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創新性的幾點思考

2016-05-14 08:43張春蘭
神州民俗·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政府部門創新

[摘 要]當前各地在發展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大多采取“政府為主導、群眾為主題”的發展模式,各地舉辦了多種群眾文化活動,而效果卻不甚理想,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創新性。本文以廣東省佛岡縣群眾文化活動為例,探討了政府部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的幾個方法。

[關鍵詞]政府部門 群眾文化活動 創新

當前各地在發展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大多采取“政府為主導、群眾為主題”的發展模式,這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群眾文化活動代表著一個地區群眾文化的整體發展水平,也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地區打造了一個社會影響大的群眾文化品牌,可以充分發揮它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對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佛岡縣為例,從2012年開始,佛岡縣文化主管部門為了活躍本縣的群眾文化活動,讓群眾文化活動更具有延續性、社會影響力和群眾參與性,開始有意識地進行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佛岡的群眾文化品牌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是以才藝展示為基礎的自我娛樂類,例如:“我要上春晚”、“佛岡好聲音”“‘新苗杯少兒才藝大賽”、“家庭才藝大賽”,它的特點是有規模、有影響,現代氣息濃,娛樂性強,能吸引各階層的人民群眾廣泛參與。二是以“非遺”項目為基礎創建的群眾文化品牌,例如:“高崗豆腐節”、“湯塘舞被獅”、“水頭舞春?!钡?,它是本土文化特色鮮明的民間民俗活動,寓教于樂。其中“我要上春晚”、“‘新苗杯少兒才藝大賽”被評為省級文化品牌項目,“佛岡好聲音”“高崗豆腐節”等十多個文化品牌項目被評為市級文化品牌項目,基本完成了“政府搭臺,群眾唱戲”的既定目標,且成果喜人。但真正要建設成為時間久、持續性強、影響范圍大、群眾參與廣的知名群眾文化品牌,使之成為佛岡縣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政府部門還需要在以下方面進行創新。

一、創新活動內容,增強活動引力

建設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注重連續性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一個社會影響大、為人民群眾廣泛認可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都有一個逐年累積、提高的過程,越來越具有社會凝聚力和深刻的文化內涵與影響力。然而,連續舉辦幾屆,如何在內容上現實創新,就是一個不可回避的難題。很多群眾文化活動一開始辦得有聲有色,群眾參與的熱情高漲,然而連續幾屆后群眾參與的熱情就慢慢冷卻了,究其原因無外乎內容上缺乏創新。

群眾文化活動要想永葆青春,必須在內容上進行創新。一是要緊緊把握時代跳動的脈搏,使活動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得到基層群眾的廣泛認可,和群眾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用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拉近與人民群眾心理上的距離。一個地方的時事新聞、風土人情都會激起當地群眾心弦上的律動,將這些內容引進群眾文化活動中,勢必會引起群眾的高度認可。二是政府部門要加強與人民群眾的溝通和聯系,清楚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改變過去那種文化供給與群眾需求相脫節的問題。只有真正了解了群眾所需、所盼,政府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才能有的放矢,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來,各地群眾文化活動缺乏創新,一味地抄襲一些成功的電視娛樂節目,如歌唱類比賽則干脆取名“××好聲音”,這種缺乏創新的做法固然有一定的益處,就是借助“中國好聲音”的強大名氣能夠在短時間內引起人們心靈和情感的共鳴,迅速在社會上產生影響。如佛岡縣的“我要上春晚”、“佛岡好聲音”在命名上照搬紅極一時的電視綜藝類節目“我要上春晚”,“中國好聲音”,第一屆的影響都十分大。然而這種群眾文化活動也具有明顯的劣勢,名字上的山寨缺乏創意,會限制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的發展。

二、創新參與方式,厚植群眾基礎

群眾文化活動是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群眾文化活動的服務主體和參與主體都是人民群眾,因此群眾文化活動必須盡可能多的將人民群眾涵蓋進來。參與的群眾越多,活動開展得就越有影響力。群眾是群眾文化活動生長的土壤,群眾參與的多寡直接決定了活動的成效。然而,在各種群眾文化活動中,親自參與到活動中的畢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人,大多數人只能在場下充當觀眾。在舉辦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更注重吸引群眾參與活動中,以為只要有參與者的才藝佳,活動內容好,自然就能吸引觀眾來。這種觀點在信息化和娛樂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已經有些落后了,如果不想方設法讓更多的觀眾參與進來,群眾文化活動也只能孤芳自賞,甚至會慢慢枯萎。

