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語篇批評話語分析視角下的意識形態解讀

2016-05-26 19:08關恩娣
考試周刊 2016年26期
關鍵詞:批評話語分析意識形態

關恩娣

摘 要: 批評話語分析依據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通過分析語篇的語言特點及其生成的社會歷史背景揭示語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識形態意義。文章運用批評話語分析的方法,從詞匯選擇、時態運用和轉述引語三個方面對摘自時代周刊的一篇新聞評論進行解讀,揭露語言背后的意識形態意義,表明作者反對和批判的立場。

關鍵詞: 批評話語分析 新聞語篇 意識形態

1.引言

批評話語分析是由英國語言學家Fowler等人于1979年在《語言與控制》一書中提出的語篇分析方法。它主要關注公共語篇,“旨在透過表面的語言形式,從語言學、社會學、心理學和傳播學的角度揭示意識形態對語篇的影響,語篇對意識形態的反作用,以及兩者是如何源于社會結構和權力關系又是如何為之服務的”(辛斌,1996)。Kress和Hodge認為意識形態是由某一觀點組織起來的系統化概念的集合。Fairclough則將其定義為“隱含在話語中的常識性假設”。在這里,“意識形態”一詞意為“評論、評價”,是指人們理解世界,整理和歸納經驗時所持的總的觀點和看法。

隨著批評話語分析的發展,對新聞語篇尤其是新聞報道和政治演講的分析尤為突出。新聞語篇在很大程度上是轉述他人的話語,新聞工作者可以選擇為其服務的轉述引語進行報道。使用批評話語分析的方法探討新聞背后的話語權力和意識形態,對于我們深入地了解新聞語篇和增強自身的批評性閱讀意識大有裨益。本文以美國《時代周刊》中一篇對中國電視節目《非誠勿擾》的新聞評論為語料,運用批評話語分析的方法,從詞匯選擇、時態運用和轉述引語三個方面對這篇新聞評論進行分析,從而揭示隱藏在語言背后的話語權力和意識形態意義。

2.英語新聞語篇批評話語分析視角下的意識形態解讀

雖然批評話語分析重視對所有語篇進行批評性分析,但是迄今為止新聞語篇是其主要的分析對象。這是因為,分析現代社會中的意識形態必須充分意識到“大眾傳播媒體”的性質和影響在生產和傳播意識形態中的核心地位(辛斌,2005:83)。新聞報道的最終目的是借助語言操控話語權,它不是絕對客觀公正的,而是具有傾向性的,體現語篇生成者的思想。下面將從詞匯選擇、時態運用和轉述引語三個方面對摘自《時代周刊》的一篇新聞評論進行分析。

2.1詞匯選擇

對人物和事件的命名和描述構成語篇,這主要依賴對詞匯的選擇來實現,即批評話語分析中的分類系統。通過詞匯來給事物分類是大眾傳媒的慣用手法,也是產生不同立場或傾向性的主要途徑。

在對電視節目《非誠勿擾》的新聞評論中,作者借助不同的詞匯或引用他人的話語表達自己對節目中各位參加者的看法。

1.The latest reality-TV scandal to transfix the nation involves Ma Nuo ...

2.She haughtily rejected an offer... epitomizing the materialism that ...

3.The televised smackdown swept the Internet and made an instant celebrity of Ma,who left the show without a match but has since entertained numerous television offers ...

4....but Ma Nuo,a shallow,sharp-tongued,single girl,treats her chastity like used toilet paper.

5.But we cant do anything if these people just like ugly things.

6.In response to the public outcry over Mas infamous quote, as well as comments from other money-obsessed contestants ...

7.Liu Yunchao,a male contestant,was also condemned in the blogosphere for his arrogance after he bragged about having 6 million Yuan ...

在本評論中至少出現了15個描述節目參加者的詞語,其中6個形容詞、副詞,5個名詞,4個動詞。形容詞和副詞haughtily,shallow,sharp-tongued,money-obsessed 是對參加者整體形象的評論,而ugly和infamous是對其行為的評價。一種“高傲、膚淺、刻薄、一切向錢看”的形象浮現在讀者眼前,而ugly和infamous正好與作者塑造的這種形象形成照應,現代社會厭惡并唾棄這種人,因此他們是丑陋的、臭名昭著的。名詞scandal 是對這個事件的描述,說明它是不光彩的;materialism 和arrogance是對參加者的評論,突出他們妄自尊大、注重物質的品性;smackdown 和celebrity 形成照應,暗示在別人的一片罵聲中也可以成為名人,這是對參加者強烈的譏諷。動詞transfix,entertain,condemn 和brag通過因果關系聯系起來,正因為參加者的自夸傲慢,才會令大眾瞠目結舌,從而產生一致譴責。這樣的行為好似一場鬧劇,不僅娛樂大眾,還引起人們的反思。作者通過有選擇性地使用這些詞語,達到了批判的目的。因此,借助詞匯整合觀點可以幫助推進語篇整體意義的表達和揭示語言背后的意識形態。

