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崗位勝任力的調查研究

2016-05-30 19:36鐘志宏鄢俊劉民
考試周刊 2016年31期
關鍵詞:崗位勝任力培養方法農村

鐘志宏+鄢俊+劉民

摘 要: 為調查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崗位勝任力的現狀,探討以提高崗位勝任力為目標的培養模式。 隨機抽取農村醫療衛生單位的在職在崗醫療人員和學校臨床實習期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形式測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醫學科學精神、醫學人文精神、專業素養、成就能力、管理能力、服務能力、影響能力、個人能力、課程知識掌握和臨床技能掌握共10 類崗位勝任力,采用農村醫療人員測評和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自評的方式分別匿名進行。將每一類能力所包含條目的成績求和作為這一大類能力的總評分,計算農村醫療人員和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對每一類能力評分與10 類能力總評分的平均值。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分析,對農村醫療人員和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測評成績進行t檢驗。 發現10類崗位勝任力的他評和自評成績均明顯低于滿分標準。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對醫學科學精神、醫學人文精神、服務能力、影響能力和個人能力的自評成績高于農村醫療人員的測評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該調查在一定程度上證實當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崗位勝任力不足和自身認識欠缺,反映出當前培養模式與農村醫療崗位需求之間的差距。今后應圍繞圍繞農村醫療人員的崗位勝任力,注重素質培養,加強人文教育,建立評價體系,改革培養模式。

關鍵詞: 農村 定向醫學生 崗位勝任力 培養方法

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制定了《關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從2010年起,連續三年在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免費定向醫學生培養工作,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本校承擔“五年制”鄉鎮及社區醫務人員定向培養任務,解決當前農村醫療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為了使培養的人才成為“學得實、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全科型臨床醫學人才,我們需要對他們的崗位勝任力進行評價,以便學校進行針對性培養,更準確地培養農村醫師應該具備的各項素質,為他們即將進入崗位做好充分準備。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江西省贛州市所轄十八個縣(市、區)農村醫療衛生單位在職在崗醫療人員和贛南醫學院臨床實習期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

1.2方法。

自制《農村醫療衛生單位醫療人員崗位勝任力調查表》,將贛州市所轄十八個縣(市、區)農村醫療衛生單位分為城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中心衛生院、鄉衛生院三個等級,根據分層隨機抽樣的原則,分別選取了29個農村醫療衛生單位145名農村醫療人員和280名學校臨床實習期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依據調查問卷,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整體的崗位勝任力進行匿名測評。

1.3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包含參加調查的農村醫療人員的年齡、性別、學歷、職稱、農村工作年限等基礎信息項目和訂單定向醫學生的年齡、性別等基礎信息項目。

涉及崗位勝任力的調查內容分為10類具體包括:①醫學科學精神(Q1),包括人本精神、實事求是精神、創新精神、探索精神等共5個條目;②醫學人文精神(Q2),包括生命價值觀、醫學倫理精神、奉獻精神、利他精神、關注服務對象情感體驗的精神等共5個條目;③專業素養(Q3),包括臨床思維能力、臨床觀察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等共5個條目;④成就能力(Q4),包括成就取向、主動性、時間管理、學習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共11個條目;⑤管理能力(Q5),包括臨床決策能力、團隊領導、團隊協作等共3個條目;⑥服務能力(Q6),包括服務患者意識、服務患者能力等共2個條目;⑦影響能力(Q7),包括人際交往能力、與患者及家屬交流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共3個條目;⑧個人能力(Q8),包括原則性、自信心、愛心、應變能力、適應能力、學術影響能力等共10個條目;⑨課程知識掌握(Q9),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課程、自然科學課程、人文社科課程、生物醫學課程、公共衛生課程、臨床醫學課程等共6個條目;⑩臨床技能掌握(Q10),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急診處理、社區衛生服務能力等共10個條目。

以上共60個條目,調查對象根據每個條目能達到的程度進行打分,得分在1—5分之間,非常不好1分,不好2分,一般3分,好4分,非常好5分,分數愈高說明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達到此項崗位勝任力的程度越高。

1.4成績計算方法。

10類崗位勝任能力的總評分是每一類能力所包含的所有條目的成績總和。分別計算每一位農村醫療人員和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對10類能力的總評分,再分別計算農村醫療人員和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對每一類能力評分的平均值。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比較農村醫療人員測評成績和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自評成績平均值之間的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資料整理。

農村醫療人員共發出調查表145份,收回145份,回收率100%。將空缺率超過50%,或有明顯邏輯錯誤的調查表視為無效,共計有效調查表140份,有效率為96.6%。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共發出調查表280份,收回280份,回收率100%,有效調查表271份,有效率為96.8%。

農村醫療人員基本情況:年齡以30歲以下者為主(66.3%);性別無差異(男性50.3%,女性49.7%);學歷以大專為主(56.8%),中專為輔(31.1%),本科僅占12.1%;職稱以初級為主(61.7%),高級職稱僅為3.6%;農村工作年限以10年以下為主(72.3%),30年以上僅為5.8%。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基本情況:年齡以23、24歲為主(78.9%);性別無差異(男48.9%,女51.1%)。經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與后續選項無相關性。

2.2統計結果。

針對10種崗位勝任力農村醫療人員測評分和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自評分明顯低于滿分成績。二者在醫學科學精神(Q1)、醫學人文精神(Q2)、成就能力(Q4)、服務能力(Q6)、影響能力(Q7)、個人能力(Q8)六類能力方面評分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醫學科學精神、醫學人文精神、服務能力、影響能力、個人能力的評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評分高于農村醫療人員,但成就能力的評分,農村醫療人員評分高于農村訂單定向醫學。(表1)

