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宋江鴆殺李逵的原因

2016-06-04 00:42王紅彩王玲玲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李逵宋江水滸傳

王紅彩 王玲玲

[摘要]宋江、李逵是《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二人從江州相識到魂聚蓼兒洼,一直親如手足,患難與共。他們的相聚以“義”為基礎,表面上情分最重,但內部卻充斥著尖銳的矛盾,李逵最后也成了宋江“忠”的犧牲品。兩位主人公的悲慘結局不僅與二人的出身、文化教養、思想追求及悲劇性格有關,且與時代觀念及作者情感傾向有緊密關系。

[關鍵詞]《水滸傳》;宋江;李逵;忠;悲劇性格

[中圖分類號]1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6-0193-02

一部《水滸傳》,令人憤怒、令人嘆息的就是宋江在臨死之前毒死了兄弟李逵,而李逵也心甘情愿受死。宋江與李逵患難與共,李逵對宋江又極其忠誠,極其崇拜??雌饋?,宋江鴆殺李逵讓人始料不及,但綜觀全文分析小說主人公的形象及結合時代觀念、作者的矛盾心理,李逵的被毒殺又是必然的。

一、宋江、李逵非同路人

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水滸傳》作為文學作品同樣如此。它在反映人物對立的沖突時,集中地反映在宋江、李逵身上。他倆無論是出身、文化教養還是人生追求方面都存在著差異。

(一)二人的出身及文化教養不同

宋江在鄆城縣做押司,日常又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小說中二十二回中又說“他是個莊農之家”,可見宋江有田產,同時又有錢周濟他人,由此可以看出宋江出身富戶,生活地位至少處于農民的上層。小說中又說宋江是一名刀筆小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具有儒家高度評價的忠、孝、信、義的美德。由此看,宋江是一個上與統治階級有關聯,下與廣大人民有密切關系的人物。

李逵出身貧苦農民,由于在鄉中打死了人,逃命在外,他又在戴宗那里做了一名小牢子,過著低下的貧苦生活。由于出身貧農,他沒有受過傳統的文化教育,是一個文盲、大老粗。他粗魯、糊涂、不知法度、不管禮法。他做事直率,沒有半點虛偽之態,他對自己弟兄和受苦的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丶医永夏?,老母卻被老虎吃掉,于是他殺了四虎。他粗魯中也有可愛之處。在枯井中救盧俊義害怕別人把他留在井中;戴宗不讓他吃葷,他偏吃,吃了之后戴宗就三番五次折騰他,他完全信以為真。他做事直率,沒有半點虛偽之態。他一生憨直、一生存真、心口如一,他對自己弟兄和受苦的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他也有缺點:嗜殺如狂,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惹出禍事卻讓別人收拾攤子。

(二)二人的人生追求不同

宋江一直是個“官迷”。由于受傳統儒學思想的影響,宋江有著對功名富貴的強烈追求。小說三十二回中他的一席為武松前途謀劃的肺腑之言,把宋江的人生追求充分顯露出來。他的最高理想是封妻蔭子,青史留名。為了他的理想他一直用委曲求全、屈中求伸的策略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一坐上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就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隨著義軍的壯大,他把義軍的勝利當作換取招安的資本,完全執行起上山之前他為武松的謀劃。七十一回中,菊花會上他明確提出了招安的期望,希望做國家的臣子。在魯智深擒方臘之后,宋江勸魯智深回京奏聞朝廷,可以還俗為官,在京師圖個封妻蔭子、光宗耀祖,以報答父母勤勞之恩??傊?,宋江一生致力于對功名富貴的追求。

李逵一生追求“快活”。他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快活”二字。他屠殺了扈三娘一家后說殺的快活。他出身貧苦農民,生活在封建社會的底層,直接感受到了社會的黑暗和罪惡,本能地具備了對官府本性的清醒認識。他骨子里的反叛精神最徹底,“殺去東京,奪了鳥位”是他最了不得的反抗吶喊,這在當時是很激進的,反映了農民中少部分人的政治理想。李逵一直與宋江追求招安的綱領做斗爭。宋江和李逵以“義”為基礎聚合在一起,“義”將他們許多的差異暫時掩蓋住了。待到義軍勢力壯大,宋江求招安的愿望愈加強烈起來,宋江與李逵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加深。從頭到尾,李逵始終沒有對招安表示過贊成。每次宋江提出招安的話題,他總是站出來唱反調。季羨林曾說“建立新社會的農民空想和推翻腐朽王朝的現實要求,是李逵反抗精神的主要標志”。

宋江力求招安,追求功名富貴,而李逵反對招安,什么事都追求“快活”二字。由此看,宋江、李逵二人的人生追求截然不同。李逵成了宋江追求功名富貴路上的絆腳石,宋江一直想除掉李逵,直到臨死時才得以實現。

二、宋江、李逵性格的悲劇性

宋江出身小吏,有著過人的機智,高超的領導才能,但是受封建正統觀念的影響,入仕思想嚴重,造就了自己和眾位兄弟的悲慘結局。

(一)小吏出身的卑微感

我們通常官吏并提,實際上自宋代以后,“官”和“吏”兩者的社會地位差距越來越大,在當時“吏員在統治者內部是處在邊緣地位的”。從宋朝歷史看,官是士人,吏是庶民;官可以升遷,可以封妻蔭子,吏一般情況下沒有升官,封妻蔭子的資格。宋江由于篤信儒教,他身上沾染了奴性的自卑的心理。他對自己出身小吏,犯罪在逃的身份有著自知之明,即使他在以后做了義軍領袖,仍沒改掉他小吏出身留給他的卑微感。卑微感在他時常的語言中表現便是開口閉口“小人不才,自小學吏”,“宋江鄙猥小吏,無才無學”等。在行為動作上時常表現出懦弱、奴顏婢膝的猥瑣形態,時常納頭便拜,口稱“死罪”。作為義軍領袖,他雖滿腹良謀,但卻胸無大志,只求封妻蔭子,青史留名,但當時的所處的環境阻礙他的人生追求,這就“注定了宋江孤獨的一生,注定了宋江殉道者的結局”。

