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定位及其發展模式的國際經驗借鑒

2016-05-30 10:48楊洋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上海自貿區經驗借鑒

楊洋

【摘要】中國(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將會給我國帶來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尤其會掀起金融領域的改革浪潮。根據上海自貿區的建設方案和目標,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是該方案的重要內容。根據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定位,并圍繞其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本文選取了香港、日本、新加坡和美國IBF的離岸金融市場與上海自貿區作聯系比較,分析在自貿區框架下離岸金融市場建設與運作的國際發展模式經驗,為上海自貿區發展成為離岸金融中心的模式選取及其未來發展方向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上海自貿區;金融定位;離岸金融中心;經驗借鑒

一、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定位

上海自貿區的成立被認為是繼1980年8月26日深圳特區成立,2001年11月10日加入WTO之后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第三個重要的里程碑。上海自貿區有著綜合性的政策目標,主要包括: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投資自由化、航運國際化、行政高效透明化以及貿易自由化,而金融自由化或者國際化更是其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就其金融定位而言,實際上是旨在我國境內形成的一個離岸金融區域,將自貿區視同我國的境外,即離岸區域,因此上海自貿區與“區外境內”的中國各地的交易則視為跨境交易。上海自貿區建設的金融領域重點是金融改革和創新問題,這是一次難得的嘗試,對于我國中央政府而言,其面對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是金融改革和創新成敗的關鍵。離岸金融市場作為國際金融市場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一系列在岸金融市場所不能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巨大的金融交易規模,活躍的金融產品創新,獨特的存貸款利率體系(存款利率高而貸款利率低,充分由市場決定),且離岸業務享受稅收優惠及免交存款準備金的政策,經營成本較低,因而低監管、高風險和高收益也常被視為其主要特征。而我國就是要在這樣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金融大環境之下,認真并大力開展上海自貿區的離岸金融業務,且最終要將上海建成為全球的離岸金融中心之一。

二、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的類型選擇

按離岸金融中心的職能角度,世界的離岸金融中心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內外混合型的離岸金融中心。這種離岸金融中心的主要特點是資金出入境不受限制,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是一個整體,離岸業務和在岸業務高度融合滲透,離岸業務不再單獨設立賬戶,與在岸賬戶一起并賬操作,以倫敦和中國香港為代表。二是內外分離型的離岸金融中心。這種離岸金融中心的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實行分賬管理、獨立核算,并且離岸業務只能服務于非居民,以美國IBF、日本JOM、新加坡為代表。三是避稅型的離岸金融中心。這種離岸金融中心以極低的稅收吸引金融交易,僅為記賬中心,一般不開展實際資金交易,以開曼群島、百慕大為代表。

目前,全球大多數的離岸金融中心屬于內外分離型,其最大優點是可以在保障離岸金融市場穩步發展的同時,盡量避免離岸金融業務所帶來的相關風險。我國自離岸銀行業務開展以來,一直采取的都是“內外分離、兩頭在外”的經營模式,相比較而言,采取嚴格的內外分離型經營的日本東京離岸市場的建設背景是日本實現金融市場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重要戰略舉措,這與我國旨在建設上海離岸金融中心的初期發展中有著相似的國內和國際背景。其前期發展態勢良好,但其后日元國際化進程緩慢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倒退,與其資本賬戶開放過早于離岸市場設立(日本1979年12月修訂《外匯法》,實現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日本于1986年12月創立東京離岸金融市場)和日元匯率的不穩定有很大關系。實現金融自由化和人民幣國家化也是我國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標,吸取日本改革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我國一定要打好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基礎,資本項目的開放亦不要操之過急,對于同樣使用內外分離型賬戶的新加坡,在國際金融中心和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同樣值得我們借鑒。新加坡在金融業開放和離岸銀行業務的發展過程中,經營初期采用了“內外分離”的專門帳戶等管理方式使相關風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后,隨著新加坡金融市場發展條件的不斷完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逐步放松了金融管制,取消對專用賬戶的限制,從而向滲透型(滲透型是在分離型的基礎上允許離岸賬戶與在岸賬戶之間有一定程度的滲透)的離岸金融中心轉變。而新加坡作為后發金融中心的成功經驗足以說明后發優勢也適用于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歷程,其適當的模式選擇、合理的制度設計和到位的監管措施對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不失為一種理性的組合選擇。

三、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方向

將人民幣離岸市場延伸至中國大陸,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我國境內金融市場的全球競爭力,還對我國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場發展都具有過渡、緩沖意義。我國可借鑒IBF的發展經營模式將上海自貿區建成本國的在岸離岸金融中心,并以上海自貿區為中心,向其他具有良好金融市場環境的城市同步復制和推廣。中國應將上海自貿區作為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整體建設戰略中的重要環節,加之我國香港、新加坡和英國等地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逐步形成,上海則有望成為連接境內與境外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樞紐。上海自貿區雖然會在未來發展中與香港等地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競爭關系,但如果可以把握好每個市場的定位,并在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中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做出自己的貢獻,那么各地的金融機構也會在這種良性競爭中大獲裨益。在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的建設初期,為了維持健康的金融秩序,嚴防離岸資金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上海自貿區可以采取嚴格的內外賬戶分離原則;根據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進程的需要,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深,慢慢地將嚴格的內外分離制度向分離-滲透型過渡,逐步有條件地允許居民參與離岸金融交易,合理并有控地引導資金流入境內,并以有限滲透模式定為其穩定的發展模式,努力擴大離岸銀行業務的規模,最終將上海自貿區建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我國在岸離岸金融中心。

參考文獻

[1]裴長洪,付彩芳.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自貿區金融改革[J].國際經貿探索,2014年11月:4-18頁.

[2]汪川,趙瑾.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建設的模式及制度安排[J].新金融,2014年7月:56-60頁.

猜你喜歡
上海自貿區經驗借鑒
上海自貿區對中國物流地產發展的影響探討
國外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經驗借鑒及啟示
黑龍江省復制上海自貿區稅收政策可行性研究
上海自貿區跨境債券問題研究
對上海自貿區稅收法律制度的分析
對上海自貿區稅收法律制度的分析
國外舞劇檔案管理的經驗借鑒分析
中外供給側改革的比較與啟示
上海自貿區的貿易自由化與貿易便利化研究
對西方節日在中國青年人群中盛行現象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