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略成本管理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應用研究

2016-05-30 10:49劉思穎
2016年14期
關鍵詞:完善路徑

劉思穎

摘要:一直以來,自然壟斷都憑借其經濟學上存在的合理性而不受反壟斷法規制。然而,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獨特性,自然壟斷行業也有著不同于傳統經濟學理論的行業特征,隨之產生的許多問題阻礙了經濟和社會前進的步伐。原因何在,又該如何改進?

關鍵詞:自然壟斷;行業特征;完善路徑

一、自然壟斷行業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自然壟斷是指由于一個企業能以低于兩個或更多企業的成本向整個市場供給一種物品或勞務而產生的壟斷。[1]與單純地建筑進入壁壘,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不同,自然壟斷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巨大的規模經濟效應使得單個企業比多個企業更能有效產出。因此,在這些特殊領域,壟斷反而更有利于實現效用最大化。在我國,電力、電信、鐵路行業都是自然壟斷的典型代表。

為什么自然壟斷行業不同于普通的壟斷,反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呢?這與其本身的特征密切相關:第一,自然壟斷行業規模經濟效應顯著。其行業平均成本總是隨著產量規模的擴大而降低。第二,自然壟斷行業沉沒成本巨大。其生產經營活動需要投入大量資本,這些資本難以轉移到其他用途中,一旦投入就會形成沉沒成本。若多個企業之間進行競爭, 勢必導致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2]

二、我國自然壟斷行業的獨有特征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獨特性,我國自然壟斷行業也隨之產生了一些不同于傳統的行業特征,譬如國有化程度高、行政屬性明顯、地方保護主義等,多種壟斷形態的共同存在,使我國自然壟斷的外延超越了純粹的自然壟斷的界限。具體分析,有如下幾點特征:

(一)國家壟斷較為突出

國家壟斷,是以國家的名義實施的壟斷。政府保護使得企業排他性地擁有關鍵資源的所有權,以維持其壟斷地位。在發達國家,國家壟斷也曾存在過。在70年代,它是克服市場失靈的重要手段。但隨著其社會經濟的發展健全,國家壟斷的范圍不斷減小,“看不見的手”市場機制才是其經濟真正的指揮棒。

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前實行的是完全的國家壟斷制度。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逐漸從競爭性行業退出,但是在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電信、供電等行業,仍是國有經濟絕對主導,國家壟斷特征極為突出。

(二)行政壟斷仍然存在

行政壟斷,即濫用行政權力對市場進行干預。我國的自然壟斷實質是一種行政壟斷,政府部門往往管理甚至直接從事這些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此外,政府部門還掌握著眾多生產經營審批業務,束縛著企業的經營自由,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雖然在2013年,鐵路部門率先實現了政企分開,組建了中國鐵路總公司,但在其他許多事關國計民生的企業,仍是國有獨資和國家絕對控股,維持著市場的高度壟斷狀態。

(三)區域壟斷較為普遍

區域壟斷,通俗地講,就是指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各地區之間相互設置市場準入門檻,從而形成有利于本地區企業發展的“塊塊壟斷”。近年來,隨著我國《反壟斷法》的逐漸完善和貫徹落實,地方保護主義有所收斂,明目張膽的準入限制逐漸消失了,但各種隱性的地區歧視仍然普遍存在。[3]

三、我國自然壟斷行業存在的問題

不可否認,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和市場制度不完善的階段,我國實行國有經濟為主的所有制結構有其必要性:借助政府的力量集中發展基礎性產業,往往會比私企取得更好的效果。然而,隨著經濟的向前發展,自然壟斷企業獨具的行業特征,使得其缺點也日益凸顯出來。

(一)法律規定不明確,行政壟斷難禁止

我國《反壟斷法》第八條規定:“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得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辈⒃诘谖逭聦iT針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列舉了多種應當禁止的行政壟斷的情形。第五十一條則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濫用行政權力,實施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由上級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向有關上級機關提出依法處理的建議?!?/p>

似乎從理論層面考察,立法已經十分完備, 但仔細推敲,仍存在諸多不明確和疑問。首先,對實施行政壟斷的主體規定不明?!靶姓C關”是否包括代表中央政府的行政機關,地方立法機關是否包括在行政壟斷的主體之內,法律均未說明。其次,對行政壟斷行為的范圍規定不明?!笆跈唷毙袨槭欠駥儆跒E用行政權力,串通招投標的行為是否違法,也沒有法律限制。最后,對反行政壟斷執法效果規定不明?!吧霞墮C關”具體指哪一個機關;有無立案、調查、裁決、究責等相關程序;反壟斷法執法機關的“處理建議”究竟具有何種效力?相關法律的模糊界定,使得實踐中反壟斷執法往往難以落實。

(二)競爭機制不存在,資源配置不合理

社會資源本應是全民共同平等地享有的,而合理有效地配置稀缺資源以達到效用最大化的最佳途徑便是引入競爭機制。

自然壟斷行業卻憑借政府的保護,獨享著一些重要資源的所有權,美其名曰“特許經營權”,從而排除了競爭。在這些領域,企業有著100%的市場份額——缺乏競爭,企業便缺乏壓力和動力去降低成本,以致行業成本居高不下,生產效率低下;利益驅動,使得他們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制競爭和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如強迫交易,拒絕交易,索取不合理的壟斷高價,制定不公正的格式條款等等。這樣一來,縱使自然壟斷企業合法地保持著壟斷地位,卻濫用合法權利排除限制競爭,無法實現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也無法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經濟得不到發展,法治也難以貫徹。

