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的公共管理發展路徑

2016-05-30 10:48董莉莉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公共管理新常態發展

董莉莉

【摘要】在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社會各個領域全面展開工作以后,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出現了飛速增長的現象,新常態的發展模式也隨之成為各行業內發展的基本特征。同時,在新常態發展模式的影響下,原有的公共管理工作也呈現出現相應的問題,而社會新常態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新常態下公共管理的發展,也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深化改革,找出解決對策,從而改善新常態下公共管理工作的現狀。

【關鍵詞】新常態;公共管理;發展

一、引言

新常態的思想在提出后,即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而在新常態下開展公共管理工作,還要明確新常態背景下公共管理工作的現有問題,通過對問題產生的因素進行調查和分析,找出公共管理在新常態下的發展出路,才能有效提升公共管理的水平,滿足公共管理實施的條件。

二、新常態的理論內涵

(一)社會新常態。社會新常態在我國是指法治社會。健全的法律法規制度,一方面可以約束規范人們的行為,另一方面可以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得到保障。而且,國家各項事務的開展,也要以相關的法律為依據,公民也要以法律為武器維護自身的基本權益。社會法制建設需要社會公民的共同努力,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讓公民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大重要課題。而法治社會下的“新常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第一,國家要加大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的宣傳,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識。第二,國家要嚴格依照相關的法律制度來管理公民的各項社會活動,公民也要遵守法律法規,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社會活動。第三,轉變政府的管理觀念,改善社會治理機制,對法律法規中不合理部分進行改革。同時,政府要和社會組織在多領域內展開合作,形成良好社會治理機制。

(二)政治新常態。國家的政治能力集中體現在對社會經濟和法律法規的管理能力上,而現代化的國家政治管理體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家在公共權力和公共服務等方面,有嚴格的制度規范,可以通過過政府、社會和市場三方面的共同治理,達到預期的治理目標。第二,所有由國家制定的法規和制度要符合人民的意愿,要以維護人民的利益和以人民為工作主體為目標,從而推動法治建設的民主化。第三,國家制定的憲法和法律要有權威特征,能夠對違法亂紀行為進行強制約束,要體現法律的平等性和不可侵犯性。政府治理體系是一個有機的制度系統,因而無論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各部門在工作時還要有相互協調的能力。所以,政治新常態也可以理解為:以民主化和高效法治化的手段,以維護人民利益的方式解決人民存在的問題。

(三)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發展新常態是指根據國家政策對經濟結構、技術水平和生產方式等進行改革,利用科技創新來促進生產力的穩定持續發展,保證我國的經濟能夠快速、高效、平穩發展。我國經濟新常態是以健康,有效發展為主,在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還要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還要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完成經濟轉型。在對企業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時,政府要采取宏觀調控手段。比如取締高耗能、高排放和污染性大的企業,對生產觀念落后,生產方式老舊的企業進行優化整合。同時,政府可以利用貨幣政策和資金注入的方式,引導企業進行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階段。最后,政府要重視第三產業和服務行業的發展,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高企業自身服務質量等手段,企業經濟增長,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

三、新常態下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問題

(一)公共管理治理能力薄弱。新常態下,治理能力薄弱是公共管理工作在實施的工程中的主要問題。具體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公共管理在滿足民主化管理需求上存在不足。比如,公共管理部門在開展工作中,缺乏完善的治理體系,導致公共管理工作靈活性較差。第二,公共分配機制缺乏公平性,一方面造成公共管理人員對工作缺乏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影響公共管理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無法實現個人價值。

(二)公共管理技術單一。新常態下的公共管理工作對數字化治理技術、應急管理技術和智慧政務技術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部分公共管理人員在進行公共管理工作時技術單一,且沒有意識到現代化公共管理技術的重要性,沒有加強學習和提升自我職業能力,從而導致公共管理水平低下。因此,重視提高公共管理人員的個人素質,引進新型的現代化公共管理技術是提升整體公共管理水平的關鍵。

(三)公共管理個體人員缺乏自覺性。由于我國的公共管理文化組織發展狀況不佳,從而導致公共管理人員的道德意識薄弱,在開展公共管理工作時缺乏自覺意識,很多公共管理工作人員工作態度消極,從而影響了公共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因而,想要改善這種現象,還要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加強組織文化和價值體系的培訓。

四、新常態下解決公共管理工作問題的方法

(一)提升公共管理治理能力。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公共管理部門要調整自身的治理結構,改變治理方式,以此來推動治理工作的創新與發展。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礎上,定期對公共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提高公共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從而提升公共管理效率。

(二)重視公共管理技術的革新。針對公共管理技術單一的情況,還要加強技術創新,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個體人員的思維能力。擯棄傳統的公共管理觀念,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其他新興技術,開展公共管理工作,提升公共管理的整體水平。

(三)構建完善的公共管理價值體系。構建完善的公共管理價值體系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引導公共管理人員在良好的組織文化氛圍中,規范自身管理方法。第二,重視倫理道德在公共管理體系建設中的宣傳,重塑公共管理人員的價值體系。

五、結束語

新形態下我國公共管理工作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而想要有效改善我國公共管理工作的現狀,還要針對這些具體問題,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比如規范公共管理人員的管理手段,加強公共管理技術的革新,重塑公共管理的價值體系等,從根本上解決公共管理新常態下出現的問題,提升公共管理的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仲清.新常態下的公共管理的桎梏與出路探索[J].商,2015,38:82.

猜你喜歡
公共管理新常態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春節聯歡晚會的思想導向性增強對于公共管理的影響
我國政務微博參與公共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淺談我國非政府組織的公共管理功能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