在信息化的今天,群眾參與活動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和便捷。政府部門在舉辦群眾活動時,可以通過座談會或調查問卷等方式,讓人民群眾參與到活動的組織和策劃中。這既可以了解群眾需求,又能增進群眾對活動的親近感。在活動過程中,可以通過微信投票或網絡投票等方式讓群眾選出自己最喜愛的活動參與者,這種方式覆蓋的面更大,更快捷,更易于被群眾所接收。而且這種方式的成本還很小,成效卻很大。一旦群眾參與進來了,他們對活動的進展就會持續關注,無形中就慢慢變成活動或活動參與者的粉絲了,活動對他們的粘性也就越來越大。

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必須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保障。然而政府部門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人力資源相對比較缺乏,這就需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尤其是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2015年,借鑒浙江衛視聯合燦星制作打造的大型勵志專業音樂評論節目,《中國好聲音》,佛岡縣文化主管部門組織了“佛岡好聲音”大賽,吸引了大批音樂愛好者的報名參與,經過海選、復賽、決賽等程序,共選出佛岡好聲音學員15名。而這群年輕的好聲音,在文化主管部門的組織下,先后參加了縣里的各種文藝晚會,及送戲下鄉活動,擴大了影響力,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這些學員由于對群眾文化活動比較了解,又主動承擔了組織其他群眾文化活動責任,減輕了政府部門的壓力,又實現了他們服務社會的目的。

三、創新活動品牌,植根本土文化

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大眾化和基層化的特點,它集中體現了一個地區或民族風土人情和精神風貌,承載了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特色和民俗特色。一個地方尤其特定的歷史文化風貌和人文景觀,人民群眾自發的文化活動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其鮮明的地域性和時代性。因此在選擇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時,應該深入本土文化資源,植根于本土文化肥沃的土壤中。

一是因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功能是娛樂大眾、傳承文明、引領風尚,以傳統文化為根基的群眾文化活動不光能娛樂大眾,更能開發大眾的積極作用。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了傳承文明、引領風尚的目的。群眾文化的實施主體是政府部門,政府在選擇舉辦什么內容的群眾文化活動時,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文化使命,要切實提高群眾文化活動在貼近群眾生活、陶冶社會情操方面的牽引力。而舉辦以傳統民俗文化為基礎的群眾文化,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是因為以地域鮮明的傳統文化為根基的群眾文化活動具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更能得到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一個地方的民俗文化是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先輩們積累創作出來的,是他們在緊張的生產生活中情感的宣泄口,對后代的影響非常大。2012年后,佛岡先后舉辦了“高崗豆腐節”、“湯塘舞被獅”、“水頭舞春?!钡热罕娢幕顒?,深受佛岡人民的歡迎。這些群眾活動進一步加深了佛岡人民對非遺項目的了解,也拓寬了佛岡政府部門舉辦群眾文化活動的思路。2014年清遠市文廣新局組織的“春牛爭霸戰”,佛岡縣的“水頭舞春?!睒s獲金牌,提高了“水頭舞春?!钡闹?。

政府部門舉辦群眾文化活動是保證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一項重要內容,政府部門在舉辦群眾文化活動中只有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才能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好,滿足人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鄭永富.群眾文化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1(6):P10-11;

〔2〕曾紀鑫.繁榮群眾文化,關鍵在于創新·群文天地,2011(2):P8;

〔3〕胡守勇.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7):P63。

作者簡介:張春蘭(1974--),女,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小戲《拉良配》獲2014年度廣東省群眾文藝作品評選一等獎?,F任職佛岡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猜你喜歡
群眾文化活動政府部門創新
網絡化治理:政府部門的新形態
植根鄉村沃土 群文之花綻放
我國政府部門員工關系管理策略研究
新時期如何做好群眾文化思路
淺談網絡環境下如何加強群眾文化活動對少年兒童的影響
淺談如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