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品德學科活動中的多元評價

2016-05-14 04:52許佩霞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16年7期
關鍵詞: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小學品德

許佩霞

【摘 要】新課標指出:“發展性教學評價是一種側重評價過程,強調評價對象主體參與,重視評價方法多樣,以促進評價對象的發展為根本目的的教學評價?!北疚奶岢鼋處熞浴鞍l展的眼光,寬容的態度”,從多角度、多層次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綜合有效地進行多元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品德;多元評價;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式

在新的課程標準執行中,每一門學科都強調培養目標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即學生評價不僅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等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評價目標要多元、評價方式要多樣。那應該如何恰當有效地使用多元化評價來為小學品德學科服務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淺見。

一、明確多元評價的含義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從甄別式的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評價要反映學生學習的成績和進步,激勵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策略、思維或習慣上的長處與不足,認識自我,樹立信心,真正體驗到自己的成功與進步?!?/p>

學習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個學習者都有各自優勢。學生在意義建構過程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不是單一維度的數值反映,而是對多維度、綜合能力的體現,因此對學生學習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

二、深化多元評價理論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以往的評價過程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局面,扮演一種被管理者的角色。他們對于評價結果大多處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動狀態,對評價本身也是持一種否定態度。實踐證明,任何評價如果沒有被評價者的積極參與,很難達到預期目的。發展性評價必須提倡多元化主體,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與教師互動評價等等,也可以把小組互評與對小組每個人的評價結合起來,把學校評價、社會評價和家長評價結合起來。只有把多主體的意見綜合起來,在溝通和協商的基礎上達成評價意見,才能取得最佳的評價效果,使評價成為學生積極向上的“加油站”。

(二)評價內容多維化

1. 個人學習資料冊評價

品德學科因為其自身的學科特點,經常需要學生自己去搜集、查找一些學習資料,以彌補課本內容的局限,去感受實實在在的生活。每一節課前,教師都要布置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和素材,可以通過互聯網查找或圖書查找,可以是文字資料,也可以是圖片資料、影印資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實物資料。并且按照查找資料的內容分類整理。上課前使用它起到預習作用;課后重讀,可以起到復習作用;平時多瀏覽,更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

2. 日常學習表現評價

上課時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及主題活動的表現等等,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和小組評議的方式,并且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及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班主任老師和科任老師合作,使學生學會比較、反思,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不斷進步。

3. 課堂紀律評價

在課堂中學生是否遵守課堂紀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采取民主評議,即小組評議與任課教師評議相結合,從而約束學生的行為,保證穩定的課堂秩序,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4. 學習習慣評價

在評價上不應該只局限在知識能力上的評價,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方面的評價。

(三)評價方式多樣化

1. 巧用教師評價,發展學生個性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學評價中教師的評價仍然占重要地位。教師要科學掌握評價的方法和藝術,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能力發展狀況,并善于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評出每個學生的個性,使教師評價成為幫助、激勵和引導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

(1)正確把握評價的時機

教師看學生應該用欣賞的眼光,所以教師評價學生應該以激勵性評價為主。但激勵學生也應正確把握時機,過多而不合時宜的激勵性評價不但發揮不了評價的功能,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2)講究評價的語言藝術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老師口頭語言的喜好不同,低年級學生喜歡老師真誠、親切、動感的語言,如“你真棒!”“你的想法老師都沒想到,你太了不起了!”等,而高年級學生相對比較喜歡老師真誠、幽默、理性的評價,如“你的解法雖然不全對,但想法獨到,有創意,老師很欣賞”等。

(3)營造輕松和諧的評價氛圍

輕松和諧的評價氛圍會使學生樂學、愿學,我們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在評價上要盡可能多地以鼓勵性語言為主,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4)重視非正式評價,善用肢體語言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能只是重視考試、比賽、辯論等等過程中的評價,還要依據自身的風格,形成一定的非正式評價。比如說,用一個眼神,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親切的撫摸等肢體語言表達對學生的肯定與贊賞,都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

2. 關注自我評價,激勵自我發展

新課程要求在課程評價上進行改革,要求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評價的主人。利用課堂總結,讓學生談收獲,談學習體會是學生自我評價最常見的方式。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傾聽學生學習的快樂和困惑,明確自己教學的得失,調整今后的教學措施,就學生而言可以對自己學習的過程、各方面的表現、學習的結果進行簡要評價,弄清收獲與存在的問題,以便更有效地調整今后的學習。

自我評價最常見的形式有三種。一是自我反省式評價。學生在自問自答、自言自語中運用傳統的自省修善方法,拷問自己的德性德行,培養自我批判的理性精神。二是自我激勵評價。針對自身的實際,根據學習收獲,給自己寫一段寄語,進行自我鞭策,自我勉勵。三是自我獨白式評價。提倡學生多寫心靈日記,寫下生活的酸甜苦辣,寫下內心的喜怒哀樂,對父母、對老師、對同學、對自己寫下一些悄悄話。

3. 生生互評,促進合作,共同進步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參與評價學生,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就他人和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情況、課堂表現進行有效的相互評價,讓學生從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與優點,找準他人的優越之處,以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4. 家長參與,綜合評價

和家長達成評價體系同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品德與生活學科是一門“回歸生活”的課程,學生的家庭表現、課外社會實踐活動表現非常重要,所以通過“家長留言板”、“家長評價表”和“給家長的話”和家長及時溝通,讓家長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評價,并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表現,使評價真正成為教師、兒童、家長共同合作進行的有意義的建構過程。

5. 多形式的作業評價,讓學生在自省中成長

命題作業為課堂教學評價提供依據,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內容設置,每節課都有一個活動主題貫穿始終。所以,在每節課都有一份結合課堂活動主題的命題作業,留給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這樣,既可以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又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及動手能力。命題作業可以獨自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評價的方式也分為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三個方面。

總之,在小學品德學科活動中,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寬容的態度”,從多角度、多層次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綜合有效地進行多元評價,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體驗學習的愉悅、成長的快樂,從而實現教與學的過程管理,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王麗.多元評價在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中的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2(12).

[2]劉莉.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多元評價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09.

[3]張建剛.“品德與社會”課程對學生多元評價的探討[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4.

[4]沈麗萍.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學生多元評價的嘗試[J].學校管理,2007.

[5]劉美芹.淺談如何運用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發展[J].教育學文摘,2013.

猜你喜歡
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小學品德
基于農戶層面的退耕還林工程評價內容研究綜述
讓品德微課助力學生的情感體驗
構建中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初探
探析高中教師評價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淺談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應用
不同評價主體視角下的教師評價與教師專業發展
提高中職信息技術專業課程教學評價的實效性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發展性“教”“學”評價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