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不懂,孩子能學好音樂嗎

2016-05-14 07:38柴林
琴童 2016年4期
關鍵詞:家長音樂孩子

柴林

常有家長問:我不懂音樂,我的孩子能學好音樂嗎?

什么是“懂”

讓我們用明辨思維拷問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懂”和“好”的含義都很模糊,懂到什么程度算作“懂”,好到什么程度算做“好”,很難說清楚。懂音樂未必懂教育,懂演奏未必懂教學。即使是音樂領域內的專業人士,也不太可能什么都懂。

其次,家長一定要先于孩子懂,然后充當孩子的教師嗎?有沒有必要做這個假設?“聞道有先后”,父母不必不如子女。難道成年人不能和孩子一起學習,同時懂或者后于孩子懂嗎?大部分孩子學音樂的速度都遠超成人,家長即使和孩子同時開始學,也會很快淪為“不懂”。

第三,學音樂不只是手指上的操作,還涉及心理建設、資源收集、時間管理、社會交往等。這些方面,不懂音樂的家長都可以幫孩子。不懂的家長怎么做,下面我們具體說。

老師懂

—尊重教師及專業人士的意見

請尊重教師和音樂專業人士的意見,尤其是那些經驗豐富的教師。

其他家長懂——虛心討教和明辨

在我國,學習音樂的少兒數千萬,他們的家長的總數也很可觀。家長可以向其他人家長討教。利用網絡等現代科技手段,也可以聯系到很遠地方的家長,相互切磋。不過要注意幾個問題:1.拒絕碎片化、簡單化、斷章取義的信息,使用整體性思維和明辨性思維,處理好表面上相反或者確實相反的事實和觀點。2.避免人云亦云,亦步亦趨。有些個人經驗有“情境依賴性”,未必適用自己家庭和孩子的情況,不能搬套。3.和友善、無私、真心為別家孩子喝彩的家長做朋友;和功利心重、愛攀比、心高氣傲、總想著自家孩子勝出的家長保持距離,音樂可不是競爭工具。

設備和書本懂

——精心收集資料

將教師授課內容錄下來、常備一些相關書籍,都是辦法。親子雙方會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理解。這時,錄音錄像和書本都能派上用場。如果同一件事情,老師有一個說法,兩本教材有兩個說法,“三家”碰面,借助比較,說不定就找到了答案或思路。另外要注意,不能以“學習借鑒”為名,從影音資料中“抄襲”他人的演奏,而應該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理解,借助音樂去表達。

相信孩子會懂——尊重主體

學習者需要自我控制感和自我價值感,一個人最好的教師其實是他自己。相信你的孩子具有學習的能力,并且會超出你很多。你不懂的,他有可能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如果后代不比前輩強,人類眾多進步尤其是文化藝術和科技的進步是怎么實現的?父母必須信任自己的孩子,讓自我驅動的孩子走在前面。

有的家長忘了孩子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事事代辦,沖在最前方,反而降低了孩子的學習欲望。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表現抱很高的期待,同時卻把孩子當作低能兒,這種錯誤的實質是成人對兒童的傲慢和不信任。理想狀態下,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學習條件和精神支持,逐步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在無形中完成引導。即使是自主能力較弱的孩子,各種安排也應該和他們提前商議。

不懂音樂懂學習

——技能遷移

各類學習活動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家長和孩子一起學音樂的過程中,可以確保那些基本的、通用的教育教學原則得到遵守。例如:教學法原則——注重啟發,循序漸進,因材施教,鼓勵自律;學習策略方面——保證充足的時間投入、保證教學的連續性(授課、練習的頻度);學習方法——適當重復、適度擴展、深度學習等。

值得留意的是,正規教育年限較長,或者在某一領域(例如商業,管理)已有經驗家長應避免“強行遷移”,因為隔行如隔山,有的經驗不是普遍適用的,不能遷移到音樂學習中。

不懂可能是機會,半懂可能是累贅

“父母是最好的教師”這句為人熟知的話里,“教師”是比喻意義上的,指的是父母的榜樣作用、精神支持等等,未必是授課意義上的“教師”。家長假設自己必須先懂,再去教授孩子的話,是自尋不必要的煩惱。

不具備音樂演奏知識的家長,在孩子需要幫助的第一時間無法提供幫助,但是還可以做很多“服務性質”的工作,還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探索、記住問題方便下次上課請教教師,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從書本和其他信息渠道尋找答案?!安欢钡故翘峁┝似降葏f作、共同學習的機會,就看家長是否去把握了。另外,當問題很復雜的時候,家長要對自己的一知半解保持警惕,別不懂裝懂。

舒爾曼的分類

卓有貢獻的教育家李·舒爾曼1987年提出,教師需要7類知識:

1.內容知識(涉及教學主題的知識);

2.一般教學法知識(普遍適用于各個學科教學的原則和技能);

3.教學內容知識(高度情境化的知識,把普遍的教學法應用到教學主題當中去);

4.課程設置的知識;

5.關于學習者特質的知識;

6.關于教育情境的知識;

7.關于教育目標和價值的知識。

這個理論框架對我們家庭里的音樂教育也有啟發。其中的第一類,即音樂演奏和相關的音樂學科里的知識,對于大部分家長而言最難,因為他們沒有受過系統的音樂教育。其中第三類,毫無疑問主要是教師的領域,家長的參與度有限。把家長變成第二個教學意義上的教師,既非常困難也毫無必要。陪伴孩子學音樂的時候,家長如果主攻1和3,往往會很痛苦,會悲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因為想做的事情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而其余5項,愛學習的家長大有可為。限于篇幅和文體,這里只說兩點:

1.第7種知識非常重要,因為它是頂層設計。教師經常一周才和孩子相處一小時,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的美妙,幫助孩子樹立音樂學習的大小目標,認可音樂學習的各類價值。在周圍環境不認可音樂的價值的時候,是家長扛住壓力,選擇堅持;

2.第5種知識可以是家長的強項,前提是家長一直觀察和理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有積極的情感交流和互動。

音樂世家才能學好?

也許音樂史上不少音樂家族的故事,和有的演出海報上“出生于音樂世家”的字樣,讓有的家長誤以為只有生于音樂家庭才能學好音樂。確實,生長在音樂家庭的孩子有便利條件,例如他們的家長在舒爾曼的1、3類知識中具有優勢。但如果把學音樂當成終生愛好而非職業,除去少數有生理缺陷的人,大部分人都有學音樂的潛力,至于學到什么程度,那要看個人努力和造化等多個因素了。家長不懂音樂,孩子也學得不錯的例子,生活里也不缺乏。

結 語

如果滿足一定的條件(例如家長在多個方向上不斷學習;親子間有穩定、不斷建設的情感結構;家長、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師、孩子三方良好合作等等),即使家長不懂音樂,孩子也會學好。

猜你喜歡
家長音樂孩子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音樂
家長請吃藥Ⅱ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