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雜貨鋪”到“精品店”:電視民生新聞的定位探析

2016-05-18 08:38郭靜
新聞世界 2016年2期
關鍵詞:電視民生新聞雜貨鋪角色定位

郭靜

【摘要】改版后的《第一時間》新聞報道增加了對公共議題的討論,跳出了市井新聞的漩渦,進行了電視深度報道的嘗試,卻在新媒體多向互動上落后。在新的媒介生態下,《第一時間》可以文化共同體塑造者、多向互動傳播者、公共議題的討論者定位自身的角色。

【關鍵詞】電視民生新聞;第一時間;角色定位

近年來,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遭遇瓶頸。曾經輝煌一時的民生新聞節目正在積極轉型,如增加對公共議題的討論,利用新媒體互動等。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轉型效果如何?相比以前,存在哪些提升,遺留哪些痼疾?公共新聞是電視民生新聞唯一且有效的出路嗎?在電視開機率走低的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還能依靠哪些手段來提升新聞品質,吸引受眾回流?如果說十年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扮演的是平易近人的角色,那么在今天的社會傳播結構中,它又將扮演何種角色?

基于對上述問題的思考,本文選取安徽經視《第一時間》進行個案研究,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檢視《第一時間》的改版內容以及傳播效果,試從媒介社會功能角度,分析電視民生新聞的角色定位,以期為電視民生新聞的未來發展提供可參考的路徑。

一、十年檢視:《第一時間》內容分析

2004年陸曄、王碩和侯宇靜在《突破從“民生新聞”開始——〈第一時間〉與地方電視新聞發展前瞻》中認為,《第一時間》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出充分發揮電視新聞的傳播優勢,關注民生、關注社會生活、推動社會進步的理念。但文章結尾一語成讖,“當然,在這些報道中,我們也很遺憾地看到商業因素對新聞品質某種程度的影響?!?/p>

2013年9月,《第一時間》再一次改版。時隔十年,改版效果如何,和陸曄等人當時的統計相比,出現了什么變化?筆者以2013年9月17日到2014年4月17日為時間段,隨機抽取了6期節目(2013年10月12日、2013年10月24日、2013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2014年2月26日、2014年3月20日)進行統計分析。

(一)新聞類別:天災人禍事件仍較多

改版后的《第一時間》天災人禍事件的比重由18.9%升至22.6%,法制報道比重由18.3%降至17.2%,法制報道和生活資訊所占比重較為平衡。醫療、環保、教育等公共議題的比重相較十年前明顯上升,幅度在2到3個百分點。

十年前6期節目新聞總條數是164,平均每期發稿35條,節目時長60分鐘,平均每條新聞時長約1分20秒。十年后新聞總條數是93,平均每期15.5條新聞,節目總時長80分鐘,除去20分鐘廣告,每條新聞平均時長約4分鐘。

(二)敘述方式:深度調查嶄露頭角

敘述理論認為每個故事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故事部分”,即“究竟發生了什么和對誰發生的”部分;二是“話語部分”,即故事的講述方式。莎拉·考茲洛夫認為,要想弄清楚電視的具體特點,除了“故事部分”和“話語部分”,還應該加上另一個層面:“節目表”,即“一個電視臺的節目表所代表的更大話語框架,也就是說電視文本所播出的時段如何影響了它的故事和話語”。筆者也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故事部分”即電視民生新聞的取材。改版后的《第一時間》車禍、火災等意外事故的典型性更強,不再拘泥于個例,而是洞察普通市民生活中容易忽略的隱患,起到警示作用。此外節目中還增加了餐飲安全、教育改革、科技應用等熱門話題的互動討論。

民生新聞的講述方式即“話語部分”因簡單片面而飽受詬病。改版后的《第一時間》開始探索深度報道。如2013年10月12日關于蚌埠高新區商鋪失火事件的報道。記者從一起普通火災事件中看到了家庭式商鋪的安全隱患,由淺入深,變為一篇具有普遍意義的調查性報道。該新聞分為5小節,第一節報道了當時的火災情況;第二節記者出鏡采訪商家,介紹上層住家下層經商的房屋結構;第三節記者采訪消防人員解析火災形成的原因;第四節記者采訪商鋪開發商和政府管理人員,指出房屋利用中監管缺位之處;第五節記者又回到此次火災,提醒商家注意防火。最后配發評論“整治火患不容放松”。

“節目表”即電視民生新聞的編排方式?!兜谝粫r間》采用開放式的線性編排,按照時間流程編排,對剛發生的新聞可以隨時插播。與此同時,節目一開始主持人站立在大屏幕前,拋出一個大眾熱議的話題,接著主持人走向播報臺,播出一條新聞價值較大的新聞,再播兩至三個小新聞,再播一個大新聞。每個廣告時段前都有后續新聞導視,吸引觀眾耐心等待,繼續觀看。

(三)新聞發生地:城鄉差異明顯

媒體是有偏向的,包括題材偏向、群體偏向、地域偏向等。媒體突出某一地區的某一題材報道,導致對這一地區其他事件的遮蔽,容易給受眾留下刻板印象。所謂的妖魔化、污名化由此而來。在隨機抽查的6期節目中發生在合肥的新聞數量最多,達36條,占38.6%;其次是關于全省的新聞,有30條,占32.2%,主要為全省各項便民利民新規定的發布。宿州有7條,亳州、滁州各4條,蚌埠、六安各3條,黃山、蕪湖各2條,宣城、阜陽、安慶、淮南和池州分別1條。發生在皖北的新聞明顯多于皖南。

