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群眾文化工作中公益性藝術培訓的作用和意義

2016-05-14 08:43曾淑倪
神州民俗·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公益性深圳市公開課

[摘 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性藝術培訓服務,是深圳市文化館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其社會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深圳市文化工作的載體,深圳市文化館通過各種培訓活動來體現其公益性.通過培訓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本文針對深圳文化館開展公益性藝術培訓服務展開研究,以期促進群眾文化公益性藝術培訓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文化館 公益性藝術培訓

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作出了全面部署。

《意見》的發布是近期公共文化領域的一個重大事件,體現了政府對于構建公共文化體系著眼點的轉變。本文結合深圳市文化館的社會實踐,就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公益性藝術培訓”工作進行一些探討。

一、公益性藝術培訓是社會福利

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性藝術培訓服務,是深圳市文化館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其社會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深圳市文化工作的載體,深圳市文化館通過各種培訓活動來體現其公益性.通過培訓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深圳市文化館自2006年開始,全國范圍內率先實行免費開放,并同時開展面向全體市民的公益性藝術培訓活動,在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受到國家文化部和省文化廳的充分肯定。

多年來深圳市文化館始終堅守公益服務的宗旨,公益培訓的平臺越做越大,培訓班次越來越多,品牌活動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2014年度,共開設47個免費文化藝術培訓班,初擬招生1200人,市民參與踴躍,報名參訓市民超過3000人。經考核,實際招生近1500人,每周培訓近170課時。平均每年開設近80個班次,累計超過3萬群眾文藝骨干通過培訓,藝術素質與技能有明顯提高。為期一年的學期設計,保證了參訓學員在系統的教學支持下,業務水準大幅度提升,成為基層社區及社會文藝骨干和中堅力量。2013年,深圳市群眾藝術館“公益藝術培訓”獲得“群星獎·項目獎”。

文化館每年舉辦公益藝術培訓展示會《我們走進藝術殿堂》,既是向公眾屆匯報成果,也是對教員、學員培訓業務水準的考核。定期的展示活動開展以來,社會各屆反響強烈。展覽會與演藝會,觀眾如潮。

這一開創性的舉措經過近十年的實踐,逐漸進入了機制瓶頸;一是教材散亂不太規范,缺乏相對的穩定性與持續性。二是如何利用數字、智能化網絡平臺,擴大群眾文化培訓與交流的空間。以深圳為例,目前各級文化館(站)及社區都已開展各類型的公益性藝術培訓,主要以舞蹈,聲樂,器樂,美術書法等同質化的培訓居多。作為政府主導的市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專業人才相對集中,應該在以下兩方面起到引領作用:

(一)市級文化館不僅要在培訓工作中充當領軍角色,更應該重視培訓教材的研發和編寫;創作群眾喜聞樂見,有地域特色,有豐富審美內涵的各類藝術培訓教材,便于普及推廣。

(二)借助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平臺,把研發、創編的教學內容,舞臺腳本,戲劇曲藝,音樂詞曲上傳網絡。在網站上開設相關欄目,公眾可以點播、互動,可以在線自助學習等免費享受。

二、公益性藝術培訓服務資源共享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工作方式也在改變,如網絡遠程完成工作任務,網絡購物,網絡學習教程等。傳統商業經營模式在改變,大型的購物中心在縮減。人們在剩余時間里會有更多的精神需求和審美需求。這種需求更多地表現為一種體驗活動,而不是在線的簡單虛擬空間就可以完成的活動。相比虛擬的網路,人們更需要一種參與其中的體驗。如果熱愛書畫,必須動手去實踐與交流,熱愛舞蹈必須手舞足蹈起來。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是一項必須身體力行參與,在人與人的互動交流當中完成。

日益增長的公眾文化需求,從每年3月初深圳市文化館公益培訓報名盛況可以窺見。以公益培訓的民族民間舞班為例,每年這個班有近200人報名。由于教學場地不夠,每個舞蹈培訓班最多只能容納40的學員同時上課;每周兩次,每次四個課時;一年教學制,其它種類培訓相同。經過考試,3000多報名者中,有1500人被淘汰。這意味著每年有一大批自愿參加藝術培訓的市民,沒有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的權益。 如何讓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提升現代公共服務的效能與質量,筆者以為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建立全市文化館、站聯盟;社區、社團文化藝術機構互聯,互通機制,建立資源共享平臺。

(二)建立專業教師、教學場地的互通與交流,學員自愿分流機制;可充分利用市、區館專業人才集中的資源優勢,支持文化站、基層社區開展各類文化藝術培訓,滿足所有學員自愿分流到就近的社區培訓,讓現有的文化站場館使用效率和服務效能達到最大化。

