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斟酌細節,心中有生

2016-06-01 12:20徐金奎
湖北教育 2016年34期
關鍵詞:學情講臺觀點

●徐金奎

斟酌細節,心中有生

●徐金奎

作為教師,不僅要善于教,更要善于導,還要善于斟酌教和導的細節,把學生看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常常把他們放在心里掂量與思考。既要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生,更要創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既要激勵學生,培養他們敢想敢問的能力,還要解決學生的疑惑,修繕教學環節,斟酌教學細節,達到教學相長。

斟酌語言,平易近生。課堂語言,重在“講”,因此,教師應用口語化語言與學生溝通,要平易近生。追求時尚、生搬流行語、照本宣科、硬套網絡語言都缺乏即興的靈動,聽上去雖美,但用于教學,只能偶爾點綴一下,就像菜肴里的醋,多即失真,多就變味。課堂是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場所,口語性的對話和藹、平易、自然、隨性、靈動,能給學生親切感。教師如果講課的語速太快,學生會聽不清楚,反應跟不上。提醒學生思考時,教師語速應該放慢,個別重要或者關鍵詞要拖長一些,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課堂語言切忌一成不變,要隨情感起伏而變化,要隨學情起伏而收放自如。平淡單調的聲音令人發困、催人入睡,只會弱化學習效果;平易親切、緩急有致、跌宕起伏、抑揚頓挫的語言能營造輕松、活躍、愉快的課堂氣氛。因此,教師要仔細斟酌語言。

走下講臺,親近學生。學生自讀或分組討論時,教師應根據教學情況及時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去巡視,了解學情,以便答疑解惑,并及時組織下一步教學。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教師要走近他們,聽清發言內容,準確判斷學生的立場、觀點、態度,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及時表揚與獎勵。教師不離講臺,就難以了解學生當下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和小組討論時產生的分歧,就不能對學生的立場、觀點、態度作出恰當的評價,也無法有效地組織下一步的教學,更難以得到學生的信任。教師走下講臺,親近學生,是認真傾聽的表現,也是對學生的尊重和鼓勵,不僅縮短了師生之間的空間距離,也拉近了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既有助于了解學生思考問題的特點、分析問題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助于分析學生動態思維的過程和特點,使教學更貼近學生。

心中有識,目中有生?!独蠚堄斡洝访鑼懲跣∮裾f書,她“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墻角子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這效果,不只因為王小玉有雙美麗的眼睛,還因為王小玉的目光專注。教師不必像王小玉那樣顧盼生姿,但應該有王小玉那樣的“注意”。有的教師上課,像是在對空氣說話,臉朝上,眼朝上,根本不看學生,也不注意學生的反應,只想著完成任務,這種輕視的態度如何能讓學生有效配合呢?討論時,有的學生手舉得高高的,教師卻視而不見。曾見一學生一節課連續三次舉手,表達的欲望非常強烈,幾乎要站起來了,遺憾的是教師一直沒有發現,最終這只手失望地放下了;直到下課,這只放下的手再也沒有舉起過。課下,筆者問這名學生:“你舉手,老師沒有發現,你心里怎么想?”學生回答說:“哎!老師根本不注意我,我以后再也不舉手了?!币虼?,課堂上教師要掃視整個教室,觀察學生的表情,判斷他們的表現欲和對同學、教師的觀點的態度,做到心中有學生,才有利于在下一步靈活采用相應的教學策略。

琢磨學情,特色展生。教師不關注學情,就會“盲人騎瞎馬——亂撞”。教師對學生課堂展示的調度,關系到教學的效率和參與的熱情,不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它需要教師全面準確地掌控。請不愿發言的學生發言,既浪費了時間,還可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為了激發更多學生參與交流的積極性,教師要全力鼓勵不主動發言的學生,激發他們展示自我,把問題推向深入,激起思維碰撞的火花。那些有展示發言要求而不好意思舉手的學生,通常性格內向、拘謹,教師要給他們較多展示發言的機會。如舉手的學生太多,一般遵循“發言次數少的優先,先舉手的優先”的原則,有利于保持學生參與的熱情,熱情高,發言的學生多,思維就活,思路就寬。

巧妙點撥,互動促生。有的學生展示發言時邊想邊說,斷斷續續,甚至卡殼。其他學生往往很不耐煩,有的低聲議論,有的大聲提示,這樣會使展示者更加緊張。這時,教師必須講究技巧、適度參與:教師要集中注意力,努力從學生斷斷續續的話語中分析判斷他想表達的思想觀點,給予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如學生仍然找不到合適的語言,應以商量口吻和他一道斟酌,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征得展示者的同意,發動全班學生共同思考,尋找合適的語句,把觀點準確簡潔地表述出來。這樣,既維護了發言者的自尊心,也使分散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課堂氣氛變得靈動,還可以使學生展示更加積極。教師的巧妙點撥很重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還可創造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課堂上,教師完全灌輸,學生被動接受,長此以往就會變得不想問、不愛問、不愿問,進而不會問。一旦點撥與展示和諧相處,課堂就會柳暗花明、峰回路轉,課堂就會靈動而有勃勃生機。

精妙總結,點亮生心。學生展示發言,因其多為即興,往往思維不夠縝密、邏輯不夠嚴謹、表達不夠準確,語言不夠簡潔。因此,教師要善于用簡潔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展示發言,歸納他們的主要觀點,使繼續進行的討論更具有針對性,同時不偏離課堂的中心。學生提出超乎教師預料的問題,會給教師打開另一扇思考之門;學生突破教師成見的表達觀點,會撥動教師另一根思想之弦。因此,歸納評價時,教師要現身說法,告訴全班學生,剛才的發言,令自己獲得了哪些啟發,使自己產生了什么樣的新認識。這才是對發言者最好的評價,也是告訴傾聽者,那看似雜亂無章的發言,常閃耀著智慧的火花,能照亮“大家”思考之門。也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養成尊重別人發言的習慣,形成傾聽別人發言的修養,提高發現別人閃光點的能力。

課堂是民主的,是以人為本的,是相互尊重的,是靈動生成的。課堂里,學生的參與是主動的,思維是發散的,審美是多元的,結果是積極的。而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課堂的走向,體現出教師對教育的解讀與理解。在改變觀念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重從細節開始,從教學現場的處理策略開始來改變我們的教學行為,打造精美的現代課堂。

(作者單位:羅田縣駱駝坳中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

猜你喜歡
學情講臺觀點
針對學情,實干巧干
愛在講臺
作業批改中如何了解學情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觀點
例說依據學情開展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講臺
關于軍校講臺上話語自由度的討論
業內觀點
新銳觀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