曼昆在其書中也提到,自然壟斷行業得以持續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掌握著關鍵資源的所有權且此行為受政府保護——這符合其經濟學上的合理性。而在法律層面,自然壟斷也因其經濟學上存在的合理性而被整體納入反壟斷法的適用除外范圍??墒?,這是否就意味著我國就可以照搬西方的經驗,而不考慮我國自然壟斷獨有的特征和日益凸顯的問題了呢?這是否就意味著自然壟斷行業就可以據此獨霸資源,控制市場,完全不受法律的規制了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過,要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須先從探尋其原因入手。

四、自然壟斷行業問題產生的原因淺析

(一)立法層面

我國現行《反壟斷法》整體回避了對自壟斷行業的法律規制,只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然而,與傳統經濟學意義上的自然壟斷不同,我國的自然壟斷行業有其獨具特征——存在著多種性質不同的壟斷形態,也由此形成了許多問題。因此,法律不應當毫無限制地完全承認自然壟斷的合法性,相反, 自然壟斷應成為反壟斷法的特殊規制對象。

(二)執法層面

上文已經提出,即使立法已對行政壟斷作出了相關規定,在實際執法中卻常難落實。這與我國的反壟斷執法機關至今還未能完全獨立于行政機構也有一定的關系。目前我國的反壟斷執法部門,如發改委、商務部等,都不是相對獨立的規制機構,而是隸屬于國務院,要對國務院負責。國務院事實上是最大的規制機構。而政府在對自然壟斷產業規制時,往往會以維護現有國有壟斷經營者的利益為前提。因此,執法機構的角色,決定了其偏袒本行的國有壟斷經營企業是必然的。

(三)路徑依賴

我國的自然壟斷源于舊有的計劃經濟體制,形成了多種形式相混合的壟斷形態。各種力量相結合,扭曲了自然壟斷性行業經營的合理性,也導致了法律規制的低效率。比如,自然壟斷企業會利用其獨占地位進行強制交易,侵害消費者利益等,無錫尚德為實現產業的垂直整合,出手并購下游的硅片企業,企圖實現從材料到生產到銷售的一體化。然而也恰恰是在這一年,20世紀初規模最大的全球金融危機開始爆發,無錫尚德進行投資并購的同時卻沒有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業務基礎為其提供財務上的幫助。在市場硅片價格普遍下跌的同時,尚德電力自身生產的硅片由于要考慮并購成本,在價格上反而高于市場價,也就是說,這一并購措施沒有為無錫尚德帶來成本優勢,反而增加了財務負擔和成本壓力。

3、投資失利

09年11月,尚德將此前建設的薄膜電池廠,正式轉為晶硅電池廠。但尚德薄膜電池轉換效率只有7%,遠低于美國同行11%-12%的水平。2010年被稱為光伏行業“最賺錢的一年”里,而正是在市場形式大好的這一年,由于尚德電力對于市場的估計失敗,造成兩次巨大的投資失利,導致了尚德這一年不僅未能盈利,反而出現虧損。這樣的調整,直接導致尚德電力2010年第二季度凈虧達174億美元。而失控于薄膜電池投資的同時,尚德也失控于晶體硅的投資。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無錫尚德的業務層戰略決策有兩個鮮明特點,目光短淺和超前估計,從采購合同,沒有預期到以后硅片價格的走勢,到薄膜電池的竹籃打水一場空,都充分說明了以上兩點。有了明確的戰略方向,還得需要正確的戰略決策。因此戰略成本管理在這一塊的作用在無錫尚德上可以體現,在企業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后,仍不能盲目,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研究,戰略成本管理的作用不可估計。

三、結論與展望

研究結論。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以來,中國市場經濟從傳統密集型企業轉向新興產業的趨向越發的明顯和迫切,“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個極具中國特色的名詞成為了各大創業和轉型的方向和目標。在涌入這塊處女地的同時,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持續資金的匱乏、財務系統的不完整等等自身和外部問題,導致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同時,無法完成自己的持續經營,大量小公司消亡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哪怕以無錫尚德這樣的在某一領域處于龍頭企業的優等生都無法赦免,如何在激烈的競爭形勢下通過戰略成本管理規避風險,建立健康的財務系統,樹立正確的戰略定位,獲得收益和發展是經營者們需要考慮的。(作者單位:浙江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郭連強.國內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的新動態及評論[J].社會科學輯刊,2011,1:152-155.

[2]歐陽峣,生延超.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述評[J].湖南社會科學,2010,5:111-115.

[3]李姝.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與對策[J].宏觀經濟研究,2012,2:50-55.

[4]駱祖春,范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比較與經驗借鑒[J].科技管理研究,2011,7:35-38.

[5]宋河發,萬勁波,任中保.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內涵特征、產業選擇與發展政策研究[J].科技促進發展,2010,9:7-14.

[6]劉洪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原則與培育政策取向研究[J].科學學與技術管理,2011,3:87-92.

猜你喜歡
完善路徑
偵查監督視野下“兩法銜接”機制之完善路徑
高等教育財政撥款制度完善路徑研究
高教領域多黨合作制度的完善路徑研究
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完善路徑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