結合《社區康復》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學生接受能力、教學條件以及學時等情況,最終在本課程的康復評定部分和康復治療技術——運動療法部分中,各選取了一個實驗教學項目。它們分別是實驗一、人體主要關節關節活動度的測量;實驗二、人體主要關節被動關節活動的訓練。每個實驗項目的學時為2學時,合計4學時。這兩個實驗在開設的順序上有先后,充分體現了康復醫學以評定指導治療的原則;在內容上有交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

2.2 《社區康復》實驗教學模式

該次《社區康復》實驗教學在教學模式上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具體教學環節包括:教師根據實驗內容提前兩周確定小組數量、人數問題是及各小組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學生自愿組合成小組、分工合作;小組成員課堂演示小組學習成果;師生總結并給予小組等級評價;全體學生操作5個環節。

此實驗教學根據實驗內容,共分為12個學習小組。其中11個小組每組5人,1個小組4人,每組推選1名組長。等級評價以現場實驗展示效果和現場回答問題的情況為主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和差4個等級。實行小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價兩個部分的評價,現場評價、統計、公布。

2.3 《社區康復》實驗教學反饋

(1)制定《<社區康復>實驗(訓)課程問卷調查表》收集學生對《社區康復》課程實驗教學的反饋情況。在課程授課結束之后、考試之前,進行問卷調查工作。該調查問卷共有6個問題,其中5個問題是“是與否”的單向選擇題,1個問題是征求學生建議的開放式問題。中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2012級共有59位學生,發放問卷59份,收回59份,有效問卷59份,有效率100%。具體結果見表1。

(2)開展課程座談會,收集學生對《社區康復》課程實驗教學的反饋。在《社區康復》課程全部結束后的一周內,開展由全體學生和任課教師參加的課程座談會。在座談會上充分收集學生對于該課程教學評價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對實驗教學的反饋情況。

3 討論

3.1 《社區康復》實驗教學開設的成效

通過對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98.3%的學生認為在該課程中需要開設實驗課,這與對該課程的課程性質的分析是一致的。同時,96.6%的學生認為實驗課的開設對課程學習有所幫助,達到了開設此實驗教學的目的。

通過課程座談會,同學們認為在《社區康復》課程中設置實驗課是非常有必要。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康復醫學的內容,對于一些康復醫學的概念、原則和名詞術語感到非常陌生。通過實驗課,可以親自動手操作,加深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對于課程學習大有裨益。

3.2 《社區康復》實驗教學模式的探討

該課程實驗教學的授課方式由以往“教師演示—學生操作”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為“教師布置任務—小組查閱相資料—小組演示—教師點評—組間評價—學生操作—討論”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通過表1的統計可以看出,74.6%的學生能夠適應此種教學模式,25.4%的學生感到不適應。在第6個問題學生對實驗課的建議中,有8位(13.6%)學生提及不適應此種授課方式。他們認為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對于實驗課程的學習更有幫助。再結合課程座談會上學生的反饋,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學生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未嘗試過此種教學方法。通過與學生進行的《社區康復》課程座談會,了解到他們在中小學的教育和之前的中醫學教育中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學習”的這種被動接受學習內容的方式,從未嘗試該實驗課的主動學習的授課模式。另外,該課程理論課的授課模式也采用的是傳統的授課方式,可能也是造成部分學生不能適應新的授課模式的原因。

通過課程座談會,學生反映了對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體會。該教學模式應用于《社區康復》課程實驗教學,其與傳統實驗課教學模式的不同之處在于:該教學模式更能增加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增加小組成員間交流和合作能力;增加學生課外自主學習時間。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小組成員按照一定的互動結構進行的系統學習方法[11]。大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的時期,而且經過3年的醫學學習具備了一定的醫學基礎,同時《社區康復》課程和中醫專業都是具有臨床性質和實踐性質的課程和專業,因此此時的學生更愿意接受能動性的教學模式,而不是以往被動性的教學模式。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

