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

2016-05-30 20:08劉貴生
雜文月刊(學術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徒弟小數師傅

劉貴生

“出口成章”、“破口而出”,說的是說話流暢通順,條理清楚,使人一聽便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一般人認為,說話訓練放在語文教學中便可以了,其實這在其它學科教學中同等重要,因為說話的目的就是為了溝通情感,交流思想。數學教學也不例外,而數學語言要求極其嚴密、準確、完整,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也就是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下面,我粗淺的談談。

一、創造“說”的機會

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發學生“說”的欲望。問題是數學課承要的載體,課堂上教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富有啟發性的提問,能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所以提出具有現實性、思考性和趣味性的問題,才能使學生值得為其而思,才能侃侃而談、滔滔不絕。同時由于梅個學生智力的差異、基礎的差異、生活經驗的差異,對待解決問題的方式、手段也有差異,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講究層次性,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并且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的原始理解,認可每個學生的“說”的過程,才能保證為每個學生創造“說”的機會,促使每個學生的能力發展。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3.168=0.18時,多數學生認為應該把除數轉化成整數316.8-- 18,然后運用商不變性質計算得17.6;但也有學生認為可以把被除數轉化成整數即3168,180,也按照商不變性質進行計算;可能還有的學生認為我就直接用豎式3.168 =4.18。教學中教師可抓住這個契機,把“為什么一定要把除數轉化成整數”這個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討論、交流、爭論,每種想法都要明確而完整地說出你的算理,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說清了為什么第三種解法是錯誤的,學生在說理、爭論與辨析中既理解了課堂內容,也培養了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教師要豐富“說”的形式和內容,創設良好的“說”的環境?,F代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自主探索,每個學生都應有機會參與討論,享有充分的發言權。

二、注重“說”的品質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說算理、說概念、說公式推導、說思路時要學會正確使用數學語言,做到表述完整、準確、簡練、有條理。

1.計算“說”算理要有條有理。小學數學是以算術知識為主要內容的一個邏輯體系,其中包含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意義以及基本的運算方法。小學階段形成運算技能是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形成技能的第一個認知階段,概念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交錯在一起,是以概念性知識形式呈現的。然而要讓學生把概念性知識轉化為操作行動,構成程序性知識是個緩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按照運算規則,正確說一說運算的算理和過程,幫助這個過程的正確形成。

2.概念“說”本質要準確。概念是從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學生學習概念的過程是一個簡化、概括化、分類化和建立聯系的思維過程。在概念教學中進行的說的ilq練是由直觀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橋梁,學生在對某個概念抽象概括時,將感性認識的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把非本質屬性剔除,抓住本質屬性形成概念,并通過語言表述。學生語言表達是否嚴密,反映了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程度。如《小數的性質》中,在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一概念時,如何讓學生正確地表述“小數的末尾”是這個概念的重點。在教學時,教師首先安排一組直觀圖,使學生感知0.4=4/10,0.40二40/100,0.400二《)0/1000,由有關相等分數的知識可知,4/10 = 40/100 = 400/1000,所以。.4=0.40=0.400,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分數的大小特點,讓學生試著說出他們所想到的規律:如“小數后面添上(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小數點后面添上(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小數點末尾添上(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然后逐一推敲,找出漏洞,從而更好地理解“末尾”的含義。因此在表述概念時要求學生要準確地闡明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既不要擴大也不要縮小,引導學生恰如其分地理解概念的內容。

3.公式“說”推導要完整。公式、法則、性質的教學,要展開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注意為學生創設主動探索的空間,提供大量所需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導學生借助語言對感性材料進行概括,使學生逐步掌握分析綜合、歸納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維方法。

例如《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學生已經學過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首先引導學生準確地、完整地表述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概括出公式推導時所用的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轉化,隨后教師提出:“你能否用這個方法推導梯形的面積呢?”學生通過操作,找到了各種方法,接下來的過程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讓學生到講臺上來把他的操作過程演示給其他同學看,并結合圖形完整地講解推導過程,在思考梯形與其他圖形的關系的同時用語言概括了梯形的面積公式。

4.應用題“說”思路要簡練。應用題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數量關系,尋找合理的解題途徑。學生說思路的過程就是進一步強化數量、分析解題途徑的過程。在學生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把審題、分析數量關系、設計解題思路的情況及算理簡練地敘述出來,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五年級的列方程解應用題,往往有很多種不同的解題思路,不同的思路有不同的數量關系。有這樣一道題:師徒兩人加工同樣的零件。徒弟每小時做8個,師傅每小時做14個,徒弟先做了24個后,師傅才開始加工。師傅做了幾小時后,師徒兩人做的零件數量相等?學生可以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數量關系式:師傅做的=徒弟做的;師傅x小時做的一徒弟x小時做的二徒弟先做的;徒弟:小時做的+先做的二師傅x小時做的;徒弟先做的令師傅每小時比徒弟多做的二兩人同時做的小時數;師傅比徒弟每小時多做的xx小時二徒弟先做的……這樣的說思路訓練可以擴展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訓練。

總之,數學課上“說”的訓練,既有利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同時又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與思維能力。教學中我們應逐步要求學生用確切的、簡練的、清晰的語言表達數學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

猜你喜歡
徒弟小數師傅
收了一個小徒弟
小數加減“四不忘”
師傅開快點兒/你笑起來真好看
我國古代的小數
小數的認識
小數的認識
Mark Twain
一個師傅,三個徒弟
只會一種
只會一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