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喚起生命動態的初中數學教學新課堂

2016-05-28 09:15莫鴻韜
考試周刊 2016年29期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際生活

莫鴻韜

摘 要: 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才能喚起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思考和創造的源泉。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實際生活 生命動態

人教版初中數學注重教學以學生為本,從初中生的實際出發,強調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注重情境創設,引導學生發揮主觀思維能動性,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把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可以讓學生看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學生學起來親切、自然、輕松。這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尤其是鄉鎮中學農村初中生,由于受各方面條件影響,他們的基礎知識水平薄弱,加之見識不廣,因此在教學中廣大的鄉鎮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注重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力求把生活中的數學引進課堂,培養其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下面我將結合我在數學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工作經驗,就在鄉鎮中學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談談看法。

一、把生活引進數學課堂,感受數學與生活同在

數學不像語文、歷史等科目有故事性,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多與數字、符號打交道,難免有枯燥無味之感。為此,教師要盡量把枯燥無味的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中;創設情境使數學生活化。引用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作為課堂的開幕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領悟生活中的數學因素,把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數學課堂,讓學生帶著生活問題走進課堂,使課堂生活化,讓教學內容融入其中,使學生覺得所學內容和生活實際息息相關,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數學課堂氣氛。例如: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時,我這樣設計引入:問題:有一塊三角形玻璃窗戶破碎了,要去配一塊新的,你最少要對窗框測量哪幾個數據?如果你手頭沒有測量角度的儀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證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嗎?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從而體會到學好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無形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讓數學課堂回歸生活,感受數學問題就在自己身邊

走向生活、聯系生活,是課程內容發展的一個趨勢,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課程改革,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主動地學,這種學習,不僅是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過程。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具有形象性和啟發性,它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習的動機和信心,有助于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境,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善于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畫面,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在組織學生活動中,引導學生討論解決數學問題。(1)例如,在教學“解直角三角形”時,我通過學生熟悉的旗桿測量問題讓同學們預習,他們有的甚至親自動手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在課堂上,我讓他們分小組討論:如何測量旗桿的高度?同學們通過實踐加深了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學生得出了多種多樣的測量方案。我便讓他們對各種方法加以討論和總結。他們總結出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案:運用了同一時刻影長與物高成正比。即在同某一時刻測出一位同學的影長和身高,此時旗桿的影長,通過列方程計算出旗桿的高度。此時我充分肯定了這種方法的合理性,并提出問題:為什么同一時刻下影長與物高成正比呢?這里運用了什么知識?這一提問加深了同學們對相似圖形的理解,并對太陽光是平行光這一生活常識有了一定的體會。第二種方案:拉直旗桿頂端的繩子,量出繩子比旗桿長的部分,發現長了的距離,此時再把繩子的下端拉開到剛好接觸地面,測出下端離旗桿多少的距離,利用勾股定理列式。第三種方案:利用相似三角形進行計算。通過有兩組對應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進行作圖,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進行計算。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對探索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效果很好。

三、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數學既然是從生活中來的,就應該還原生活,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真正掌握數學知識,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結合農村生活環境中應用到數學的例子,用數學知識說明解釋原因。如在學到三角形的穩定性時,可以以舊式的泥磚屋屋頂做成人字架為例,為什么不作成平行四邊形呢?通過這個簡單的例子,比較后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平行四邊形不穩定。如在教學完“統計學”之后,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開展一次實踐數學活動,布置一個課題給學生完成,如:讓學生負責收集自家附近30戶人家(年齡段在15~30歲之間),統計大學學歷以上畢業、大專畢業、中專畢業、高中畢業和初中畢業的人數,并對此進行分析,通過這樣的收集資料,分析情況,可以讓他們了解到目前鄉鎮的高等教育處在哪個發展階段。學生通過經歷了“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制表分析”這一簡單的統計過程,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用處和樂趣,深刻體會到了數學的巨大應用價值和無窮力量,從而更喜歡數學。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聯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對教材適當做變形處理,讓數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做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再應用到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管向群.中國教育最需要的新理念.南京大學出版社.

[2]蔡振華.讓生活走進課堂,例談數學的生活教學.語數外,2013(2).

猜你喜歡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際生活
電氣工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
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