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綜合性教學的實施策略

2016-05-14 08:32張炳彥
甘肅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知識情感方法

張炳彥

【關鍵詞】 綜合性教學;方法;知識;情感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5—0057—01

一、知識與方法綜合滲透——實現理論與過程方法的綜合

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實際上是教給學生以開啟人類知識寶庫的鑰匙;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的過程,實際上是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創新學習能力的過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指導學生聯系、比較、想象和質疑,將知識與方法綜合滲透,實現理論與過程方法的綜合,創立語文課堂綜合化的方法新體系。

1. 指導學生聯系。聯系閱讀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當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讀了前面不顧后面,讀了后面又忘記了前面,孤立地閱讀詞句,孤立地理解詞句,不會分析詞句之間的相互聯系,不會分析文章的伏筆和照應,更不會綜合地分析文章、理解文本,從而導致了自主閱讀能力的低下。因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閱讀,體會文章隱含信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指導學生聯系時代背景和寫作背景閱讀,來理解文章。

2. 指導學生比較。提高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比較的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建立自己的認知結構,更有助于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閱讀分析能力?,F階段有相當多的初中生還沒有學會比較的閱讀方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自身缺少比較意識,未認識到比較閱讀的重要性。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把視野放得開拓一點,盡可能地把以前所學的文章作個篩選,在選材、構思、形象刻畫、表達方式、語言運用、主題思想等方面作些比較,將材料進行一番分析比較、加工整理后,從中挖掘出更為深刻的疑問來。如通過《春》與《濟南的冬天》語言運用的一番分析比較,分析作者在運用語言上的獨特匠心。

3. 指導學生想象。劉勰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寞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蔽膶W創作需要有想象的參與,閱讀欣賞文學作品也同樣需要想象的參與。讀者想象豐富,不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優美意境,而且可以啟發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從而進一步豐富文章的內涵,豐滿人物的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閱讀想象力是人們在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詞語所提供的間接表象,重新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在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中,文章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蘇軾的想象,但如果只是在讀了文章后教師生硬地點明這一特點,學生往往感受不深,僅僅只是被動的接受,相反,如果在上課前布置這樣一道作業,“你最想去而又沒有去過的是什么地方?請你運用想象,用筆來描述《水調歌頭》”。學生通過自己的寫作經歷,再回來對照蘇軾的這篇文章,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蘇軾的超凡脫俗的想象。

4. 指導學生質疑。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問題常常能顯示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轉變程式化的內容,以學生的問題來組織教學過程。教學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知識與情感綜合融合——實現授知與激情的綜合

1. 選擇恰當的啟情支點,以學連情。初中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是情感目標達成的基本支點。初中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必須選擇恰當的啟情支點,以學連情,應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加強情感體驗,而達成情感目標。選擇啟情支點,應考慮素材本身的情感教育因素和學生心理接受水平。同一素材,啟情支點不同,在情感教育上的作用也會有所不同,適用的對象也有所不同。

2. 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以思啟情。學起于思,對于認知目標的達成,一般來說有明顯的界限,學生對某一知識的認識或知或不知;而情感目標則不同,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產生情感體驗、發生態度變化。因而,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問題情境中,以思啟情。

3. 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動激情。要實現授知與激情的綜合,達成語文綜合化的目標新體系,就必須依賴于多樣的教學方法,在現實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動口辯論、動手操作、參觀實踐、角色扮演等活動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達到培養學生情感的目標。

編輯:劉於誠

猜你喜歡
知識情感方法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可能是方法不對
習題變一變 思維現一現
是“知識”,還是“知識權力”追求?
愛與知識的力量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