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涉農營銷行業英語課程開發與建設探索性研究

2016-05-26 21:38蔡永豐
企業導報 2016年9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

摘 要:在現代高職教育不斷向細化崗位技能方向發展的背景下,結合筆者所在學院近些年行業英語課程改革的實際,以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標準的需要作為教學培養目標的切入點,對高職涉農營銷行業英語課程的開發與建設進行探索性研究,以期為高職涉外導游翻譯課程改革提供一個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行業英語課程;涉外導游翻譯;教學策略

引言:英國政府曾在21st Century Skills Realizing Our

Potential(《21世紀技能:實現我們的潛能》)的白皮書中提到, 要將職業資格的內容與學習者個體的未來發展需要結合,開發一種普適性行業課程項目,擴充學習的內容,拓展與專門崗位或行業相關的知識技能,以適應市場的要求,滿足學生學習生涯發展的需求?,F代職業教育發展由針對崗位轉變為針對職業群或整個行業,以及受教育者的個體職業生涯發展?,F階段,國際職教界關于職業能力的研究強調兩類職業能力觀,即關鍵能力觀和整合能力觀,將一般素質與個體所屬的職業崗位或行業工作情境相結合,對就業所需的特定職業能力進行必要的補充與完善。因此,在現代高職教育不斷向細化崗位技能方向發展的背景下,我們以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標準的需求作為教學培養目標的切入點,并結合筆者所在院校自2015年以來涉農營銷經貿類多項課程改革與建設的實際,對高職涉農營銷類專業的行業英語課程建設進行探索性研究。

一、高職涉農營銷行業英語課程開發的理論依據

(一)能力本位理念。高職涉農營銷行業英語教學本著以學生為中心,以行業企業的職業需求為指導,結合考慮高職學生現實的能力狀況,以就業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基本英語應用能力素質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核心,適應當代職業教育的發展和職業崗位的需求。

(二)職業情境學習理念。職業情境學習理念的核心原則為創設適合教學的仿真職業環境,以目標職業群技能為具體的教學內容,在設計相應的職業典型任務的基礎上,讓學生切實體驗未來的職業情境,了解現實職業要求,掌握并能運用所需職業知識與技能,從而實現涉農營銷行業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三)BPMM課程體系理念。BPMM全寫形式為Basic

Platform and Model Menu,是基于管理學模式而創新的課程體系改革理念,具體模式為:基礎課程平臺+職業模塊菜單。高職涉農營銷行業英語教學BPMM課程改革體系是根據高職涉農營銷行業英語職業自身特點建立基礎模塊、核心模塊和拓展模塊的模塊化課程體系,以適應未來職業崗位和市場需求。

(四)多元智能理念。高職涉農營銷行業英語教學多元智能理論是指學生在特定情景中解決問題并有所創造的能力,強調每個學生個體都有自己的智力強項和優勢, 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引導學生完成翻譯項目,幫助學生開發涉農營銷行業類職業所需的智能和能力。

二、高職涉農營銷行業英語課程開發的目標定位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高職學院學生文化基礎較為薄

弱,英語思維能力普遍不佳。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自2013年以來,涉農營銷行業類課程以原有的市場營銷、連鎖經營管理、商務管理等三個專業為基礎新成立一個二級機構,目前在校學生1000余人。在設定課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時,首先應正確評估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能力。

(二)課程開發的目標定位分析。根據《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在現階段的高職教育中,行業英語技能培養的目的應定位于生產技術、管理與服務等應用領域。高職涉農營銷行業英語課程應當著力于以英語語言為工具,培養學生行業實踐能力,根據涉農營銷類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調研分析重新設定課程開發的目標定位。

三、課程開發與設計路線與內容探索

課題組對省內開設本課程的五所高職學院(含1所民辦高職學院)進行較為全面的問卷調查,了解高職相關經貿類專業本課程的實踐教學現狀,發現主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中心”原則。據調查,目前高職學生普遍希望從舊式的傳統課堂教學中解脫出來,能夠主動快樂地學習語言,在能調動學習英語興趣的課堂中學習。因此,我們要讓學生成為行業英語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只是作為主要的引導者和適當的監督者,切實增強學生對涉農營銷行業英語課程學習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二)發揮職業導向教學特色。目前行業英語課程實踐教學已普遍采用職業化教材,并組織實施職業導向模塊課堂教學,為此,我們要充分發揮涉農營銷行業英語模塊教學特色,淡化現行課程中與先修課程聯系緊密的純理論性教學內容,集中課時于教授職業導向的內容,突出涉農營銷行業英語課程實踐教學“實踐性”和“職業性”的教學特點。

(三)運用“微課”和“慕課”教學。目前,國家教育教學領域都在積極推行“微課”和“慕課”(限時10分鐘左右),經課題組一致研究討論,將平時每次課堂教學的90分鐘重新進行設計,即教師講授時間盡量壓縮,小于或等于45分鐘,隨之學生的課堂操練和實踐安排時間盡量延長,大于或等于45分鐘,涉農營銷行業英語的操練內容包括課前復習、課中操練、課后延伸及拓展作業。

(四)改革課程考核體系。眾所周知,高職學生整體的公共文化基礎相薄弱,英語語言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亟待糾正,學習目標模糊不明了,“及格萬歲”已然成為學生們普遍的追求口號,缺乏正確的學習觀。就此,經課題組共同商討決定,取消舊式的成績考核制,對涉農營銷行業英語的學習效果進行量化考評。著力加強教學過程的評價與考核,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態度分別計分,并且將學生的行業英語內容進行模塊劃分(區別于課程學習單元劃分),在學生每學完每一個相應教學模塊后,就安排相應測試與評價。平時性考核為主,每次考核的成績科學動態地構成總評成績。

(五)加強行業實踐性教學。在編寫涉農營銷行業英語實訓指導書時,我們要根據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針對本課程教學目標和特點,大力引導廣大學生在實踐性學習中。除了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做完基本的行業英語實訓項目外,輔以一定的課外頂崗實習項目,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意愿,來確定相應的行業頂崗實習項目,從而完善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六)多層面評價理念。(1)評價結構:強調職業評價結合專業評價,以職業評價為主,專業評價為輔,著力促進學生的職業素質發展;(2)評價方式:側重學生自我評價,并結合生生互評和師生互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團隊精神培養;(3)評價標準:引入行業企業標準以及職業崗位群標準,兼顧學院對學生的培養標準以及教學管理評價標準,培養社會需要的職業精神標準。

結語:課題組在將高職涉農營銷專業的行業英語課程建設體系研究出來后,首先在本學院2015級市場營銷班大二學生進行實踐,并經過逐步實踐驗證與完善,將其推廣至本學院其他市場營銷專業等涉農營銷專業班級,最終形成本土地域特色的涉農營銷行業英語課程建設與開發體系。

參考文獻:

[1] 蔡永豐.高職涉農行業英語翻譯課程建設研究[J].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3(03)

[2] 杜愛華.職業學校涉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1)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