3.討 論

勝任力(competence)的概念最先由美國學者Robert White 于1959年提出,哈佛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麥克·利蘭(Mc.Cleland)在1973年發表勝任力領域中有奠基性意義的文章“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標志著現代勝任力研究的開端[1]。1994年,麥克·利蘭與斯賓塞(Spencer)夫婦合作定義了勝任力的概念:“勝任力是指動機、特質、自我概念、態度或價值觀、知識或技能等能夠可靠測量并能把高績效員工與一般績效員工區分出來的任何個體特征”[2]。迄今為止,已有26個國家進行了100多項勝任力的研究,研究內容多為崗位勝任力模型的構建[3],以作為醫療系統聘用、選拔醫療人才的工具。醫師崗位勝任力的評測不應該僅僅作為人才選拔的工具,也應該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標準來應用[4]。本研究嘗試從崗位勝任力的角度,評測當前培養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能力水平。

3.1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崗位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10 種崗位勝任力,無論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自身評價,還是農村醫療人員的評價都距理想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越來越需要高素質全面發展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不僅要求理論知識扎實、操作技術嫻熟,而且應該具備高尚的職業精神、良好的溝通技能、出色的學術研究能力等[5]??墒钱斍暗淖∞r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體系,仍然停留于臨床知識、臨床技能、臨床思維層面,只包含少部分的醫患溝通、醫學倫理精神等醫學人文內容。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考核也基本圍繞以上方面進行,缺乏從醫師崗位勝任力層面的全方面考量,難以明確目前的教育現狀與崗位需求之間的差距[6]。此次調查,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足以培養出充分勝任農村醫療崗位的優秀人才。建議今后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圍繞醫生的崗位勝任力進行設計,將其作為核心目標,增加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過程考核,全方位考查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

3.2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培養應進一步關注素質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麥克里蘭曾經用冰山模型形象的說明勝任力,將個人勝任力的不同表現形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對勝任力的組成要素進行了層次性排列?!氨揭陨喜糠帧卑寄芎椭R,與工作所要求的直來改變和發展?!氨揭韵虏糠帧卑ㄉ鐣巧?、自我認知、人格特質和動機,是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很少與工作內容直接關聯。至今,美國、加拿大、英國都已經完成針對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要求制定的評價指標體系或指南。2001年美國畢業后醫學教育認證委員會(ACGME),要求在病人診治、醫學知識、人際溝通能力、職業素養、基于實踐的學習與改進這些基于大系統的實踐的六個核心能力上培訓、考核住院醫師。2005年加拿大皇家內科及外科醫師學會(RCPSC)發布了最新的標準《2005年加拿大醫生勝任力架構》提出“更高的規格,更優秀的醫生,更優質的醫療”的主題,標準主要將醫生的角色分成七類:專業人士、溝通者、合作者、管理者、健康促進者、學者、醫學專家。2013年英國醫學總會(GMC)《良好醫療實踐》(Good Medical Practice)(修訂版)提出四個核心領域:醫學知識技術和表現、醫療安全與質量、溝通與合作、維護信任。

人文素質非常重要,但當前對我國醫生的職業精神現狀評價不容樂觀,這提出要加強醫德教育和素質教育[7]。在醫療實踐活動中,醫師如具備人文關懷的意識和素養,有助于改善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建議進一步加強醫德教育,關注素質教育,積極研究適合農村醫生職業精神的德育實施方案,編制統一的教材,形成有效的培訓手段,探討便于操作的評價指標,建立成熟的人文教育體系[8]。

3.3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對自身崗位勝任力的認識存在不足。

10 種崗位勝任力中,對專業素養、管理特征、課程知識掌握和臨床技能掌握的評價,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和農村醫療人員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對醫學科學精神、醫學人文精神、服務能力、影響能力、個人能力、成就能力的評價,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和農村醫療人員評分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成就能力的評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低于農村醫療人員,可能與定向醫學生工作資歷尚淺,臨床成就不足有關,其他五項能力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評分高于農村醫療人員的評分,過高估計了自身能力,可能與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不甚明確這5種能力應達到的目標要求有關。對于職業精神、服務能力、影響能力、個人能力等方面自身認識的欠缺,因為缺乏客觀可信的評測標準,不易幫助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建議進一步研究客觀、定量的職業精神、服務患者、交流能力等自我評價體系,讓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能夠在培養過程中隨時自我評測。

結合新時期對農村醫生提出的新要求和農村醫療的特點,圍繞農村醫務人員的崗位勝任力,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創新培養模式,對醫學院校進行培養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指導意義,同時有益于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的高水平、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David C .McC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Spencer L.M.,McClelland D.C.,&Spencer S.Competency assessment methods:history and state ofthe art[M].Boston:Hay-McBer Research press.1994.

[3]金麗嬌,賈英雷,孫濤,等.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全科醫生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1):3659-3661.

[4]郭秀娟, 余紅劍.我國衛生領域勝任力研究綜述[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2012,5(4):52-58.

[5]黃涔,董志.某醫科大學幾所教學醫院臨床醫師崗位勝任力研究[J].重慶醫學,2014,43(15):1954-1955.

[6]田蕾.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以遼寧省三所三級甲等醫院為例[D].中國醫科大學,2014.

[7]關欣,李琦,樊立華.新世紀醫學人文關懷的意義與培養[J].醫學與社會, 2011, 24(4): 32-34.

[8]劉力戈,鄭志紅,潘麗恩,等.某三級醫院第一年住院醫師崗位勝任力現狀評價[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4,13(3):305-308.

猜你喜歡
崗位勝任力培養方法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區域經濟視角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崗位勝任力培養研究
護生“崗位勝任力”培養模式的探討
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水質理化檢驗實驗教學改革初探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