除馬航MH370失聯這一國際熱點事件,《第一時間》所播出的新聞多發生于市區,共41條,占44.1%。這與合肥市新聞數量最多相吻合。村鎮的新聞較少,只有11條,占11.8%。而且村鎮新聞事件的性質多為負面,如兇殺、失火等。如《安慶市樅陽縣白湖鄉古樓村:一男子持刀行兇當場砍死兩人》、《宿州市靈璧縣韋集鎮:突發大火引燃三千噸玉米秸稈》。只有一則正面新聞《合肥市肥西縣三河鎮:村民救助白鶴》。全省新聞25條,縣城新聞15條,分別占26.9%和16.1%。

(四)傳受方式:以短信互動為主

傳播技術尤其是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蓬勃發展,使得話語權下放,受眾擁有了自己的“麥克風”。表面上看傳統媒體的話語權遭到了威脅,實際上如果媒體能夠利用好受眾手中的“麥克風”,與受眾形成雙向互動,等于為自己增加了一個傳聲筒,傳播效果不減反增。

截至2014年6月20日,《第一時間》微博粉絲數量為14268,《南京零距離》粉絲量為327273,是前者的20多倍?!兜谝粫r間》的微博數只有1654條,《南京零距離》有34866條。據觀察,《第一時間》的微博更新速度為兩天,而《南京零距離》的微博更新速度是半小時?!兜谝粫r間》的微博大多為轉發,鮮有原創,即使是原創內容,評論和轉發量只停留在個位數,與網友的互動幾乎為零。而《南京零距離》開設了“@零距離”板塊,大量轉發網友的實時信息,與網友的互動頻繁。此外,《第一時間》節目進行中對公共話題的討論,采取的是短信互動方式,抽取手機用戶的短信,鮮有提及自己的官方微博。屏幕左下角有微信二維碼,但主持人在節目中也少有提及。此外,《第一時間》三位主播羅彬、吳薇和亞群的粉絲量分別為14萬、2萬和3萬,微博光環效應弱,難以起到對節目的帶動作用。

二、困守與蛻變:《第一時間》的角色定位

通過內容分析,可以看出改版后的《第一時間》具有“突圍”與“困守”兩個特征。主要表現在跳出市井新聞圈,引進新鮮話題,嘗試深度報道,如增設新聞延長線、新聞119、第一調查等報道形式。但在新媒體運營方面又表現出理念滯后和行動緩慢的問題。今后,《第一時間》可以致力于打造以下三種角色。

(一)文化共同體的塑造者

詹姆斯·W.凱瑞在《作為文化的傳播》一書中認為,從19世紀傳播一詞進入公共話語,美國文化中就存在兩種不同的傳播觀:一種是傳播的傳遞觀(a transmission view of communication),另一種是傳播的儀式觀(a ritual view of communication)。正如凱瑞所言,我們對于傳播的基本理解仍定位于“傳遞”這一觀念:“傳播是一個訊息得以在空間傳遞和發布的過程,以達到對距離和人的控制?!彪娨暶裆侣劜荒苤辉趥鬟f觀里打轉,做一個城市文化共同體的塑造者,或許更能展現其魅力,這亦是對傳遞文化和知識遺產功能的升華?!兜谝粫r間》應致力于打造合肥乃至安徽省文化共同體?!叭⒖谌诵刑鞓虮徊稹币皇碌膱蟮?,就是對合肥文化有意義的追尋。在今后的報道中節目可以循著這條線走下去,共享地方文化記憶。

(二)多向互動的傳播者

首先是與公眾的互動。拓寬互動渠道,開發微博的議程設置和輿論引導功能。搶占移動互聯地盤,利用微信服務號,發揮媒體的服務功能。例如可以借鑒錢江晚報的經驗,按受眾需求,分別開設關于交通、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服務號,為市民提供最新的信息服務。在節目中設置微博話題留言板,實時滾動,選取有代表性的網友留言,與手機短信一同參與話題討論。其次是與政府聯動。與政府各職能部門互動,一起創辦節目。一方面有利于塑造政府形象,另一方面通過觀眾討論,自下而上地傳達民意,成為黨和政府與基層百姓的溝通橋梁。

(三)公共議題的討論者

“傳播三功能論”中的前兩個功能是環境監測和協調社會。環境監測要求媒體成為社會雷達,及時監測社會的變革和新機會的出現。協調社會是使社會中的各階層產生聯系、接觸,以形成一個整體,來適應和應對環境的變化。媒體成為公共議題的討論者,就是媒體由告知轉為參與,讓社會各階層在媒體平臺的討論中形成共識,一同應對社會的變化,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美)羅伯特·艾倫編.牟嶺譯.重組話語頻道——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美)詹姆斯·W.凱瑞著.丁未譯.作為文化的傳播[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3]姜紅.“儀式”、“共同體”與“生活方式”的建構——另一種觀念框架中的民生新聞[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3).

[4]陸曄、王碩、侯宇靜.突破從“民生新聞”開始——《第一時間》與地方電視新聞發展前瞻[J].現代傳播,2004(4).

猜你喜歡
電視民生新聞雜貨鋪角色定位
讓學生動起來、笑出來
星環上的雜貨鋪(下)
星環上的雜貨鋪(中)
星環上的雜貨鋪(上)
微型雜貨鋪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少數民族地區電視民生類新聞采訪策略分析
媒介融合下電視民生新聞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微課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導學探究
淺談新課程標準的新認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