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縣域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2016-05-14 12:19張震軍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灤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狀

張震軍

摘 要:針對中央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一個農業大縣的灤縣,更應該針對本縣現狀及存在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促進縣域現代農業提質增效,上檔升級。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灤縣;現狀;對策

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定義

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圍繞市場的需求進行農業生產,優化農業資源的配置,擴大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二、灤縣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灤縣作為農業大縣,始終把農業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著力推進農業發展取得新成效。深入實施“萬千百”工程,引進培育了北京首農新綠洲、北京二商集團蔬菜基地、臥龍谷科技園等農業龍頭企業13個,全縣農業龍頭企業達到90家。謀劃打造了燕山果品科技產業園區,并成功爭創省級園區。爭創市級園區2家,分別是灤縣設施農業現代科技園區、灤縣奶牛養殖現代科技產業園。持續實施綠化工程,全縣森林綠化面積已達4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6%,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北部山區果品面積達到3萬畝。連續4年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累計總投資9594萬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田間路和機耕路平順暢通,基本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路相連。

在灤縣農業發展還存在以下問題,如,農業產業化整體水平還有提升空間,雖然我們引進了一批大型農業龍頭企業,但仍缺乏能夠消化花生、果品等農業資源的大型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還沒有形成多產業、多元化發展的格局,農業市場化、品牌化、產業化的步伐需進一步加快。設施農業結構有待調整,我縣設施農業以瓜菜為主,數量大但相對分散,大戶少,設施蔬菜種植規模與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并且我縣冷棚所占比例較大,棚室設施簡陋,效益提高乏力。

三、現代農業發展對策

2016年,灤縣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實施農業結構調整行動計劃,按照“一優化、一升級、三提高”(優化特色產業分布,推進主導產業升級,提高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發展水平)思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1.推進主導產業提質增效。積極創建高產示范田、“噸糧田”,擴大花生、瓜菜種植規模,年內,努力實現全縣糧食播種面積67萬畝,其中,建設國家級糧油高產創建示范區6萬畝、“噸糧田”13萬畝;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灤縣花生”播種面積23.3萬畝;瓜菜播種面積18.5萬畝。實施果品產業“萬、千、百”計劃,在燕山果品科技產業園區新發展果樹1萬畝,其中,北部山區每鎮至少發展果樹1000-2000畝以上,每村至少發展100畝以上。

2.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以“培育新主體、推廣新模式、增加新效益”為重點,通過惠農政策、技術幫扶等措施,積極扶持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重點圍繞設施蔬菜、奶牛養殖、林果等主導產業,以產業鏈為紐帶,聯系上下游關聯企業,組建聯盟集團,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擴大增量,激活存量,增加總量,培育出資產總額有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行業領軍企業,對重點龍頭企業在審批立項、貸款貼息、項目獎補、股權投資、土地流轉、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支持,促其上項目擴規模提檔次。依托現代農業園區,大力發展加工集聚區,引導龍頭企業進園入區,推進集群集聚發展,支持北京灤州科技園、北京二商集團無公害蔬菜基地、臥龍谷科技園、雞冠山生態經濟產業園等龍頭擴大規模,夯實農業產業支柱。大力推廣百信花生合作社“土地托管”模式、臥龍谷科技園“五三”模式,輻射帶動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開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打造休閑觀光農業,挖掘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資源,培育一批農旅一體化項目,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

3.大力培育農業名優品牌。開掘農業品牌價值,在培育類似“六個核桃”那樣的有市場占有率、能夠增強企業利潤和稅收的品牌下功夫。研究出臺全縣農業品牌策劃方案,策劃方案要實用,要符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明確政府和企業在品牌建設上需要做什么,通過政府和企業聯動,攜手爭創中國馳名商標;打造農業地域公共品牌,發揮政府的作用,對具有較高市場知名度的特色農產品,打包同類品牌,聚集打造統一的地域公共品牌,通過集中營銷、集中培育,形成代表灤縣特色、更高層次的公用品牌,共同贏得市場;加大知名品牌培育,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通過品牌注冊、培育、拓展、保護等手段,深入挖掘品牌增值潛力,打造以品牌價值為核心的新型農業。重點支持推薦申報中國馳名商標、河北省著名商標,提升市場知名度。年內,新申報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個、綠色農產品1個,籌備“灤縣蘋果”地理標志產品申報工作。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注冊商標,并爭創名優品牌,年內,鼓勵支持百信花生合作社“大昭農合”、吉祥農業園“灤野”、廟山生態園“民康”等品牌爭創河北省著名商標;磊鑫淼食用菌合作社“磊鑫淼”、子文農牧合作社“龍灣河”等品牌爭創唐山市知名商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

[2]《2016年唐山市農業農村工作要點》.

猜你喜歡
灤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狀
灤縣西斷裂最新活動時代研究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與現實依據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十三五”規劃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灤河灤縣站設計洪水分析計算
生態型高標準基本農田劃定研究——以唐山市灤縣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