(三)不斷拓展文化藝術培訓門類;以向社會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及自愿者參與的方式,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以總、分館的形式建立網格化培訓基地,解決師資的不足和場地的局限,最大限度滿足所有參加藝術培訓的市民。

三、公益性藝術培訓教學內容與模式的創新

當前全國群眾文化各類藝術培訓都沒有規范的教學大綱,沒有統一的教學內容與目標,各類培訓老師的內容,各自為政。沒有評價的標準,久而久之各類藝術培訓逐漸失去提升服務的動力和積極性。因此必須探索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

(一)定期舉辦成人芭蕾舞、拉丁舞、民族舞、古典舞、聲樂,少兒京劇、街舞、小提琴等各藝術門類的全市公開課??梢允轻槍I老師公開課,也可以是針對市民代表的公開課,更進一步是對文化館理事會的公開課。通過一系列公開課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相互學習交流,提高專業水平,通過市民代表的公開課,提升市群眾藝術館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眾影響力,讓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文化館理事會通過“公益性藝術培訓”公開課這一形式,起到對文化館公共文化事業管理、決策和監督的作用;

(二)通過《我們走進藝術殿堂》品牌活動,不斷強化和加深這一公益培訓示范項目,每年《我們走進藝術殿堂》公益性培訓展示活動時間像法定節日那樣固定下來,以每年12月的第二周日為例,持之以恒得宣傳打造,以營造市民的藝術節為目標,不斷發展和傳承下去,成為深圳乃至全國知名的藝術品牌。

四、重視和培養公益性藝術培訓的衍生品

(一)通過各類藝術培訓,不斷發掘具有藝術天賦的人才,把那些酷愛藝術、持之以恒追求藝術的人員選拔出來。通過經年累月培訓,凝聚各藝術門類的人才。如今市文化館通過十年的公益性藝術培訓,從參訓學員中擇優組建了館屬文藝團體,包括:群聲合唱團、中老年舞蹈團、少兒藝術團、青少年打擊樂團、中老年民樂團、中老年古箏樂團等,各團體不僅積極參與全市各類公益文化活動,在豐富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內容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創作了許多優秀文藝作品,多次在各級文藝賽事中獲獎。

以群聲合唱團為例,市文化館的國家一級指揮家陳光輝老師,從每周兩次合唱培訓課中不斷選拔合唱隊員,于2007年9月組建了一支混聲合唱團。近年來這支由深圳退休教授、醫生、編輯、公務員等80多人組成的合唱團,享譽海內外,在國際、國內的各類大賽中屢獲大獎。

(二)四十出頭的蔣海燕是一個內地下崗文藝工作者,從2006年起在公益培訓芭蕾舞班,師從梁景巖老師學習,次年又在李艷娥老師的民族民間舞班學習,再到任妮老師的現代舞班學習。經過不斷學習與提高,她漸漸掌握了舞蹈教學的基本功與技巧。

2010年起,每天晚上在皇崗公園一隅有四十多名一起練習東北秧歌、傣族舞、蒙族舞、藏族舞等各類民族民間舞的社區居民。蔣海燕每周一、三、日晚7時—9時來教授各舞種的基本功及新組合。其余時間學員們自己復習鞏固。每個學員每月交100元學費,蔣海燕可以拿到每月四千多元的收入。

經過市文化館公益舞蹈培訓班多年扎實的舞蹈訓練,及蔣海燕耐心細致的教學,這支社區舞蹈隊伍還在不斷壯大,蔣海燕的收入還將會不斷提高。

如今這支社區舞蹈隊通過參加各類、各級文藝活動、文藝比賽,影響力越來越大。這是市文化館在公益性藝術培訓種文化,結碩果的例證之一。各藝術門類,如器樂、書法、繪畫、設計等經過長年藝術培訓,轉化成文化產業的案例不勝枚舉。

結語

當前,作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館,已經把工作從圍繞政府布置的工作,轉變到明確真正的服務對象,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將人民群眾放在第一位,為市民營造一個多樣化的公共文化空間,創新服務,滿足日益增長的民眾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2015年1月

〔2〕何春暉,張剛峰.文化館(站)免費服務現狀報告---基于浙江省的調查分析.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2。

作者簡介:曾淑倪(1964--),女,館員,現任職深圳市文化館。

猜你喜歡
公益性深圳市公開課
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的相關政策文本分析
關于做好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工作策略
深圳市民辦中小學教育工作推進會召開
難考的駕照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裸課,語文公開課的一次自發性嬗變
深圳市模型運動協會第十九期遙控航空模型飛行員執照公示
第一次公開課
公開課
公開課,希望不再是作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