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2P網絡借貸信用風險保障機制研究

2016-05-30 09:29秦偉程曉峰
2016年14期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風險管控

秦偉 程曉峰

摘要:P2P網絡借貸模式中,平臺不承擔信用風險,信用風險的實際承擔者是貸款人。在實際操作中,平臺負責貸款審批和違約追討等信用風險管控工作,而貸款人只能根據平臺提供的信息進行出借,也就意味著P2P網絡借貸中,風險管控者和風險承擔者出現了分離。出于追求更高利益的考慮,平臺有放松貸款風險管控的可能。這就造成了貸款人需要承擔更大的信用風險,進而抑制行業的發展。因此,為打破抑制,平臺就必須提供保障機制,以降低投資者的擔憂。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風險保障;風險管控

一、引言

全球第一家P2P平臺Zopa成立于2005年3月,標志著P2P網絡借貸行業的興起。而在我國,最早的P2P網絡借貸平臺“拍拍貸”成立于2007年8月,也經歷了近9年的發展。而2015年12月,宜人貸于紐交所上市,標志著我國P2P網絡借貸公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雖然P2P網絡借貸在我國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信用風險偏高,跑路違約現象頻頻,使其發展前景變得晦暗。

P2P網絡借貸以高收益著稱,但是其相對較高的信用風險卻讓人難以接受。P2P網絡借貸的高信用風險既源自于缺乏統一的行業規范,也與其發展模式有著密切關系。

二、風險保障機制研究

良好的風險保障機制是貸款人選擇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首要參考因素。所謂的風險保障機制就是一旦發生信用風險,平臺將如何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而目前常見的風險保障機制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第三方擔保、風險準備金、分散風險。其中第三方擔保為目前市場上的主要風險保障機制。

(一)分散風險

金融行業中,最基礎的就是分散風險。在西方國家,由于投資者的經驗豐富,金融市場成熟,可以依據成熟的信用評級制度以及風險規避方法保障P2P的發展。但是在我國,由于沒有統一的征信體制,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不強,風險分散無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第三方擔保

目前,國內P2P網絡借貸的快速發展,有賴于引入第三方擔保機制。這種機制中,貸款人、借款人和擔保人簽訂三方合同,一旦借款人違約,擔保人將代替借款人支付本息給貸款人。盡管引入第三方擔保這一舉措,增加了成本,但是其有效的降低了貸款人承擔的信用風險,從而促進了P2P網絡借貸的高速發展。

然而,目前的P2P網絡借貸市場中,第三方擔保狀況十分混亂,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1、平臺本身為項目提供安全保障。2、相關擔保。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公司的安全機構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很難防止相互傳輸的風險,因此,風阻力平臺也更容易。3、保薦機構不是融資性擔保公司,而是非融資性擔保公司、貸款公司或一般性質的公司,擔保是否有能力存在疑問。4、擔保方資金杠桿無限制。

(三)風險準備金

行業流行“去擔?;敝?,風險準備金是大多數平臺的選擇。

2010年10月上線的英國P2P平臺RateSetter首創風險準備金(“Provision Fund”)以保障投資者的權益,資金來源于借款人信用級別不同而對每一筆貸款收取的一定比例的費用。一旦發生貸款拖欠,則平臺將動用風險準備金償付投資者;若準備金不足,則先償還投資人部分金額,其余的等從新的貸款項目收取費用后再慢慢償還。國內平臺的風險準備金和國外的基本相似,當風險準備金不夠時,先償還部分。但是P2P行業不同,投資者很有可能不接受部分償付,在這種情況下,有導致平臺破產的風險。例如,在去年9月份的紅嶺創投“1億元壞賬”事件中,平臺的風險準備金只有7000多萬元,為了維護平臺的聲譽以及接下去的運營,平臺只能用自己的資金進行償付。

除此之外,風險準備金還可能與平臺的不良貸款數額不符的情況。盡管理論上“剛性兌付”打破后,準備金不足可以先償付部分,其余的以后再償付,但是如果償付部分太少,那么可能產生信任危機。風險準備金和銀行的不良資產撥備是相似的,所以在監管上可以依照銀行業的規則監管。不同平臺的風險準備金的比率可以不同,但是應當有一個最低值,這樣才能有效的阻止風險的發生。并且在此基礎上,應當要求平臺對不良貸款等透明公開。

三、總結

風險分散化是P2P網貸的天然屬性,準備金是內部的“避震器”,第三方擔保和保險則是外部保障,這已構成了一套完整的保障體系。雖然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多的保障模式出現,但當前P2P平臺抗風險能力弱并不是由于缺乏保障措施,而是因為沒有打好“組合拳”,最迫切地是落實和完善這一套保障體系。

當然,行業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監管和市場約束。但政府監管應當是側重于基本原則上的規范和指引,主要檢查平臺是否存在違規行為,防范平臺自融、搞資金池、或平臺自身對項目提供擔保等。市場約束則主要靠信息披露,包括不良貸款率、累計待還金額、單一客戶最高授信比例等都應當披露,才能使投資者看清潛在風險。(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艾金娣.P2P網絡借貸平臺風險防范[J].中國金融,2012(14):79-81.

[2]陳向聰.P2P網絡借貸在我國發展面臨的法律風險及其規制[J].海峽法學,2014(4):47-54.

[3]Barasinska,The Role of Gender in Lending Business: Evidence from an Online Market for Peer-to-Peer Lending[J],The New York Times,2009

[4]Duarte J, Siegel S, Young L. Trust and credit: the role of appearance in peer-to-peer lending. Rev Financ Stud. 2012; 25(8): 2455–2484.

猜你喜歡
P2P網絡借貸風險管控
淺談集中監控開關實傳試驗的“三步控制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