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習慣調查及培養

2016-05-30 00:06彭汝梅
小說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務工人員良好習慣行為習慣

彭汝梅

我校承擔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習慣調查及培養》課題,是江北區教育科研領導小組下達的科研課題,于2012年10月立項,歷時三年,研究工作已完成,特匯報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

(一)不斷進入城市學校學習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思考。受國家對進城務工人員各種政策出臺以及對城鄉人員比例的宏觀調控影響,進城務工人員將更多地來到城市,其子女會隨父母進城,并就讀于“城市學?!?。這些孩子從小受區域文化影響,一些習慣(對于他們來說并非是壞習慣,如:他們在村小讀書時,放學回家,一路上并沒有公廁,孩子找一個較偏僻的地方大小便,這被看作是很平常的事,與不文明聯系不起來。)很不適應城市要求,這并不是孩子的錯。正如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眱和瘯r期養成的品質與習慣,猶如天生自然一樣。怎樣使務工人員子女很快適應城市學校的教學要求以及城市生活,重要的是加強培養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使他們健康全面發展。

(二)素質教育呼喚習慣養成。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施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德育為先,并應貫穿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之中。

(三)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周邊有幾個大型農貿批發市場,由此而衍生了接受其子女入學的問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我校就讀600人左右,占全校學生數的90%。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走進城市學校,由于家長們的文化層次較低,來到城市,忙生計,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問題,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更談不上耐心指導。而學校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就是教好他們的孩子,確保他們融入城市教育以及城市生活的主流,讓教育真真正正的為經濟建設服務。

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習慣調查

(一)進城務工人員子女8個主要良好習慣及其特點??傮w上說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良好習慣多于不良習慣,下面是8個良好習慣的調查

1.熱愛勞動: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普遍對勞動以及使用勞動工具比較熟悉,他們善于勞動,積極參與公益勞動、家務勞動,教師們一致認為,勞動好是他們一大亮點,也是一大良好習慣。

2.生活有序:這些孩子大都受父母的影響,有早起的習慣,也就是說他們的日常作息時間有一定規律,基本做到自我管理,自我規范,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3.勤儉節約:這些孩子受家境影響大都不挑吃穿,不偏食,生活簡樸,消費方面特別節約,善于節水、節電;4誠懇厚道:與人交往誠懇厚道,善良真誠,與人相處謙和,不計得失,不做小心眼的人;5回家幫父母做家務:這些孩子大都有弟妹,他們回到家里帶弟妹,有些孩子在三年級就能煮飯菜,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能隨父母到攤上參與做生意,家務能力特強。

(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6個不良習慣。

1.個人衛生: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普遍個人衛生差。個人衛生是一個人文明的外在表現之一。另外很多孩子得紅眼病、沙眼、腸疾等都是個人衛生差導致的疾病。要培養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良好行為習慣,就要重點攻下“個人衛生堡壘”。

2.交往方面:社會學家們認為,個體只有在群體中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才能獲得社會的共同規范,道德標準、生活方式、才能逐漸成為一個社會的人。他們以前的交往不外乎是家庭成員,很少的同學,以及鄰里等熟人,而城市里有更多的同學、鄰里和社會人,交往的范圍也更加寬闊,抓住這一關鍵期對他們進行交往能力培養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3.學習方面:他們對學習要求不高,受父母的影響,認為學習靠天賦,不是靠努力。他們往往隨其自然對待學習。

(三)基本習慣不足,時代性習慣跟不上。在本課題的訪談調查中,我們發現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基本習慣不足,時代性習慣跟不上。在課題研究中,我們側重培養學生的基本習慣,讓這些孩子在基本習慣形成后,逐步培養他們的時代性習慣,這一新課題有待于今后繼續研究。

三、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良好習慣培養具體做法

(一)一周一個好習慣培養法。學校對照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需要改進的6個不良習慣,18個指標:(略)再結合《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禮儀常規》以及《評價手冊》中的具體內容統一制定每周的訓練項目,在每周的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后對全校師生進行宣布,讓每個師生都明確這周良好行為習慣的訓練內容。每周值周老師和值周同學專門對此訓練項目進行重點檢查,小結、評比、并頒發流動紅旗,讓每周一個好習慣得以訓練落實。每周末學校結合學生的表現,班級情況,以及當前出現的問題,與學生共同協商,制定出有針對性的下周訓練內容。用“周訓”作為切入點,充分利用朝會、班會、隊會等時間,開展訓練,在各學科教師配合下,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使“一周一個好習慣”的訓練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每兩月一次家長培訓。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創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實踐證明:要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離開家庭的支持與配合,學生在學校所學習到的良好習慣的保持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家庭教育環境在少年兒童習慣養成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首先,家庭這種初級群體是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之上的,使得家庭教育的影響在其效果上顯得異常有力。其次,家庭對少年兒童習慣的養成是廣泛的和多方面的,家庭不但教導子女學習、基本生活技能,而且在形成人格特征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和責任。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無非是培養良好習慣”。這就是說,良好習慣培養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和責任。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全校教師齊抓共管。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對于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慢功夫,但在實施培養的過程中也是一個真功夫。我們學校全體教師的一個共識是“潤物細無聲”,在慢字上作文章,開展一周一個好習慣培養,即周訓計劃做到細、實,教師的訓導做到真、效,把共性的訓導與個性的要求結合起來,強化訓練,堅持訓練,反復訓練。我們總結出我校培養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良好行為習慣的思路,即:“學校、家庭兩結合培養思路”。在兩結合的培養思路中可以看出習慣培養是要在不斷訓練、不斷評價、不斷反思中逐步完善的。培養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良好行為習慣,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猜你喜歡
務工人員良好習慣行為習慣
云南:800多名務工人員乘“務工專列”外出就業
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幼兒抓起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探討
淺談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體育課中留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幼兒午睡良好習慣培養之我見
詩歌專列送務工人員返鄉過年
我國進城務工人員總量增至 28171萬人
廣電媒體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關愛報道”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