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財政五大“供給端”

2016-06-11 10:55徐煒
新理財·政府理財 2016年1期
關鍵詞:供給財政政府

徐煒

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財政再發力,在供給側改革中要打響“當頭炮”。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堅持既打好持久戰、又打好殲滅戰,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打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財政五大“供給端”,當好政府“理財規劃師”,促進勞動力、技術、資本、土地、管理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轉換經濟發展動力,重塑經濟增長紅利。

一、打造以強化預算約束為抓手的資金供給端

當前廣泛存在的產能過剩、供需不匹配等突出矛盾,源于大量不合格的供給主體,向市場提供了大量不合格的供給產品。財政供給資金,支持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財政也是供給端。要把財政預算從“分錢工具”轉變為“約束工具”,約束市場主體把“別人的錢”當成“自己的錢”來花,實現投入型預算向績效型預算轉變、軟財政向硬財政轉變。以預算績效目標為導向,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堅持“哪里有政府投資,哪里就有財政評審”,逐步形成涵蓋預算編制、政府采購、國庫支付、竣工決算、資產移交、績效評價等各環節的財政評審機制。堅持“哪里有公共支出,哪里就有財政評審”,既算節約賬,更算效能賬;既算經濟賬,更算社會賬;既算眼前賬,更算長遠賬,不唯減,不唯增,只唯實。將競爭機制引入財政資金分配,以競爭促績效,打破“撒胡椒面”式的平均分配方法,把有限的公共資源配置到用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刀刃上”。

二、打造以基金、股權投資為核心的資本供給端

股權、資本、基金進入實體經濟,參與實際財富創造,才是強企之本。發展政府引導基金,推動股權投資,既是當前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義,也是提升財政治理能力與效率的重要制度創新。不斷深化對基金運作規律的認識,完善體制機制,有效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在投融資中的核心作用和帶動效應,打造合格的市場供給主體,促進投資有效益、產品有市場、員工有收入、企業有利潤、政府有稅收,用有效供給滿足優質需求。緊緊圍繞支持實體經濟這條主線,以構建科學的治理結構為核心,整合競爭性領域扶持重點產業、企業、區域發展的各類專項資金,建立、用好政府產業發展引導基金,變“債權”主導為“股權”主導,用基金引基金,使社會資本加碼扶持資金杠桿,實現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加快培育優質企業,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實現發展提質增效。大力鼓勵企業創新,完善創業投融資機制,發揮好財稅政策的作用,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給予支持,培育發展天使投資,促進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推動產業基地、孵化器、大數據庫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產業綜合支撐體系建設。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財政“引力”,發揮好財政與金融的互補功能和協同效應,力推金融資源進入實體經濟,支持、促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撐能力。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促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三、打造以彌補市場失靈為基礎的政府供給端

增強政府職責,完善不同公共性層次的財政支持政策,優化政府供給結構,提高政府投資的有效性和精準度,提升增強公共產品的供給能力。

(一)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著力“補短板”。精準扶貧要精準投入,建立與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精準扶貧需求相適應的財政扶貧投入增長機制,因村因戶因人制定不同的補助標準,建立低保、五保供養標準自然調整機制,提高扶貧質量。加大對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擴大有效供給,重點解決入托難、上學難、就醫難、養老難、停車難等民生需求。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兜住兜牢人民群眾生活底線,精算平衡,合理均衡各社會主體之間的責任,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更好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器作用。堅持綠色惠民,保護生態環境,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綠色產品的政府采購政策,創新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完善轉移支付補助,注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提高綠水青山的財政保護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發展態勢。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建立“養事不養人”的機制,能由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辦;能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資金規模,堅持凡是適合采取市場化方式提供、社會力量能夠承擔的政府服務事項,都應當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的范圍。

(二)實施有利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財稅政策舉措,強力去掉無效供給。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研究、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通過兼并重組、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推動“去產能”。大力支持化解房地產庫存。加快農民工市民化,將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范圍,完善實物配租中最低收入、低收入家庭租金減免等優惠政策,擴大有效需求。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城市棚戶區改造被征收人選擇貨幣補償,刺激商品房銷售,有效“去庫存”??刂坪突獾胤秸詡鶆诊L險,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規??刂?、限額管理,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改進債券發行辦法,把地方政府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加快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機制,著力“去杠桿”。

