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世界交往”理論與全球化

2016-05-30 08:36韓芳
2016年14期
關鍵詞:普世價值德意志意識形態全球化

韓芳

摘要:在當代,全球化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發展趨勢,全球范圍內人們之間的時空距離越來越短,整個地球日益變成我們所說的“地球村”。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相互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同時也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一些問題。因此,人們對于全球化有不同的看法,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里面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和使用“全球化”的術語,但是馬克思關于分工與世界交往的理論中其實已經包含了豐富的全球化思想?;氐浇浀渲?,認真分析馬克思“世界交往”理論中的全球化思想,對于我們看待今天的全球化問題會有很大的啟示。

關鍵詞:世界交往;全球化;普世價值

一、《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世界交往”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隨著生產力的這種普遍發展,人們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來;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產生一切民族中同時都存在著‘沒有財產的群眾這一現象(普遍競爭),使每一民族都依賴于其他民族的變革;最后,地域性的個人為世界歷史性的、經驗上普遍的個人所代替。不這樣,共產主義就只能作為某種地域性的東西而存在;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發展成為一種普遍的因而是不可忍受的力量:它們會依然處于地方的、籠罩著迷信氣氛的‘狀態;交往的任何擴大都會消滅地域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只有作為占統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時發生的行動,在經驗上才是可能的,而這是以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與此相聯系的世界交往為前提的?!睆倪@段論述中可以大概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生產力的發展是人們普遍交往得以建立的前提

這是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層面上來說明的,社會分工發展必然產生不同形式的所有制,因而就產生了人們之間的交往關系。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交往形式,交往范圍也就隨之不斷地擴大化,復雜化??赡軇傞_始是部落,族群內部的交往,后來擴大到不同部落,族群之間的交往,直至十五世紀地理大發現,航海家們完成環球航行,拉開了全球人類交往的序幕。

(二)人類的普遍交往是必須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對于今天我們所經歷著的全球化,人們持有不同的態度,尤其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各種問題時,世界上出現了“反全球化”運動。無論是基于什么思想或者以什么樣的形式反對全球化,抵制全球化,都不可能阻止全球化的進程,發展是整個人類的本質需求,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幾乎所有的國家、民族都在努力的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三)共產主義不可能在一個國家實現

在馬克思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只有隨著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建立起人們的普遍交往,人們的世界歷史性的存在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成為可能,可以產生一切民族中同時都存在著“沒有財產的”群眾這一現象,使一切民族都依賴于其他民族的變革,共產主義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有實現的可能。所以社會主義國家更應該積極的加入世界交往,更應該通過各種努力不斷發展生產力,然而,社會主義國家如何在世界交往的大環境下,保持獨立,取長補短,提高競爭力又是值得我們去不斷思考和探索的。

二、全球化發展過程中幾點問題思考

“二戰”以來,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時代,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為了維護和平,謀求發展,各個民族和國家之間展開了更深層次,更大規模的交往,進一步推進了全球化的發展。這其中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的交流,然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問題,使人們對于全球化產生了疑慮和爭議。

(一)經濟的全球化

迄今為止的全球化一直是由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這些國家的資本和商品在全世界流通,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品占據著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發達國家的工廠在發展中國家建立,但是發展中國家在這個過程中也獲得了很多發展機遇,不能片面的說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

面對今天的經濟全球化形勢,要更加以積極地態度去應對。因為我們通過自身的發展也可以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有所作為,例如我國加入WTO就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在國際上發揮了我國的影響力。當下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即TPP協議引起國內廣泛關注,成為了熱點話題。TPP協議于2006年5月正式生效運行,成員過有新西蘭、智利、文萊和新加坡,2008年2月美國正式加入,隨后澳大利亞、秘魯、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紛紛加入。至此,TPP共有12個成員國,這12個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經濟比重約40%。該協議的目標是建立自由貿易區,核心內容是關稅減免,很明顯TPP協議會給中國經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如果抱著盲目樂觀的態度肯定是不對的,相反認為中國將必敗無疑,沒有任何希望的悲觀態度也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正視這項挑戰,我們加入WTO也是通過艱難的努力,所以我們應該堅持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二)政治的全球化

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其實是伴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產生的,或者說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是為經濟全球化開辟道路的。同經濟一樣,在政治全球化方面西方資本主義同樣是起著主導性作用,政治文化觀念往往是附著在資本和商品之上向世界其他地區擴散。資本主義國家產生的一些新變化使得資本主義國家在物質、政治發展等方面創造了許多成果,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借鑒其優秀的文明成果,完善自身建設。

(三)文化的全球化

不可否認我們現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西方文化的身影,我們吃的麥當勞,肯德基;我們穿的阿迪達斯,耐克等;我們用的手機,電腦;外國電影,搖滾音樂等等數不勝數。甚至有時候我們感覺到我們對于外來文化的熱情遠遠勝過對自己的本土文化。例如現在年輕人們熱衷于過情人節,圣誕節,反而對于像春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比較冷淡。但文化的全球化并不一定就是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全球化。

任何一種文化產品,文化形式都包含著其本民族,本國的價值觀念,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文化的傳播就是價值觀的傳播。美國在2014年《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提出“在國內乃至在全世界對普世價值觀的尊重”,人們認為這是美國希望全世界都尊重它的價值觀,因此對于“普世價值”存在爭議,我們既要看到因國家,民族的特殊性決定了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價值觀,同時也要看到在國際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反應各國共同利益的普遍原則,既要尊重各國的社會制度,價值觀念,文化形式,也要看到人類在漫長的過程中因相互交流,交往和交融而創造的共同的文明成果,目前看來這種觀點比較為大多數人所接受。以在文化的全球化的過程中,我們同樣要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同時借鑒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結語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樣,全球化促使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地球村”,全世界各國人民都是這個“地球村”里的“村民”。人類已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已經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存在狀態了,在某種意義上,我們都有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責任,共同的使命。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只有不斷地維護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共同面對遇到的全球問題,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中謀求共同發展,才是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真正內涵。(作者單位:中共四川省委黨校)

參考文獻:

[1]譚培文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編與導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7-107.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 122-123 頁,人民出版社,1963.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 卷 270 頁,人民出版社,1972.

[4]陳力丹.馬克思和恩格斯的 “ 世界交往 ” 觀念[J].2013(07).

猜你喜歡
普世價值德意志意識形態全球化
新舊全球化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普世價值”正在失去秀場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啟示
儒家倫理思想的當代價值
西方“普世價值”注定只是“南柯一夢”
淺析《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