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愛滿天下”思想在幼兒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2016-05-28 20:24錢佳瑩
考試周刊 2016年34期
關鍵詞:愛滿天下陶行知幼兒

錢佳瑩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主張,兼顧教育家、思想家、愛國者、民主主義戰士等多重身份的陶行知主張的“愛”無疑是種大愛。這種“愛”無疑是真摯而無私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由愛出發,以誠待人,真誠地愛?!皭蹪M天下”的“滿”意味著愛的豐富、充盈,仿佛可以涓涓灌溉的水全部匯集在一起一般,盛滿了整顆心,永遠不會枯竭。而這種愛的對象卻是“天下”,即跨越年齡、性別、民族、家庭、國界,平等愛每一個人。

陶行知的教育感情是一貫相承這種愛的。本文從教育感情出發,探討“愛滿天下”這一陶行知教育感情的真諦。

一、平等地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幼兒。注意發現幼兒的優點,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不簡單與同伴做橫向比較?!薄逗徒處煹恼勗挕窂娬{:“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師真正的愛?!边@幾句話與陶行知“愛滿天下”的情感是相統一的。

“漂亮的孩子”不單單指長相上的美麗,更指代這些孩子表現的突出優秀。而“不漂亮的孩子”則有兩種:一種是那些似乎與“漂亮孩子”不同的調皮搗蛋、經常闖禍的孩子,另一種則是班中那些踏踏實實、默默無聞的孩子。

三種孩子,第一種似乎往往能得到更多的表現機會,第二種獲得教師的關注頗多,而第三種則容易被忽視而成為“陽光照射不到的角落”——我們容易犯的錯,就是將他們簡單與同伴做橫向比較??墒菍嶋H上,不論是何種類型的孩子,都應受到平等民主的對待。

孩子是有個體差異的,片面狹隘地只將孩子簡單地進行橫向比較,確實會發現孩子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但這一份差異完全代表這個孩子的全部嗎?——不,當然不。

我們要做的,不是將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借口,以不同的面貌地對待孩子,我們要做的是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根據他們不同的差異尋找不同的閃光點,并在此基礎之上,給予他們不同的表現機會,讓微末的閃光逐漸聚集變大,甚至變成太陽。

此時,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幼兒、縱向比較幼兒則愈發重要。

我們不單單要關注“漂亮的孩子”,還要將目光放到“不漂亮的孩子”的身上;我們要善于用“放大鏡”挖掘每一個孩子的優點;我們要用“顯微鏡”看每一個孩子的缺點,我們要“一把鑰匙一把鎖”地因材施教;我們要堅持每一個孩子、不放棄任何一個……

二、理解地愛

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自己的小小世界,不能理解孩子的愛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

比如,在工作中,教師經常會發現這樣的孩子——調皮、好動、管不住自己、經常被“告狀”的孩子;時不時就掉“金豆子”,經?!案鏍睢钡暮⒆?;不喜歡交流,和他說話就低著頭的孩子……

這些孩子往往讓教師頭痛,教師有時在他們身上花費比其他孩子多許多倍的精力,時間久了,他們往往容易被“另眼相待”。久而久之,教師對他們貼上定性的標簽,而這些標簽往往都是消極的。

但是,這些孩子是否一無是處呢?——有時恰恰相反。

我們班有幾個孩子紀律較差,不論是上課或者是平時的游戲,總喜歡和其他小朋友打鬧。有時還會給教師制造一些小“惡作劇”的就是這樣的孩子,與老師的關系顯得親密無間。調皮的孩子可能最貼心,愛哭的孩子可能最堅強,內向的孩子可能最勇敢……對那些過于“活潑、愛動”孩子,要找準切入點。換個角度看孩子,換種方式和孩子溝通,也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共同地愛

愛不是單向的,是共同的。在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的同時,也應讓幼兒學會交往,學會愛,比如:與家人之間的愛,與伙伴之間的愛。

在玩游戲時,經常會發生這樣的現象——“老師,××打我!”“你是不小心的還是故意的?”“不小心的?!薄澳悄愀痢恋狼负貌缓??”“對不起?!薄皼]關系?!?/p>

結果呢?孩子總喜歡在犯錯后說對不起,但說完后仍舊犯錯。他們似乎將“對不起”作為免死金牌而在不停使用,認為不管做錯什么事,只要說“對不起”就不會有什么事了,教師也不會批評他了。這個時候,“對不起”還能起到道歉的作用、解決孩子間的矛盾嗎?——顯而易見,不能。

當孩子犯錯了,應該要和他說清楚他做錯了什么、為什么錯了、應該怎么做,讓他明白錯誤所在、愿意為自己的錯誤承擔后果、真心悔改,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道歉,這樣的“對不起”僅僅只是空話?!斎?,這一切建立在“真正的對錯”之上。

誰對誰錯,誰是誰非?這一切的“裁決者”是教師、是成人,在擁有了巨大權力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還孩子一個真相,還孩子一個公道。

在孩子們的世界里,經常發生摩擦、出現是非,而怎樣處理好這些是非引發的突發狀況,則十分考驗教師的能力。如果發生突發狀況,教師不應簡單詢問“是不小心的還是故意的”“去和××道歉”,而應更詳細地詢問這幾名幼兒及看到突發事件的幼兒“發生了什么?是誰先……為什么××會這么做?”

如果沒有弄清緣由,就急躁地“判決”處理,往往只會造成一幢幢“冤案”。

其實,孩子間的爭吵打鬧在一般情況下雙方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老師不查出真相,隨意處理,極易引起孩子的不滿、淡化孩子對你的感情,也會使他們失去了自己化解矛盾、解決沖突的機會。

如果孩子們沒有爭吵得不可開交、出現危險或傷害行為,教師暫且不要阻止,給孩子一個冷靜的機會、說明“冤屈”的機會,讓孩子嘗試自己去協商、解決,讓孩子在親身的實踐中學習與人交往發生沖突時的解決辦法。

在孩子的世界里,其實沒有純粹的對與錯。面對各種各樣的孩子,教師需要做的,有時并不是直接去解決各種問題,而是根據情況,讓孩子在心靈保持純凈的基礎上一點一滴地積累、成長。

有時需要家長配合共同教育幼兒學會愛,孩子的模仿力是無窮的,你以什么樣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學會什么。

總之,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思想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相輔相成的。在實踐陶行知“愛滿天下”思想的時候,我們應真誠地愛、平等地愛、理解地愛、共同地愛、清醒地愛、道德地愛、專業地愛,只有這樣才能將其真正地融入幼兒的生活與心中。

猜你喜歡
愛滿天下陶行知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我們的100期紀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錄
陶行知“愛滿天下”教育理念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走進陶行知 篤行愛的教育
陶行知生活力專題研究的形成及其發展趨勢
陶行知的賞識教育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