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應急管理中政府與社會組織的關系

2016-05-30 22:28張倩
2016年14期
關鍵詞:公眾應急政府

張倩

我國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風險的高發,各類社會矛盾和沖突頻發,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因素增加,造成社會危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近年來由于社會轉型、社會結構緊張,社會矛盾和沖突多發,爆發了多起經濟社會高速運行中爆發的突發事件,還有由于社會利益分配和社會矛盾引發的群體性突發事件。這些事件不僅預示著中國社會進入風險高發時期,更意味著中國的應急管理工作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

一、政府與社會組織互動協作的依據

傳統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已不能滿足當前的應急管理需要,主要表現在:一個是社會轉型時期社會風險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并存,另一個是傳統政府應急機制的失靈現象顯現。

社會風險呈現多樣性與復雜性的特點。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民族多樣、文化多元、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社會矛盾和沖突復雜多樣。近年來,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結構性失業急劇增加,生產事故頻發,社會貧富差距顯現。加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落后于物質文明建設,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頻頻發生。

政府失靈現象顯現?,F代社會呈現出利益多元化的趨勢。過去幾十年,我國的應急管理采取的是“一體化”,這種應急機制在大力推進經濟建設時期發揮了極大作用,效率高,維護了社會穩定。但是,在利益追求多元化的背景下,“一體化”已不能滿足不同群體和不同階層的多樣應急需求了,造成應急管理供給與需求失衡,政府失靈顯現。失衡的結果使得公眾對政府的失望,造成公信力下降。在自身需求未能滿足的情況下,公眾可能產生群體非理性行為,引起更嚴重的社會危機。

采取一元主導、多元協作的必要性在于現代社會管理必須尋求更加有效,符合各方利益的需求的應急管理機制。政府對公共資源進行分配,鼓勵和調動社會各個群體,發揮企業組織和第三部門中各類社會組織的整合作用,以滿足公眾的不同利益訴求,建立起政府主導、市場和社會互動協作的應急管理機制成為新趨勢。

本文主要就政府與社會組織的關系進行詳細描述與分析,試圖明晰二者的職責和相互之間的關系,為現代社會應急管理的實踐提供思路。

二、社會各主體互動協作中的政府職責

在應急管理的過程中,政府作為應急管理體系的主導者,起到規劃、引導的責任,具有完善制度體系、維護公權力威嚴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責任。第一,政府需要完善的制度體系包括法制建設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通過法治化確立各主體在應急過程中的行動準則。同時,政府需要完善應急管理系統中的監督機制,完善對社會公眾的常態化宣傳和教育體系。第二,政府具有維護公權力的威嚴的責任。要求政府恪盡職守,依法行使公權力,獲得其他各主體的信任,維護公信力。此外,公權力的威嚴還表現在政府具有在社會應急管理過程中采取強制性的手段控制社會危機的蔓延的維穩責任。第三,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體現在為其他社會組織開展應急、工作提供公共平臺和資源保障,保持政府與其他主體的信息溝通順暢。

然而,政府主導下的社會組織功能缺失在我國卻是普遍現象。社會中其他主體參與應急管理程度不高,使得社會組織力量薄弱,專業性程度低,難以得到發展。究其原因,一個是我國社會的傳統原因,國家未有意識的動員、引導和培養社會成員積極參與應急管理實踐;另一個是公眾與政府對社會組織的不信任。部分社會組織的非法行為也破壞了社會組織的整體形象。

三、社會治理視角下社會組織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

薩拉蒙的“第三方治理理論”肯定了社會組織作為政府與市場之外的第三方在參與公共服務供給中的優勢和重要性。在應急預警系統中,社會組織根植于公眾,與居民聯系緊密,可作為政府與公眾的中介,本身就是溝通渠道。此外,社會組織可代替政府承擔大量信息收集的工作,幫組政府了解民意,安撫社會不良情緒,防范社會風險。在應急處理的過程中,在政府未到達事故或危機現場時,社會組織可及時反應,組織和動員群眾自救并自主維護社會秩序。社會組織還可以在政府到達之后及時將相關應急信息傳達給政府,幫助政府盡早了解情況,開展應急工作。在應急管理的恢復治理階段,社會組織可為在突發事件中受害的公眾提供具體而專業的服務,尤其是物質上的恢復治理與精神上的修復治療等方面。政府給予社會組織一定的自主權力,不僅可以發揮社會組織的優勢為社會服務,還可以使得政府從具體事物中抽身出來,降低自身的應急管理和治理成本。

四、建立政府與社會組織良性互動關系

政府與社會組織在應急管理中的良好互動關系將大大提高應急效率,提高應急質量。為了給公眾提供更全面優質的社會服務,政府可適當放寬社會組織的準入機制,尤其是在資源稀缺的養老服務、醫療服務等方面。政府對于社會組織的信任還體現在依法監督上。政府的職責是為社會組織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政府的信任還體現在應急管理的過程中。政府需要給予社會組織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性。社會組織具有貼近社會,組織行動靈活,組織類型多元的特點。政府需要看到社會組織的這些優勢,并大力發揮社會組織在專業性上的優勢。因而,政府除了要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做好監管工作外,不應干涉社會組織的具體工作,保障社會組織在工作上的獨立性。

政府與社會組織在應急管理的互動過程中,信息溝通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包括社會風險預警、突發事件中的信息收集等。政府需要搭建雙向溝通機制,搭建信息溝通平臺。社會組織替公眾向政府表達民意,替政府向公眾傳達信息,作為公眾與政府溝通的中介。在應急事件中,政府未到位前,第一時間收集信息,掌握情況并及時向政府傳達。

多元主體互動協作的優勢是可以發揮各個主體的優勢最大化。由于每個合法社會組織均登記在冊,政府掌握著每個社會組織的信息,尤其是社會組織成員的專業特長、職業構成等信息,在應急管理發生后,政府可根據應急管理的人力、物力需要與社會組織協調應急,并在事后治理中合理調配,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專業性優勢。既能為老百姓解決實際需要,又能廣泛合理利用社會資源,節省政府應急管理的成本。

政府與社會組織的互動協作還表現在培養公眾的應急管理思想、自救自治的精神上。這樣有意識和有針對性的動員、引導和培養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僅憑政府的力量難以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捎烧贫ㄅ囵B目標、分布培養任務,社會組織具體執行。

政府與社會組織是一員主導、多元協作的應急管理格局中最重要的一組關系。處理好這組關系不僅可以提高應急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更可以發揮社會各方的力量,為社會轉型提供一個穩定有序的環境。(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馬立.論應急管理中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合作與互動[J],信訪與社會矛盾問題,2013(2):92-102

[2]姜平.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完善[J],理論探討,2011(2):138-142

[3]馮仕政.西方社會運動研究:現狀與范式[J],國外社會科學,2003(5):66-70

[4]鄭杭生,洪大用.中國轉型期的社會安全隱患與對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2):2-9

猜你喜歡
公眾應急政府
多維深入復盤 促進應急搶險
公眾號3月熱榜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完善應急指揮機制融嵌應急準備、響應、處置全周期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國際新應急標準《核或輻射應急的準備與響應》的釋疑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