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情境在解決問題教學中的應用

2016-05-14 04:11鄭華國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5期
關鍵詞:解決問題數學知識創設

鄭華國

【摘 要】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在現代小學教育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是通過情境的構造,通過各種手段方式,從而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由此可見情景創設對解決問題教育方式的重要作用。情景創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相適應的情境中學習思考問題的方式,從而解決問題。本文主要從五個方面對問題情境進行相應的描述,以期為小學數學的解決問題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解決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創設尤為重要,是操作流程中重要環節。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我們老師要注意情境必須要來源于現實或者學生的生活,再通過問題的形式展開,保持和問題的緊密聯系,才能形成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力量。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尤為重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而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加速對未知事物的理解,并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另外在問題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融入設置的情境,要指導學生進行觀察,為學生創造可以參與實踐活動情境的機會,要擅于從學生現實生活中尋找素材,生活中和實際數學相關的知識不甚枚舉,要讓學生能切實的感受到數學問題的存在,從而激發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之后,再經過老師的輔導,讓學生從情境中提取信息,發現數學問題,理解并解決數學問題。這樣既能夠提升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情境是讓學生發展心理品質,提升數學能力,掌握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溝通抽象的數學學習和具體的現實生活之間的橋梁。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樂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而積極性,消除數學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創新思維和數學應用的意識和能力,對數學教育質量的提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小學數學教育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中應該廣泛采用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并且通過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樂于并擅于解決數學問題。具體有以下五方面做法:

1.引導學生主動操作

問題情境的操作性是指能夠讓學生直接參與動手的情境,讓學生在親自參與中產生疑問,從而引出問題,喚起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而且小學生大多有喜愛動手操作的性格特點,將具有一部分游戲特征的實踐活動應用到情境設置中,比如會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增加情境趣味性

小學生都有好玩的天性,對有趣好玩的事物往往會比較關注,而數學恰好又是相對比較枯燥的內容。所以在情境創設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問題情境的趣味性,把數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隱藏在比較有趣味性的情境下。所以老師在情境設置時,除了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也要注意情境選材內容和呈現方式的趣味性和多元化,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取具體的實例和有趣的現象,在從這些有趣的現象中引起學生學習問題的積極性。

比如小學三年級《面積和面積單位》教課時,在這門課程授課之前,讓每位學生自己動手裁剪正方形或這長方形的紙片,并寫上自己的名字。在授課中,把班上的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一組同學分別將自己的紙片粘在黑板上,然后提出這些紙片是不是一樣大的問題,學生回答以后,在提出怎樣判斷的問題,最終引出面積的概念。提出概念以后,再選取兩個有代表性的紙片,讓對應的同學分別參與授課的游戲,在游戲中逐步探索面積是指封閉圖形的大小的概念,最后引入面積單位的概念,分別在黑板上畫出1平方厘米大小的方塊,4平方厘米的方塊和16平方厘米的方框,讓每小組分別裁剪三種大小的方框,再和黑板上的對比,最終選取最準確的一方為勝利方。在整個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的讓問題具有層層遞進的特性,逐步引導學生學習感受更難懂的知識,最終讓學生在活潑輕松地游戲中獲取知識。

3.融合真實生活的情境創設

學習的效果往往也取決于學生以往的知識經驗和社會經歷,而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知識和社會經驗都比較少,這也就導致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比較大。所以我們老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把數學教育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放在與學生親身經歷或者與他們的生活有直接相關的真實情境中去,這能夠直接幫助學生加快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發現并解決問題,而且這些問題與他們切實相關,自己親身經歷竟然能和課本知識互相輝映,這就已經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加投入的學習數學。

比如在進行簡單除法的授課時,我們就可以從真實生活中尋求素材,比如說吃早點的問題,我們現在可以設定一個場景,我們告訴同學們爸媽這一段時間要出差,爸媽給了每位同學100塊錢,在黑板上分別寫出5元,10元,20元的答案,讓學生在紙上分別寫出自己每天要花的生活費,然后引出問題,同學們可以自己生活幾天。讓學生小組之間分別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引入除法運算,從而解決問題,這樣,這一門本來比較枯燥的課程就在熱烈的課堂氣氛中完成,學生積極參與,并且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4.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新課改對數學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說明數學教育要強調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的特點,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和作用。這就說明數學教育和生活的必然聯系,體現了數學教育對生活的重要性,也說明了數學教育聯系生活的教學目標。在解決問題教學模式中,老師要將生活和教學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來滿足這種需要,在實踐中,老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數學知識融入到這些經驗之中。所以老師要擅于尋找學生生活中的數學題材,引導學生對所創設的情境進行觀察和思考,從中發現并解決數學問題。

例如在數學中的《克和千克》這一門課程,課前先讓學生們實現思考在那些地方能用到這兩個單位,在課堂上,讓學生把需求的東西模擬相應的產品,在課堂上設置“超市”,把學生所有的產品都標出來,老師充當售貨員,分別給學生稱取不同的重量,讓學生親身感受千克和克的重量,再引出兩者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對千克和克這兩個概念的認識,提升實際應用能力。

5.保持情境的開放性

問題情境的開放性對數學教學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在情境中適時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但是保持問題的開放性,一道題可能有多重解法,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多變性。這種開放性的情境能夠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用創新的意識主動探究數學知識。

比如《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小數的概念已經有一定的了解,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模擬“菜市場”,分別標注不同價格的各種菜品,還有一些文具,同時老師要保證價格的設置和課程內容的相關性,讓每位學生帶10元去買“菜”,并且要保證把錢用完,讓學生自由組合“商品”,學生通過自己的選擇、組合,在不斷的調整和運算過程中最終“花”出去10元錢,在實際操作中認識和熟練小數的加減法運算知識,并且這種教學模式有較強的開放性,能讓學生發揮各自的個性,提升參與積極性。

總的來說,解決問題的教育模式對現代小學數學教育質量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創設一定的情境氛圍是實現問題解決重要的先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讓學生帶著一定的感情色彩參與知識的學習,從而讓學生愛上數學,從而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04-206.

[2] 施玉萍.怎樣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J].福建教育,2013 (04 ).

[3] 余靜.新課程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J].教學月刊.2010.(3 ): 105-106.

猜你喜歡
解決問題數學知識創設
聯系實際 解決問題
助農解決問題增收致富
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整式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化難為易 解決問題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