四、打造以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為重點的市場供給端

投資一頭連著需求端,一頭連著供給端,今天的投資乃明天的產出、后天的供給。用好有效投資這個供給側改革的利器,創造有效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消費需求。統籌發揮財政政策、資金、管理、體制作用,創新、激活“撥改投”、“撥改融”、“撥改引”、“撥改買”等多元化財政投入方式,實現財政資金由直接投入向間接投入、無償撥付向股權引導撬動、零碎分散向重點扶持轉變,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機制,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資源要素從產能過剩、增長空間有限的產業中釋放出來,為“朝陽產業”輸送更多的勞動力、資金、金融和技術,打造以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為重點的市場供給端。

(一)積極培育發展新動力。設立科技獎勵基金,建立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的機制,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學技術的成果轉化率,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與附加值,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科技帶動經濟往前走。支持企業創品牌,把品牌打到國外,把市場留在國內,推動企業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對實驗過程中的新技術拉一把、扶一程,鼓勵企業多開發中高端產品、終端消費類產品,使產品能夠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引領市場需求。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科技融資擔保、知識產權質押等產品和服務。準確把握行業領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促進人力資本提升、知識增長等要素升級。

(二)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注重發揮財政政策的導向作用、財政資金的催化效應和財政“杠桿”的撬動功能,大力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推進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方向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突破性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開展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兩化深度融合試點示范,對企業關鍵崗位“機器換人”項目予以扶持,支持重點企業開展智能工廠試點,鼓勵行業龍頭企業打造互聯網工廠。

(三)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當下服務業發展的根本瓶頸,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給不足。教育、醫療、旅游、金融等服務消費,適合市場需要的供給資源嚴重缺少,造成壟斷、價高、服務不好等諸多問題。另外,長期以來稅收、土地、資源價格等相關機制都是注重鼓勵工業發展的,服務業發展的成本較高,而且在市場準入方面存在“玻璃門”、“彈簧門”等障礙。要降低服務業發展門檻,加大力度扶持服務業,增加服務供給主體。正如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所指出的,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放寬市場準入,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圍繞居民和家庭服務、健康、養老、旅游、體育、文化等,落實財政支持政策,促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豐富服務產品有效供給,創新服務方式,滿足多層次服務需求。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營造良好生活消費環境、重視服務業發展。落實小微企業、創新型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按照中央財政的部署,適時推進醫療、養老等行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試點,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嚴格落實公益性捐贈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進一步簡化公益性捐贈所得稅稅前扣除流程。健全政府采購政策體系,逐步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支持民辦社會事業、創新產品和服務、綠色產品等發展。大力鼓勵傳統服務業發展電子商務,對流通企業“電商換市”項目予以扶持,支持商業龍頭企業打造互聯網商場。積極順應和把握消費升級大趨勢,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強化財稅支持政策對社會資金流向的引導,將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農村消費和品質提升型消費六大領域,作為消費升級的重點領域和方向,鼓勵市場主體提高產品質量、擴大新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服務業10大產業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形成發展新動力,提高發展質量、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激活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五、打造以服務企業降本增效為動力的政策供給端

消減行政、稅收、融資等供給約束,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思想。積極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幫助企業“降成本”。進一步加快簡政放權步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破除壟斷,優化發展環境,為創新創業清障搭臺,讓市場活起來。落實好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維護市場統一,涵養稅源,增強經濟穩定增長的發展后勁。與稅收相比,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非稅收入門類龐雜、名義繁多、征收管理混亂。當務之急是“正稅清費”,降低企業綜合負擔。既要對各類收費項目進行全面清理,也要明確政府性基金的征收目的、征收金額、征收時限,建立定期評估與退出機制。

猜你喜歡
供給財政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一圖帶你讀懂供給側改革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縣財政吃緊 很擔憂錢從哪里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