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

2016-05-26 23:53尹國亮
考試周刊 2016年26期
關鍵詞:課程標準背景新課程

尹國亮

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素質教育、人性化教育、趣味性教育成為當下課程改革的重要指標,對于初中歷史教學而言,老師如何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創新優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效率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就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展開研討是極為有必要的。

一、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增加學生自主學習及互動的環節

對于初中歷史學習而言,傳統歷史教學方法往往是單向的,即知識的傳輸路徑是由老師到學生,而老師進行這樣的教學設計一方面是為了保證課堂教學進度,另一方面是盡可能地讓學生接收更多的歷史知識,然而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這樣的教學設計已經不再滿足要求,因此,針對這一問題,老師應該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適量地增加自主學習與互動的環節,通過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會到歷史學習的樂趣與自由。這樣的樂趣與自由往往會給學生的歷史學習帶來更多的收獲。當然,目前許多人對中學歷史的教學存一定的誤解,普遍認為歷史知識是固定且死板的。其實不然,在新標準、新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與技術的支持自主動手收集相關歷史資料進行學習,而他們收集的資料在相互討論和交流之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1]。

比如在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一課中,老師可以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收集那個時期的社會生活變化,讓學生通過模仿、圖片或是PPT等模式進行展示,在收集、整理、展示資料的過程中學生會對相關歷史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與體會,在進行歷史知識點記憶時會更深刻。當然,除了展示這種方法之外,老師還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等模式,為學生創造清末民初的環境,讓學生扮演這個環境下的一員,從而在參與中有更身臨其境的體會。

二、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中大膽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標準下,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出現在初中歷史課堂上,而這些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在各項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在近幾年中有了更大的發展和更多的創新,這些發展和創新如果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中進行科學的選擇與良好的應用,則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更可以讓原本單一的初中歷史課堂變得更豐富多彩。

比如在教學武則天的相關歷史知識時,可以選擇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增加“播放紀錄片”這一環節。通過給學生播放與武則天相關的短篇紀錄片,可以讓學生在視頻、聲音、圖片的氛圍下,對這個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有更直觀的了解。與此同時,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老師所選擇的紀錄片很可能不能播放完全,但這樣并不會影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熱情,反而會激發他們更大的探索興趣。為什么武則天會成為中國漫長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又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為什么人們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這些問題會因為學生觀看紀錄片而產生,同樣也會給學生的課下歷史知識探索帶來強大的助力,而只要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擁有足夠的熱情并為此付諸實踐,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老師的教學目標也從另一個方面得到實現。

這種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多樣化教學模式和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形式相比,色彩更豐富,給學生帶來的體會更全面。當然,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可以準備多種方案,并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學習情況,對教學的形式和教學進度加以調整,在這種不斷的調整和優化之中可以逐漸得出適合學生吸收歷史知識的最佳教學方案。只有當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老師教學的進度情況完美融合時,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與歷史知識吸收才會更穩定[2]。

三、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中肯定激勵教育的作用

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情緒的波動往往是影響他們學習進度和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這個時期的學生心理相對脆弱,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產生不必要的負面情緒,如煩躁、自卑等,這些情緒不僅會對較長時間內學生的歷史學習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如果在情緒引導方面出現問題,更可能給學生的一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產生,為了將這一問題的影響降至最低,老師應該在初中歷史科昂教學設計中引入激勵教育并肯定激勵教育的作用[3]。

歷史作為文科課程中的典型科目,相比于理科課程而言更固定、單一,并且有大量的知識點需要學生背誦,這些正是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不愿意面對的,因為對于他們而言,背誦就等同于“枯燥”。而一些老師由于自身原因,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情緒與心理狀況,因此當學生無法完成背誦任,或是背誦內容出現錯誤時,會對學生進行較嚴厲的批評,其不僅會大大打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更容易對學生造成傷害??紤]到這一點,建議老師盡快引入激勵式教育。也就是說,當學生的歷史學習出現問題時,不要急于做出否定,而應在弄清學生自身的狀況后,適當地鼓勵學生,讓學生明白在學習的背后始終有老師支持自己。老師的這些支持也許看起來并不起眼,但在學習壓力極大的初中生眼里很可能就是一種“救贖”[4]。

在許多學生的眼里,歷史是冰冷的、沒有溫度的。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離所學習的歷史較遠,無法和書本上的歷史知識產生共鳴,而又因為沒有共鳴,所以學生在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記憶時會十分吃力。因此,老師應該不斷豐富課堂教學設計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歷史時有更深切的體會,才能使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常梅.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方法探究[J].才智,2013,(7):81-81.

[2]閆曉暉.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J].神州(中旬刊),2014,(1):225-225.

[3]顧忠華.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J].才智,2013,(36):145-145.

[4]謝貞榮.淺析新課程背景下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速讀(下旬),2015,(11):241-242.

猜你喜歡
課程標準背景新課程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新四化”背景下汽車NVH的發展趨勢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論持久戰》的寫作背景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晚清外語翻譯人才培養的背景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
高中體育新課程實施“碰壁點拔”式教學模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