小組目標一致與知識、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合作學習的基本特征[12]。小組成員根據教師的指導,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渠道[13]獲取解決問題的線索。然后通過小組集體交流、辯論、歸納等過程,最后形成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體現和提高學生個體的綜合學習能力,并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由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都是利用課余時間完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學生課外學習的時間。但是由于這種教學模式符合學情,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所以學生還是樂于接受的。

該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主要在于某些小組僅僅專注于自己的任務,對于整個實驗的掌握略差。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因為每一小組有各自的任務,而對于其他小組的問題不能深入理解,整體把握有欠缺[14]。通過課程座談會了解到,雖然在小組演示后有全體學生操作的環節,但是每個小組在課程結束后還是對自己負責的部分印象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因此,在今后的實驗教學中還需對此問題進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改進。

3.3 實驗教學的內容和課時

此次實驗教學選擇了2個實驗教學項目。通過表1的統計可以看出61.0%的學生認為實驗項目安排合理,39.0%的學生認為不合理。學生認為實驗項目安排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認為實驗項目偏少,僅有2個實驗項目是不夠的。在第6個問題學生對實驗課的建議中,有34位(57.6%)學生建議增加實驗項目。對于實驗教學的課時數來說,81.4%的學生認為需要增加實驗教學的課時量。

3.4 其他

在學生對實驗課的建議中,除了上述8位(13.6%)學生提及不適應此種授課方式、34位(57.6%)學生建議增加實驗課的實驗項目外,11位(18.6%)學生建議將實驗課開設在學校的康復實驗室或醫院的康復醫學科。筆者學校的康復實驗室設在新校區,學生在老校區,老校區距離新校區約40 km,需要聯系專車進行學生的接送??祻椭委煂W專業在市區內的實習點有4個,每個實習點都不可能一次性增加59個學生進行見習。分次見習在時間和學時方面條件不足。因此下一步組織學生前往新校區康復實驗室進行實驗課的教學是比較可行的。

綜上所述,在中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學生中開設《社區康復》實驗教學是符合課程性質和學生學習需要的。通過實驗教學提高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康復醫學》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能力和小組協作的能力。目前在《社區康復》實驗教學中還存在實驗項目偏少、實驗學時不足、實驗教學場地不合理等問題。今后,將在遴選和增加實驗項目、增加實驗學時和總學時、改善實驗教學場地等方面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使《社區康復》課程能夠適應全科醫學方向學生不斷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世界殘疾報告[M].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11.

[2] 卓大宏,貝維斯,李建軍,等.中國社區康復的現狀、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7):635-640.

[3] 南登崑.康復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9.

[4] 邱卓英,韓紀斌,李沁燚,等.學習應用ICF和《社區康復指南》促進中國社區康復發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9):802.

[5] 郭英杰,程楊.體育院校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社區康復學》課程內容構建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5,2(9):43.

[6] 胡精超,趙斌.我國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9):851-854.

[7] 梁子浪.社區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15(4):13.

[8] 勵建安.社區康復[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1.

[9] 孫小斐,沈維青,陳世龍,等.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社區康復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職業技術,2015,14(11):71.

[10] 王黎芳.小組合作學習在大學生課堂上的應用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4(3):132-133.

[11] 鄭修霞.當代教育學理論與護理教育[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58-59.

[12] 林梅.小組合作學習在社區健康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7):1555-1556.

[13] 羅治安,王丹,李福勝,等.基于世界大學城網絡平臺的空間資源課程建設與應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2):196-198.

[14] 田麗俊.自主 合作 探究——淺談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反思[J].科技資訊,2015(30):140-141.

猜你喜歡
全科醫學小組合作學習實驗教學
基于科學探究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探索
網絡與云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初探
河北省鄉鎮衛生院全科醫學知識培訓現狀及需求的調查分析
“合”樂而“不為”
高中歷史“自主導學”模式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郊區全科教學門診模式的建立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