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導向及執行政策的程度不同對國企發展的制約

2016-05-30 17:49劉強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

劉強

【摘要】國家一直把國有企業的改革放在重中之重,讓它和其他非公有制企業一樣,進入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成為競爭主體??墒?,國有企業的發展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問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經濟的發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策因素對國有企業發展的影響。國家雖然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方面實施了積極的政策,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并不能權衡國有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政策上的不公平和歧視性嚴重制約了國有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政策導向;執行政策;國企發展

一、前言

這些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非公有制企業發展迅速,現在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在同樣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政策的導向性明顯,客觀上形成了對國有企業的歧視性行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有企業的發展。另外,與非公有制經濟相比,國家政策對國有企業的調控是絕對的。國家在任命國有企業領導人的時候,很少真正地考慮到他們的經營能力。如果再去考慮職工利益的問題,國有企業實際上要比非公有制企業至少多支付出相當于工資總額50%以上的成本。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國有企業的壓力。還有,企業無法掌握發展的主動權的最大原因就是,一些部門的宏觀政策有時缺乏科學的綜合平衡,有相當部分往往缺乏預見性。這樣,有限資源和國有企業發展能力都會極大地消耗。如果以上問題不能得到解決,那么國有企業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二、政策導向與執行政策的程度不同制約國企發展具體表現

(一)政策導向過于偏激。最近幾年,非公有制企業發展迅猛,無論是從發展勢頭還是從國家政策優惠上來看,都動搖了一些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初心。如果,一個國有企業經過改制而成為非公有制企業,那在人、工廠、市場三方面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既不用再考慮銀行債務的負擔問題,又可以把社會負擔交給社會,還能意外地享受到國家優惠政策。這充分說明了,與非公有制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發展的艱難處境。各地方政府為了響應國家大力發展非公有制企業的號召、貫徹中央政府的相應政策,都相應地出臺了許多具體的激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措施,以改變資本的所有制結構。舉幾個例子:減免稅政策,地方財政補貼政策,招商引資政策,在土地資源使用方面采取無償劃撥的免費政策等。這無疑不使國有企業的發展陷入尷尬的境地,它們在發展過程中相應地會受到某些歧視。

(二)政策缺乏科學性和預見性。政府應該把企業當成一個真正的經營組織,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并依法行政。如果政府無法做到這點,那么國有企業也談不上發展。比如說,如果一些部門的宏觀政策缺乏科學性和預見性,這會讓國有企業感到手足無措,根本無法明確自己發展的方向。國有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既要承擔起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歷史負擔,也要承擔起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形成的新的負擔,同時還要承擔起一些社會職能。比如說:職工住房問題、醫療問題、退休養老問題、職工子女的各種生活問題等。所以,國有企業的經濟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三)政策對國有企業的控制過于絕對,國有企業投入成本巨大。因為政府會選派國有企業的法人代表和經營者,所以政府在國有企業貫徹落實政策的情況下,有權力隨時更換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和領導人。具體說明這個情況就是,國有企業的經營部門對被任命者的管理,缺乏產權動力激勵機制和有效約束機制。更何況有些政府人員在很大的程度上會考慮到政治因素,憑借自己的喜好程度來任命國有企業的法人代表和經營者,這樣會使國有企業的財務狀況陷入縮小利潤空間、提高成本、降低支出的境地。而且國有企業既要對國家負責,也要對員工負責,同時,再加上產品質量和項目審批等方面的綜合考量,與非公有制企業相比,國有企業投入的成本將是巨大的。

三、如何實現國企發展中的政策改革

(一)響應國家的號召,鞏固國有企業的地位。無論多種所有制經濟怎樣發展,我們都應該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我國現階段,國有企業仍將長期存在,這是一個基本的現實和前提。各個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的時候都應該做到黨在第十六屆四中全會強調的那樣:“正確處理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關系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事實經驗也表明,依據市場取向,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會對搞好地方經濟、維護地方政治穩定產生很大意義。

(二)對國有企業發展進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一定要加強國有企業的成本管理,這樣才會增強它的市場經濟效益、提高它的競爭力。具體要做的就是增強政府和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識、提高成本管理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使成本管理內容靈活化、強化成本管理的作用和避免成本管理組織軟化。要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另一方面也要獲得成本的補償來源。如果要進一步闡釋國有企業的成本控制問題,可以用“多、快、好、省”來概括。即通過生產規模的擴大、價值形成和實現過程效率的提高、提高產品質量和通過技術進步來實現省錢省力的方法來有效節約成本。這樣,就可以全方位控制國有企業供應鏈成本。

(三)增強政策的預見性。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面對國家經濟多變的形式,政府在扶持國有企業發展的同時,更應該加強形式分析,全面估量、冷靜應對。要做到未雨綢繆,見微知著,切實增強宏觀調控的主動性、預見性和敏感性。雖然經濟形式瞬息萬變,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在經濟發展中使國有企業掌握主動權。為此,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要做好政策儲備,使國有企業自身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也要讓他們立足于當下的發展問題。只有增強政策的預見性、針對性,審時度勢,及時發現和解決國有企業在發展中的苗頭性問題,才能鞏固和發展國有企業的經濟形勢,努力實現國有企業發展的預期目標。

四、結語

政策導向、政策的執行偏差是影響國有企業發展的政策性因素,同時也是國有企業發展缺乏活力和動力的根本性原因。如果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滯后國有企業發展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家沒有真正地把國有企業納入市場經濟;二是,并沒有完成從經營企業到經營資本的轉變。所以,要想解決國有企業的發展問題,必須要解決上訴深層次問題。使國有企業的發展穩中求進,我們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約瑟夫.L.鮑爾,企業政策戰略過程管理[F],2007-0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