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效應

2016-05-28 08:59姜清波
考試周刊 2016年29期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姜清波

摘 要: 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有機融合,利于提高學生的感知程度,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拓展學生的自主思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加強農村語文教學的有效改革。

關鍵詞: 現代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融合效應 農村小學

當前許多農村小學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傳授為主,采取填鴨式、注入式的方法。傳統的“粉筆加黑板”式教學,已經不適應新語文課程和新人才的培養?,F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是指把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語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強化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能力。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特定需求相整合,以聲情并茂的影音材料輔助學生理解內容,借助互聯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從而彌補傳統語文教學局限于課題和課本的不足。但是,這種整合不能是機械的簡單的拼裝,是要在現代先進的教學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在巧妙的教學模式下有機融合,方能產生預期效益,提高學生學習過程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達到培養自主創新人才的目的,推進農村語文教學的有效改革。

來源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能否在語文教學中完美體現和應用,能否達到增強教學效果,培養全面人才的目的,要靠任課教師深入研究、大膽創新實現。在實踐中,我發現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巧妙融合,能獲得如下效應:

一、利于提高學生的感知程度

現代教育技術將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發展變化的形式和過程,用仿真化模擬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表現出來。這種教學可使學生直觀觀察發現、體驗、利用生動的資源通過現象探索本質,從而形象建立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本質圖像,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如學習《將相和》《狼牙山五壯士》《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歷史題材的課文,由于這些課文的內容距今比較遠,學生學習時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教學時,教師將收集到的有關文字、圖片、影視資料,放在特定的網絡文件夾中,讓學生利用,擬補學生因時間和生活閱歷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課文內容而出現的“斷層”,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

二、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

利用信息技術可實現實時交互的功能,實行干預、引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在閱讀教學中的逐段講解,以“訓練點”為中心的忽視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如在教學科學小品文《琥珀》時,教學重點是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根據琥珀進行合理想象的,體會科學家想象的依據和推理的過程。上課前,教師制作了課件。一是用多媒體再現課文內容。二是將琥珀的樣子,遠古時代的環境,蒼蠅的行動及巧合、松脂變成化石的經過,將發現的過程制成若干視頻片段。三是讓學生畫琥珀形成的逆推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可以通過課件得到提示和幫助,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些不理解或沒有看清楚,就可以很方便地通過單擊課件的交互按鈕,重新閱讀、查看,這樣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掌握。

利用信息技術拓展知識獲取途徑。知識不經教師傳授,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情景、會話、協作和意義建構是學習中的四大要素。用這種教學思想指導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教學《李時珍》一課時我們設計了一個問題,預習《李時珍》后,你一定獲得了不少知識,請你對《李時珍》和《本草綱目》說說看法,教師應準備的工作是,網上下載有關《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的資料,裝到教師機上的資料,經過分析、思考、歸納后在機上網成作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各異,但我們從中感受到了不少作業閃爍的智慧火花和創新精神。

三、利于拓展學生的自主思維

自主學習是一種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自覺完成學習過程為特點的教學方式,也是我們追求的一種教育境界。在學生已經掌握“word”處理軟件使用方法后,教師可趁機向學生展示大量以往學生留下的作業精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讓他們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自主設計出精美作業,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得到培養。

四、利用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我們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規避在網絡學習中造成學生過于依賴網絡的“孤獨”心理,沉湎于虛擬的時空。采取的方式將學生組成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學習項目,這種教學方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選擇、整合其他成員的觀點的能力,使學生獲得與他人合作的技能。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要讓學生生活中學習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如教完《與命運挑戰》一課,我們設計了一個家庭作業——我是一個健全人,我將為家鄉留下什么?讓同學給老師、同學發電子郵件,與老師、同學交流閱讀感想,從而對霍金用頑強毅力,在科學上作出更大貢獻的事有更深的理解。學生在與老師、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寫作能力,又培養了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在第二天的課堂交流時,學生都充滿了自信,在講臺上或在小組內大膽闡述了觀點,在與同學的觀點碰撞中,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與他人合作中得到了強化。

總之,通過實踐與探索,我們深深感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的有機融合的優勢和美好的前景,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以便強化語文教學效果,促進教育教學創新,提高學生的感知、探索、自主和團隊合作等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呂連姝.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策略探討.科技創新導報,2015,(07):152,154.

[2]張春艷.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索.現代閱讀,2013(01):223.

猜你喜歡
現代信息技術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淺談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農村學校構建書香校園的有效策略探研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