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太和縣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2016-05-14 12:19劉允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現代農業農業

劉允

一、農業現代化的涵義

農業現代化是用現代工業成果武裝農業,用現代科技改造農業,用現代社會化服務體系服務農業,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農民,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過程,也是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它隨著科技進步,生產力水平提高和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隨著數字農業、精準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新思想的滲入而不斷深化和完善,內涵和標準也會不斷更新和充實。

二、太和縣農業發展現狀

2015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縣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具體表現在:

1.糧食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百萬噸以上,實現十二連增,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小麥千斤縣”行列,四次榮獲“全國糧食先進縣”、“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小麥、夏玉米最高單產760.9公斤、1049.9公斤,均創全省最高記錄。

2.土地流轉超百畝,農業結構布局優化,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進一步激發。全縣新增農村土地規模流轉面積15萬畝,累計流轉100.7萬,農業規模經營率達51.%;舊縣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核心區實現了擴區升級,形成了以105國道為軸,東西對稱的“中”字型農業核心示范區;趙集鄉的黃蜀蔡、倪邱鎮的油牡丹、安徽省有機良莊的設施蔬菜3大特色產業園已經建成并健康運營;“桔梗、西瓜、薄荷、煙葉、花卉苗木、特色養殖”等六大基地農產品基地建設,呈現出園區化、規?;?、特色化、高效化發展態勢;冠禪水蛭養殖基地、郭廟萬畝花木基地、馬集水寺等一批農業產業園也初具雛形;“共贏糧食產業聯合體”,不僅取得了共贏的效果,同時也贏得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和肯定;農業物聯網已啟動運營,應用面積達2萬畝;開辟了農產品電子商務新渠道,目前有20家龍頭企業產品完成了農超對接,30多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成電子商務平臺,全縣現代農業新業態已悄然升起。

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破2000家,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農村經濟運行的質量進一步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實現新突破,2015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20家,家庭農場578家,其中新增市級以上示范園14家、示范家庭農場13家、糧食產業聯合體1家,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2118家;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通過認證的國產地理標志產品2個(李興桔梗、太和貢椿),綠色食品29個,無公害產品24個,“三品”認證總質量居全市第二位,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95億元,較去年增長25%,設施農業面積超過15萬畝;畜牧業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勢頭,實現肉蛋總產值16.8萬噸,規模養殖比重達76%;綠化提升工程成效明顯,特別是“三線兩點一片”重點綠化工程,按照“大規模投入,大手筆綠化,一次成型、成帶、成勢”的要求,累計投入資金超過10億元,現已流轉土地4.96萬畝,完成成片造林2.6萬畝,造林綠化已成為太和境內一道靚麗的生態景觀;墳臺泥鰍、三堂鱸魚、趙廟黃鱔、趙集黑魚、苗集鱖魚養殖等,每畝養殖利潤3萬元以上,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4.美好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專項投入資金加大,城鄉環境進一步改善。2015年完成了33個中心村的規劃編制,其中六個重點示范建設,共投入專項資金3270.5萬元,合并自然村18個,拆舊復墾土地260畝,建成房屋2680套,便民服務中心五處,自來水廠6個,便民超市5個,全部建有村衛生室,硬化道路72.6公里,安裝路燈668盞,建有污水處理廠設施1處,鋪設污水管道30.6公里,完成綠化面積11.8萬平方米,溝塘清淤18.3公里,各項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加快實施;按照“抓住重點,打造亮點,提升品位”的思路,突出“三線三邊”和城鄉環境衛生整治,苗原河治理工作進展順利,打造了一批“水清、岸綠、景美”河段,“三線兩點一片”環境狀況明顯好轉,統籌城鄉發展成效明顯。

5.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標準糧田建設力度加大,農業保障條件進一步加強。投資1.57億元,疏浚河道18.26公里,疏浚大中小溝138條,擴挖塘壩116口,完成總土方800萬方;新建、加固小型涵閘16座,新打恢復機井2598眼,新增高標準農田2.83萬畝;投資1個多億,新建10個水廠,改擴建4個水廠,有效解決了23萬農村居民和近1萬多名農村師生安全飲水問題;通過土地復懇整理,新增耕地1962畝,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全縣農機總動力達163.56萬千瓦,主要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應用率90%以上,升級改造縣鄉公路10條41.1公里,完成了村級公路網化工程24條48.7公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太和縣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存在的制約因素。例如:分散經營的制約;農民組織化程度不夠的制約;農村信貸的制約等。

三、太和縣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建議

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通過農業示范園區形成集聚發展,推廣全流域綜合治理模式,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實施綠色增效、品牌建設、科技推廣、主體培育、改革創新“五大示范”行動,積極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縣建設。

1.推廣全流域綜合治理模式。圍繞“規模、結構、轉化、合作”,大力實施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繼續推進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積極推進苗原河綜合治理模式,采取一次性規劃,階梯性開發的辦法,分年度集中投入,以治水入手,配套建設路網、電網、綠化及特色產業帶,強力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打造區域性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三產融合。

2.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題,按照“一主、二優、三同步、四關聯”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主攻糧食這一主導產業,突出中藥材和畜牧兩個優勢產業,同步發展林業、果蔬和水產三個潛力產業,拓展現代農產品加工物流和休閑觀光農業兩個重點關聯產業。深入實施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行動,穩定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和效益。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快發展都市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積極發展適應性農業,推進農業與旅游業、食品加工業深度融合發展,實施“農牧結合,種養一體,綜合利用,提質增效”工程,大力推進畜牧業綠色轉型升級,努力提高牧畜業規?;l展水平。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構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礎,專業合作為紐帶,集生產、加工和服務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縣、示范區、示范主體建設。

3.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農民宅基地及住房產權、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和林權制度改革,配套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村產權綜合交易平臺,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層次、廣覆蓋的農村金融服務和信用擔保體系。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建立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皖北分院,提升農業技術裝備水平,推動農業自動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突出發展農產品的加工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打造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強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推廣農業光伏應用,實施“農光工程”、“林光工程”。綜合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加大農田水利興修力度。全面推廣農業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進農業機械化,不斷增強農業綜合生產經營能力。

猜你喜歡
現代農業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現代農業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