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體會

2016-05-17 11:59楊俊紅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9期
關鍵詞:產后護理下肢深靜脈血栓針對性護理

楊俊紅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討產后并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護理方法及護理效果。方法 40例產后并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2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針對性護理方法,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靜脈血栓總發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4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性護理方法能有有效降低患者靜脈血栓發生率, 適合于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產后護理;下肢深靜脈血栓;針對性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59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病, 靜脈血流緩慢, 下肢靜脈壁損傷均會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另外, 血液的高凝狀態亦會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深靜脈血栓還會誘發其他相關疾病, 如繼發性靜脈曲張、淤滯性潰瘍等。產婦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較高[1]。此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0例產后并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探討產后并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護理方法及護理效果, 現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產后并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20例。研究組年齡25~38歲, 平均年齡(30.4±3.3)歲, 病程5~30 d, 平均病程(15.3±2.4)d。對照組年齡22~35歲, 平均年齡(26.4±3.4)歲, 病程7~30 d, 平均病程(16.3±2.4)d。40例患者中剖宮產28例, 自然分娩12例?;颊呒{入標準:具有自主行為能力;伴有下肢腫脹、下肢疼痛等癥狀;超聲及造影檢查確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不具有妊娠病變;家族無既往血栓形成史。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血液流動情況及抗凝情況, 對患者定期用藥, 囑患者治療時的注意事項等。

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聯合采用針對性護理方法, 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 抗凝時間較長, 抗凝費用較高, 新生兒喂養習慣也將發生轉變, 由此患者會伴有緊張、恐懼等心理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 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 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情況, 如下肢腫脹、疼痛等, 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 消除其不良情緒, 積極主動與醫護人員進行配合治療;②體位護理, 適當抬高患肢, 高度為25 cm, 保證關節彎曲程度在15°, 以促進血液循環, 達到緩解肢體疼痛、腫脹的目的;③患肢護理, 防止患者患肢出現破損情況, 觀察患者皮膚顏色、皮膚溫度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防止皮膚感染。血栓溶解后要用濃度為50%的硫酸鎂對患肢進行熱敷, 達到消腫的目的;④抗凝護理, 在進行抗凝劑溶栓治療時應該加強對患者的創傷性檢查, 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止血帶, 減少靜脈穿刺機會。進行血常規、尿常規檢測時應該保證檢測樣本的準確性, 避免重復檢測增加患者的痛苦; ⑤飲食護理, 患者的飲食應該以清淡、低脂、低糖為主, 適當補充水分, 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 增加血流速度。囑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 患者不可進行長時間的站立或者走動。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血栓發生情況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靜脈血栓總發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4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指出現在下肢中的血液凝塊, 血液凝塊會對全身的血液循環產生影響, 并引發其他相關疾病, 多發于大腿、小腿或者骨盆等位置。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主要癥狀表現為肢體的腫脹并伴有局部疼痛感, 行走時疼痛感會增強[2]。在進行體檢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時刻注意腫脹的發展程度, 每天對腫脹部位進行精確測量, 并與健肢進行對比分析, 以求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下肢深靜脈血栓部位會伴有壓痛感, 因此體檢時應該注意對小腿肌肉、內收肌管等部位的檢查。

臨床研究表明, 手術、分娩、腫瘤均會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 尤以分娩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最高, 其發生率約占全部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1.0%~1.5%[3]。如果不能及時治療, 可能會導致肺栓塞, 危機產婦的生命安全。因此, 及早采取相關的護理措施對產婦進行護理, 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病情加劇, 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促進其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臨床上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多為抗凝和溶栓, 這也是下肢深靜脈血栓最常用的治療手段[4]??鼓闹饕饔檬欠乐寡耗龎K的繼續增長, 防止新的血液凝塊的形成, 并促使已經形成血栓的下肢靜脈血管的再管化??鼓幬锒酁榈头肿痈嗡?, 法華林也是常用的抗凝藥物。溶栓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靜脈全身給藥, 使藥物隨著血液循環流通, 進而達到溶栓的作用。如果能在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過程中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如心理護理、飲食護理、患肢護理等則可以提高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效果。針對性護理干預就是針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實際病情采取的臨床護理方法, 這種護理方式以實際病情為出發點, 可以促使患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進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在此次研究中,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針對性護理方法。護理后研究組靜脈血栓總發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4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針對性護理方法能有有效降低患者靜脈血栓發生率, 適合于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孫小娟.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體會.基層醫學論壇, 2014, 11(21):2797-2798.

[2] 鄧娟娟.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體會.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2):195-196.

[3] 陳繼紅.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加強護理體會.中國醫學工程, 2013, 3(6):115.

[4] 張蕾.產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1, 7(14):1724-1725.

[收稿日期:2015-10-21]

猜你喜歡
產后護理下肢深靜脈血栓針對性護理
人性照護理論在我國產后護理中的應用
淺述如何做好母牛產后護理
老年髖部骨折中運用早期護理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分析
骨科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體會
輸尿管撕脫的針對性護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加味桃紅四物湯口服減少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低分子肝素鈣用量的臨床觀察
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方法初步研究
43例車禍致腦部外傷患者的臨床特點與護理體會
萬邁舒預防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
探討人性化護理在產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