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探究過程,提升教學實效

2016-05-30 14:25王廣闊
考試周刊 2016年37期
關鍵詞:探究活動問題探究小學數學

王廣闊

摘 要: 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探究經歷的過程。學生只有真正經歷實踐過程,才能對知識留存深刻印象,深入理解內涵要義。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為課堂主人,學生深度參與,師生深入互動的教學模式。本文就如何提升學習經歷過程的實效,從四個不同的方面作了論述。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探究活動 問題探究 探究技能

教學實踐證明,直接經驗比間接經驗來得更深刻、更有效。知識素養的提升、能力品質的形成,都包含和滲透了實踐主體艱辛而又深刻的探究解析過程。教育發展學認為,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探究實踐的發展進程。新時期課堂教學效率的評判,已經從以前看解決問題數量的“重量”,轉變為現在看學習探究實踐深度的“重技”。新課改倡導把學生作為主體對象,深度參與教學,師生深入互動。不可否認,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重教輕探”的以講為主的教學形式,學生參與學習、探究程度不深,處于數學知識探知和問題研析探討“活動圈”外,對獲得的知識內容、學習策略不能留下深刻“印跡”,一知半解。讓學生深度參與課堂教學,精力探究過程,是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先決條件和重要內容之一,需要切實探究、有效實踐。

一、創設簡約生動探究情境,觸動小學生“主動探”

經歷探索的程度,決定了經歷探究活動的效果。小學生只有真正配合教師,投入探索進程,才能實現既定的探究目標。但筆者發現,不少學生存在畏難心理,面對教師布置的探究任務或問題,內心不能產生“認同感”,情緒上缺乏積極性,不能積極配合教師,主動參與數學知識或案例的探究過程。因此,教師要重視主體探究內生動力的激發,創設出現實的情境,并將其運用于所設計的教學內容,引發他們的學習情緒,觸動他們的能動情感。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教師充分依托數學知識在現實、生產中顯著的應用特性,選取其定性應用實例,設計出“在過生日的時候,小壽星平均分蛋糕給其他小伙伴”的場景,并讓學生分別扮演各種不同角色,親身感知和體驗數學內容,使內在情感受到觸動,參與探究成為自覺要求。

二、設置目標鮮明探究任務,促使小學生“有序探”

目標明,則前進方向清。小學生由于數學能力較弱,動手操作水平不高,推理概括能力欠缺,導致其動手探究實踐活動需要科學、有序、實時的引導和指點。探究任務的明確設置、探究步驟的有效呈設,能夠為小學生動手操作、探究的活動有序、深入開展提供方向指示、過程保障。因此,教師在任教學科的講解實踐活動中,要切實做好“引”和“導”的工程,可以根據設置的探究內容及目標任務,向學生提出探究活動的要求,并用投影儀展示探究活動需要經歷的步驟和完成事項,從而避免動手操作“雜亂無章”、“毫無頭緒”現象發生,提升自主探究的實效。如“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一節課中,教師在“三角形的三邊之間內在關系”環節,圍繞此小節處的“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的性質內容:‘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的內容”,并完成其學習任務要求,并針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向學生展示出該探究活動的必經環節和操作步驟,讓學生對該實踐探究活動過程及需要完成的任務要求“心中有數”,保證探究活動有序開展。

三、實施科學有效探究指導,推動小學生“深入探”

讓主體成為學習實踐的經歷者,是新階段義務教育數學有效教學的重要內容。但他們的能力水平和學習要求之間的不對,需要教師做好思考解析等經歷過程的指導工作。同時,教師自身所具有的主導功效也決定了教師必須肩負起指導、點撥、引導學生的職責。因此,在學生動手探究環節,一方面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讓小學生獲取更多的自己動手探究、自主思考研析的實踐時間。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做好指引,實時觀察和掌握學生思考分析、歸納推理等探究情況,針對他們在探究中的卡殼處、認知的疑難處及分析的易錯處,實時點撥和引導,有的放矢地指導他們的解析,推動他們探究活動的深入開展。如“如圖所示,它是一個圓柱形鐵通的表面展開圖。做這個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這樣的鐵皮?如果這個油桶裝油,能夠最多裝多少升的油?”探究活動中,教師結合以往教學實踐經驗,對學生動手探究過程實施觀察和監控。針對小學生動手解析時出現的“將表面積錯以為鐵通體積”共性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點撥活動,引導小學生復習鞏固“物體表面及物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數學知識,并向學生提出“要求鐵通最多裝多少油,實際就是要求什么?”、“體積單位換算時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等問題,小學生在思考分析中,認識到剛才數學探究過程中的不足和缺陷,主動進行糾正解析,提升了探究經歷的效能,提高了實踐經歷的實效。

四、注重探究反思活動教學,保證小學生“高效探”

反思學習,剖析存在不足,改正已有錯誤,是學習對象主體能力素養的較高表現,也是他們學習品質的生動體現。學生經歷動手探究過程中,既要有能動探究解析的一面,又要有深刻剖析反思的一面。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小學生經歷探究教學中,認真做好探究活動過程的“回頭看”工作,引導他們反思和查找自身在經歷探究過程中的表現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初步的反思活動,同時教師做好引導深化工作,指引小學生對探究經歷過程進行深度反思和剖析,保證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習慣。

總之,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教師要組織和開展小學生探究分析、判斷推理等經歷過程,展現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主導功效,在自主深度經歷和教師科學指引雙重作用下,實現教與學雙贏同進。

參考文獻:

[1]張卓玉.體驗與探究: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N].光明日報,2011.

[2]楊磊,張婕.經歷探究過程感悟數學魅力——《抽屜原理》教學片段與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2(26).

猜你喜歡
探究活動問題探究小學數學
問題意識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原動力
數學探究活動設計的有效性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
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實踐體會
在主題式探究實驗中構建生物學概念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