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2016-05-30 02:34李春榮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3期
關鍵詞:實踐能力培養小學數學

李春榮

摘要:小學數學教師只要轉變教學思想,增強實踐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始終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擺在重要位置,積極采取各種有效途徑,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和信心,創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關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努力鍛煉學生動手實踐的技能,學生的實踐能力就一定會在教師的關愛和指導下得到快速地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生 實踐能力 培養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毙W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學以致用,即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周圍的生活實際和解決生產勞動中的簡單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激發學生實踐興趣

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和興趣,是人生求知欲旺盛的黃金時間。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就要因勢利導,根據教學目的需要,聯系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情境,激發他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體積”內容時,筆者組織學生在新課前五分鐘復習了已學過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體積的基礎上提問學生:“圓錐體是我們新認識的一種‘不規則物體,那它的體積又將如何計算呢?”這時全班一片寂靜,大家冥思苦想卻不知如何回答??吹酱藭r的課堂氣氛如此沉寂,我便進一步引導學生:“記得五年級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時候,都是化難為易,變生為熟,把它們轉化成已經學過簡單的平面圖形面積進行計算,那圓錐體是不是也可以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物體體積進行計算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稍微一點撥,一些學習靈活的同學頓時在困惑中找到了靈感,紛紛舉起小手,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于是,我叫了一位成績中等的同學回答,他流利響亮地回答道:“我認為圓錐體比較接近圓柱體,它的體積計算方法應該和圓柱體體積計算有聯系”。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也都贊同這個觀點,我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判斷,但不急于下結論。又進一步啟發學生:“既然同學們都認為圓錐體體積和圓柱體體積有關系,那大家想不想利用自己課前準備好的學具通過動手實踐把兩者的關系探究出來呢”?這時,全班學生學習熱情無比高漲,異口同聲地說:“想!”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馬上動手實踐,探究其中的規律。

二、創造實踐機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實際,創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想多動中理解知識,加深印象。如同樣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體積”內容時,筆者提前一天就在班上布置學生準備好明天上課用的學具,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在課前5分鐘復習和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激發學生實踐興趣的基礎上,在學習新課環節,自己親自下去認真觀察和指導學生利用手中學具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猜想的探究過程。在學生動手探究過程中,我觀察到全班學生都充滿興趣,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膽交流,最終探究出圓錐體積等于三分之一與其等底等高圓柱體體積這一正確結論。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親自實踐,讓每一位學生既動手,又動口,還動腦,積極主動去探求數學規律,不但能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而且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

課堂練習是強化知識、形成技能、開發智力的重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的內容,精心設計各種實踐性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數學知識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努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體積”內容時,為了使新知識盡量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突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一新課程理念,有效培養學生生活的基本技能,筆者設計了以下練習:

1.一個圓柱形水桶,從里面量它的底面直徑56厘米,高87厘米,求這個水桶可以裝多少水?

2.一個圓柱形杯子,從里面量它的底面直徑8厘米,高10厘米,現在有一袋498毫升的牛奶,問這個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奶?

3.學校建了兩個同樣大小的圓柱形花壇?;▔牡酌鎯戎睆綖?米,高為0.8米。如果填土的高度是0.5米,求兩個花壇共需要填土多少方?

4.一個圓柱形糧囤,從里面量得底面半徑是1.5米,高2米。如果每立方米玉米約重750千克,這個糧囤能裝多少噸玉米?

通過以上練習,學生可以靈活地掌握知識,并將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實踐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生活技能。

四、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除在課堂上創造實踐的條件外,課外還應鼓勵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數學知識學以致用,以達到把數學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的目的。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 “比例尺”內容時,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通過比例尺計算兩地的實際距離或圖上距離的基礎上,筆者布置了這樣的課后實踐操作題:“請同學們課后認真觀察校園文化長廊上的中國地圖,找到這幅地圖的比例尺,并用直尺在地圖上量出廣州——香港的直線距離,再利用我們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計算出廣州——香港實際直線距離”。每節數學課筆者都通過有意識地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后操作實踐的作業,這樣,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有效地培養了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猜你喜歡
實踐能力培養小學數學
高校單片機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探討
芻議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