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經濟背景下推行環境會計的探討

2016-05-30 08:56李英杰
2016年14期
關鍵詞:環境會計低碳經濟問題

李英杰

摘要:當今世紀,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發展迅猛,帶動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然而與之相伴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這種社會形勢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成為了主流。與此同時環境會計正是為了解決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本文從低碳經濟與環境會計的關系出發,聯系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現狀,分析了目前環境會計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完善對策。

關鍵詞:低碳經濟;環境會計;問題;對策

一、低碳經濟與環境會計的含義

(一)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的概念第一次出現在的政府文件是2003年英國發布的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它定義低碳經濟是以節能減排技術和能源技術為核心、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通過低投入、高產出來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從定義來看,便能得出它與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相比之下的優勢。低碳經濟下的自然資源消耗量和產生的環境污染都較少,并且它主要是通過利用節能減排等先進技術,進一步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以此來獲得更高的產出,其發展優勢不言而喻。

(二)環境會計

環境會計又稱綠色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1]。

二、低碳經濟與環境會計的關系

(一)低碳經濟是環境會計理論與實踐的基礎

從理論上來說,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與環境會計發展的理論目標相契合,前者為后者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奠定了基礎。在現代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下,環境會計將低碳經濟價值觀融入會計實務中,在核算時加入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所產生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成本和環境保護費等,并對自然資源、環境保護等有關項目進行系統的核算與披露,使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及效益,同時也是對企業在當前經濟模式下承擔環境責任的反映。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要求會計在實務操作中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成本的核算,能夠促進環境會計體系的不斷完善。

(二)環境會計是實現低碳經濟的必要措施與保證

環境會計明確了低碳經濟發展中的成本與效益范疇,它的核算范圍不單是從利益角度來說的狹隘的企業自身經濟活動,還包括從環境角度出發該經濟活動對相關環境、資源、社會等所產生的影響,而這些又都是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環境會計正是將這些影響進行正確地反映和披露,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切實可信的信息依據。其次,環境會計在企業的實施能夠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將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等有關成本納入會計管理范圍,促進企業著重發展可持續的經濟活動,這將大大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進程。

三、我國環境會計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會計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的環境會計體系不健全,主要是在《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一生物資產》這一具體準則中,明確將包括防風固沙林、水上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生物資產定義為公益性生物資產,并詳細規定了此類資產如何確認、計量、披露原則[2]。然而在其余用于規范和管理我國會計的法律法規中,與環境會計相關的內容卻少之又少,更不用提完善環境會計法律體系的存在。有關環境會計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的不健全,以及配套制度的不完善,法律能夠發揮的作用不明確,嚴重制約了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

(二)環境會計內外監管機制不到位

隨著我國低碳經濟、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觀的不斷發展,公眾、社會及政府對環境會計信息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其真實性與客觀性對信息使用者作出決策有很大影響。但是由于我國目前為止還沒有相應政府對其進行監督管理,而且也沒有建立相應的審計部門對單位進行專項獨立的環境會計審計,導致對環境會計的監督作用不大。整體來說,目前我國的環境會計監督與管理機制不到位,除了僅有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對環境污染進行社會監督外,其他的只能依靠媒體和大眾的自愿參與,補充監督的效用還不明顯,而企業自身的內部監督機制不注重企業的環境效應,進而對評估環境會計的實施成效造成阻礙。

(三)環境會計的研究落后

目前國外的研究已經成功將環境成本效益原則進行了實際的應用,然而我國對此還只停留在理論研究上,沒有發揮到環境會計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真正作用,等同于紙上談兵。其次,由于我國碳排放權市場尚未健全,市場交易不完善,而且缺乏實際交易的價格信息,對碳排放權的估值和定價研究還比較落后,導致無法進行可靠的環境會計計量。另外,在環境信息的披露方面,我國還沒有形成全面的環境績效指標,阻礙了對環境績效、經濟績效和信息披露三者之間關系的研究。最后,目前我國尚未提出可持續會計的概念,在行為科學與環境會計的結合方面也基本上還是空白,阻礙了環境會計在我國的實施[3]。

四、完善環境會計的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應建立和完善環境會計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各項準則制度,不斷提高環境會計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可操作性,為環境會計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我國應該在環境保護方面頒布一些專門的法律法規,其中應包括詳細環境會計的內容,例如規定單位需要建立專門的環境會計科目,要求企業對其產生的環境影響和環境會計信息出具報告等,以法律獨具的強制性來約束環境會計有關內容,這是最直接有效推進環境會計工作進程的方法。

(二)建立內外有效的監督機制

監督機制的作用除了要保障環境會計信息的真實、客觀、公正外,還應對企業推行環境會計核算和加強環境會計監督等發揮積極作用。為此,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監管,建立外部環境審計監督機制和環境審計準則,以增強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同時企業內部也應建立環境會計核算內審機制,并委托會計師事務所或國家審計機關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其進行抽審,以強化企業的內外有效環境監督機制,進一步促進企業環境會計工作不斷完善和推進。

(三)健全環境會計核算體系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研究與實踐經驗,同時結合國情和聯系各行業企業的實際工作,健立更為完善、適合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同時,由于環境會計是將會計與環境、經濟等多門學科的知識相互結合,需要我國不同領域的學者們相互交流合作,結合我國低碳經濟與環境會計發展的特點與趨勢,構建系統的環境會計理論結構,探討建立切實可行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

五、結束語

如今,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強防治與宣傳環境保護的力度,企業也應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同時社會公眾與媒體要充分發揮其補充監督的作用,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機制。雖然目前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已經可以預見其在將來的經濟生活中能夠發揮的巨大作用??偠灾?,環境會計的推行能夠更好地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之間的問題,推進低碳發展、循環發展,促進我國環保節約型社會的構建。(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李莎莎.中外環境會計比較與借鑒[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9):134-135.

[2]廖斌.論低碳經濟與環境會計[J].資源環境(中國經貿導刊),2014,4(8):18-20.

[3]方冰.淺析低碳經濟背景下環境會計工作[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會計類核心期刊),2014,(10):82-84.

猜你喜歡
環境會計低碳經濟問題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文獻綜述
低碳經濟的理論的基礎及經濟學價值研究
試析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環境會計實施
基于新能源視角江西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