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風格及形成途徑

2016-05-30 07:52趙芹英
雜文月刊(學術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教學風格小學語文

趙芹英

摘 要: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深入和對教育教學重視程度的提高,對人才的培養更加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能力水平。想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就必須要注意課堂教學風格的形成。教學風格的形成標志著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工作的高度把握,并將自己獨特的體會與經驗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最終形成適合教學發展的個人風格。小學語文教學在基礎教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夠學習漢語知識,還能夠提高理解與表達能力,并反作用與其他學科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風格;形成途徑

一、小學語文教學風格綜述

我國基礎課程的教育改革中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素質教育的實現,對教學的個性化風格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階段是基礎教學階段,小學的教育不僅僅能夠為學生的學習進行啟蒙,還能夠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所謂的教學風格即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語言的應用、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引導等工作,表現出的獨特的個性與教學特點,教學風格的形成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最佳教學效果和境界。

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學科性質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由此來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偏重于學生的人文情懷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現語文學科的魅力,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夠死板和枯燥,一定要注重課堂氣氛的營造,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小學語文教學風格的形成就是改變傳統單一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最佳方式。由于小學生的心智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其性格較為活潑,求知欲望濃厚,可塑性很強,教師教學風格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性格發展和課堂學習效率。

二、小學語文教學風格的形成途徑

(一)個人因素

小學語文教學風格的形成離不開教師個人的專業能力發展和有意識地在教學活動中培養自己的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形成需要教師良好的掌握教材內容,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學模式的選擇得心應手,只有這樣才能夠靈活的駕馭課堂,并得以實現個人風格的展現。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形成一定的教學風格必須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對教材深度挖掘并不斷積累教學經驗,還要對我國的教學改革與新課程標準進行了解和學習。教師個人的性格特點和表達方式是形成教學風格的另一個重要內容,風格的形成與教師個人的性格特點是相輔相成的,因此通常情況下言行舉止得當、語言幽默風趣、性格大方和藹的教師其風格特點更受學生的歡迎。教學風格還需要與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相適應,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外部因素

小學語文教學風格的形成不僅僅與個人的因素有關,還與所處的教學環境與校園文化大背景有關,個人因素是動力,而外部因素是形成教學風格的保障。外部因素不僅僅包括相關的教育政策與教學觀念的支持,還包括學校對教師形成個人教學風格的重視和教師的工作生存狀況。我國教育部門近年來開展的教學改革提倡教學中的個性化,為小學語文教學風格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持,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開放化也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應用先進的教學工具,使課堂氛圍靈活多樣,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教學改革的發展使社會對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視,對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中發揮的作用也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鼓勵教師形成教學風格的政策,旨在促進教育工作的科學合理化。

(三)評價機制

小學語文教學風格的形成并不意味著任何風格都是有利于教學發展的,在這里我們倡導的是積極向上、和諧有序、輕松愉悅、符合我國課程標準、有利于教學內容的推進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建立有效的教學風格評價機制是保證小學語文教學風格形成的有力手段,于此同時考慮到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生的心智逐漸發育,因此必須對小學教學進行評價管理。評價機制的建立必須科學全面,并且需要進行立體的、實際的、多維度的考量。評價機制的內容應當包括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知識水平、教學質量、受歡迎程度、人格魅力、課堂教學風格、教學效率等方面。評價機制要與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相結合,全方位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還要注意科學性與合理性,符合我國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形成小學語文教學風格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風格的形成對教學有效性、教師個人能力的提高和小學生的學習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小學語文教學風格的形成標志著小學語文教師個人能力的成熟,也是教學藝術的高級體現,能夠充分展現出教師的個人魅力與教育工作的藝術性。其次,就教師而言,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改善教學環境與工作環境,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個人的教學信心和自豪感。個人風格的形成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因素之一,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對個人風格的形成予以重視。最后,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也是掌握母語、認識世界和訓練表達能力的最佳階段。良好的教學風格能夠幫助小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感受到語文學科的文學魅力和人文情懷。還能夠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并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和心智的逐漸成熟。

四、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風格的研究對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非常重要,我國教學改革的發展中對基礎教育的改革十分重視,提倡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鼓勵教師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從而促進教學改革的推進與教學有效性的實現。教學風格的形成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成熟表現,也是教師個人能力的高度體現。在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中離不開教師個人能力的提高和外部政策環境的支持,與此同時還要建立科學完整的評價機制來保證教學風格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帶領學生充分了解中華文化,領略人文情懷,逐漸培養小學生的世界觀,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對小學語文教學風格的研究是必要的,對學生發展、教學發展和人才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瑩瑩.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現狀及形成路徑探究.D.魯東大學,2015,6,13.

[2]朱靜.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教學風格的個案研究.D.江南大學,2015,6,15.

[3]趙紅玫.小學語文教師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塑造.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3,12,10.

猜你喜歡
教學風格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的探究
中小學教師教學風格現狀的調查研究
常州市中學體育教師教學風格的調查與分析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名師的教學風格與課堂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