2.2時態運用

英語的時態作為一種語法特征,是語篇組織的連接手段之一。時態在語篇中可以體現語境中復雜的時間關系。每個語篇依據具體語境會使用不同的時態。在新聞語篇中,最常見的有兩種時態: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前者表示規律性、習慣性的狀態或動作,而后者則表示過去某個時間里發生的動作或狀態,或過去習慣性的動作或行為。例如:

8.That the government would target a TV dating series is not unusual.

9.Rumors have since surfaced online that hes actually an aspiring actor who just pretended to be rich to get on the show.

例8講到中國政府對這種電視交友節目進行了限制,其中would與is代表兩種時態,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Would可以表示過去習慣性的動作,而is表示的是現在的狀況。這兩個時態同時出現更有力地說明政府管理限制電視交友節目只是過去經常發生的事情,而且一段時間后這些電視節目會照常進行。例9運用了現在完成時、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三種時態。用過去完成時表示從發生到現在謠言仍在持續,一般過去時側重行為主體在過去發生的動作和行為,而一般過去時則有陳述事實的意思,暗示作者認同大眾的觀點,說明這位參加者也許真的只是炒作。

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聞語篇中,多種時態的配合能更好地將語篇還原到真實的語境,使讀者不自覺地進入作者預設的語境中,從而進一步實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揭示語言背后的權力關系和意識形態意義。

2.3轉述引語

在新聞語篇中,為了確保報道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報道者一般不會以第一人稱進行報道,而是大量引用權威人士或知情者的話語,這些引用被稱為轉述引語。它可以是直接或間接的引用,因此分別被稱為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它不能完全客觀公正地反映某一事實,而是在新聞生成的過程中受到報道者觀點的影響。

本語篇共有8處轉述引語,其中直接引語6處,間接引語2處。這6處直接引語包括引用節目參加者、兩位博主、某網站創建者的話語及政府制定的某些條例。作者在轉述他人話語時的選擇具有傾向性,即借用轉述引語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立場,使讀者在看似客觀的評述中被動地接受作者的觀點。本語篇中最突出的是作者引用兩位博主的話表明自己站在批判的一方。例如:

10.“A lot of people see chastity as important as ones own life,but Ma Nuo,a shallow,sharp-tongued,single girl,treats her chastity like used toilet paper because she wants to be a super star,one netizen,Wang Xi Jie,wrote on the popular Internet forum Tianya.cn.“Yes,the world needs money,but your idea that money is the master of everything is not right.”

本語篇中只有這兩處是對節目參加者的直接評論,而且是直接引用。作者引用了兩位博主的話,這樣選擇使作者找到了支撐自己觀點的論據,即作者站在反對和批判的立場上。

3.結語

作為語篇分析的一種方法,批評話語分析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它旨在通過分析語篇的語言特點及其生成的社會歷史背景考察語言結構背后的權利關系和意識形態意義,進而揭示語言、權力和意識形態之間的復雜關系。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大眾傳媒的發展,公共語篇尤其是新聞語篇正在成為批評話語分析的主要對象分析新聞語篇背后的意識形態意義可以使新聞作品更好地傳遞信息,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并達到幫助讀者正確理解新聞實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89.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M].Beijing: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3]Kress,G.,Hodge,R.,Language as Ideology[M].London:Routledge,1979.

[4]辛斌.語言、權力與意識形態:批評語言學[J].現代外語,1996(1):21-26.

[5]辛斌.批評語言學:理論與應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6]辛斌.新聞語篇轉述引語的批評性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2):9-14.

猜你喜歡
批評話語分析意識形態
基于韓禮德系統功能語法的英漢新聞報道對比分析
英國執政黨網絡報對中式教育紀錄片評論的批評話語分析
廣告語的批評性話語分析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中文訪談節目的批評話語分析
西方涉華紀錄片意識形態的建構與展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