(二)兩重性的悲劇性格

宋江的一生,充斥著矛盾、充斥著痛苦。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從思想和行為上他都遵循著圣人的教誨,但儒家是積極人世,富有功利取向的。小說前七十回主要寫宋江的“義”,正是他的“義”,使他傾向反抗,不滿現實,但他所行之“義”是以不觸犯封建統治為前提的“義”。七十回之后主要寫他的“忠”,但“忠”和“義”又是對立的兩種思想,這就使宋江處于兩難境地?!爸摇币恢敝鲗е傲x”,使宋江最后利用“義”讓眾多兄弟成了他“忠”的犧牲品。由此可以看出“他終究沒有看破名利,終究不能擺脫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無法從內心的矛盾與痛苦中解脫出來”。他不擇手段地賺取一些弟兄上山,為了賺取秦明,他定計害死了秦明一家老少。他救了晁蓋卻害了何進,楊志以及對宋江最好的知縣。但在平方臘一戰中,眾兄弟一個個犧牲,他又肝腸寸斷,傷心不已,悲痛常常使他痛哭流涕。他不想做個不忠不孝的人,但他最后還是做了。然而,他又想得到寬恕、赦免。立了奇功后卻不得重用,但他仍不改“與國家出力”的初衷,直到喝下毒酒,生命將近時刻,他還不忘說:“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他又在臨死之前讓李逵喝下毒酒,說是害怕李逵起來造反,怕壞了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名,真可謂愚忠。

宋江幻想通過招安這條路來達到自己的理想,但卻葬送了許多兄弟??梢钥闯鏊且晃弧霸谛袆又芯桶讶寮宜枷胫凶袷氐燃壷刃虻闹揖葡虿槐媸欠堑臉O端,把儒家人生態度的積極用世、百折不撓地貫徹到他人生艱苦卓絕的實踐并最終異化為執迷不悟、不擇手段的偏執狂”。

三、時代觀念的影響及作者的情感傾向

《水滸傳》是施耐庵元末明初時在前人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以北宋末年為歷史背景的文學作品。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其中所描寫的生活場景又是社會現實在作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因此分析作品中的悲劇結尾,決不能忽略時代的觀念及作者的情感傾向。

(一)時代觀念的影響

北宋時,程朱理學興起,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北宋理學代表人物為程頤、程顥兄弟二人,他們強調“君道”、“臣道”、“父道”、“子道”這樣一些封建倫理規范,認為這些都是“天理”的體現。在《水滸傳》中的宋江身上,正體現了對“理”的膜拜與服從。宋江為臣,為子的忠和孝,都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作者通過宋江之口一再宣揚“忠心報國”的思想,出于對封建正統思想的考慮,作者最后又安排宋江鴆殺了李逵,讓李逵成為宋江“忠”的犧牲品,使宋江的行為符合封建倫理規范。

(二)作者的矛盾情感傾向

作者在小說一開始,就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寫招安之前,主要歌頌了被壓迫者奮起反抗的英雄行為和起義軍粉碎鎮壓掃蕩州縣所向無敵的力量和威風。這在總體傾向上是與主流社會相對抗的,但作者又時時用符合主流社會規范的思想淡化它,顯然他的思想是矛盾的。作者通過塑造宋江與李逵這兩個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來體現他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小說中宋江一出場,作者就對他進行了贊美,把他塑造成具有儒家高度評價的忠、孝、信、義的美德的人物,顯然作者對他是肯定的。但在宋江被迫上梁山之后,作者又對他為了追求功名富貴而采取的卑劣手段進行了描寫,直到他臨死時還以李逵的性命來保全自己的清名。作者安排這一情節是為了更有力的批判宋江追求功名富貴的思想,從而顯示他對功名富貴思想的否定。作者雖肯定宋江走招安之路,認為這是洗去強盜之名的方法,但作者對統治者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有清楚的認識,因此,他對宋江迷戀富貴是持批判態度的。作者用李逵被宋江鴆殺這一鮮血淋漓的事實告訴我們:在那個腐敗不堪,黑暗絕望的朝代,封建統治階級是不可信賴的,留戀功名富貴,兇多吉少,對統治階級效忠到底,難免發生悲劇。

宋江、李逵二人剛開始以“義”為基礎相聚在一起,由于出身的不同,導致了思想、性格的差異。上梁山之后,矛盾開始突顯出來,李逵始終作為宋江招安思想的反對者出現在眾好漢之中,二人的矛盾日益尖銳,最后作者安排李逵死在宋江手下,這是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

(責任編輯:章樊)

猜你喜歡
李逵宋江水滸傳
論《水滸傳》中李逵悲劇命運的成因
讀《水滸傳》,看北宋社會風俗
真正的好漢——讀《水滸傳》有感
不打不相識
延攬人才,宋江最佳
試論《水滸傳》的道教思想
李逵的愛情
《水滸傳》(節選)教學案例
宋江為什么不殺情敵張文遠
”官迷“宋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