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精神努力建設中國一流和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016-06-12 20:13
云南教育·視界(綜合) 2016年3期
關鍵詞:研究生學科建設

《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發布實施5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云南大學牢牢抓住“211工程”三期和中西部高?!盎A能力建設工程”“提升綜合實力工程”建設的契機,以體制機制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動力,以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深入推進了“綜合創新戰略”“人才強校戰略”等,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科研水平、服務能力和國際化、現代化水平,完成了“十二五”規劃既定的發展目標,實現了學校的又好又快發展。

1.學科建設水平全面提升

學校按照“鞏固文理,完善管理,發展工學,拓展醫農”的學科建設思路,不斷完善學科建設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學科建設水平。

實施高水平學科建設計劃,全力實施學科建設“三五工程”,即打造五大學科高地,建成五大學科集群,培育五大學科新優勢,致力于建設一批高水平學科。通過建設,實現微生物學、化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民族學、政治學、生態學、微生物學4個學科進入國家學科評估排名前10。

繼續實施基礎學科振興計劃,加大基礎學科建設投入,引進和培養了一批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和學術團隊,產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實現了在基礎學科領域內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的全覆蓋。繼續推進學科區域建設,形成了“生物學—特色資源利用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醫學—農學”“民族學—社會學—民族文化產業管理學”和“中國史—國際關系—中國邊疆學”三大學科區域的建設新格局;啟動了國際關系大學科群建設,整合校內現有學科資源,文理并進,構建全國體量最大的國際關系學科體系。

2.本科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學校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管理,創新教學機制,穩步提高了本科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是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形成了涵蓋11大學科門類、89個本科專業,新增3個小語種專業,形成“?! 獓摇比壴圏c專業綜合改革體系。二是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彈性學制。三是深化通識教育改革,嚴控教學質量,引進優質教學資源,保持開課數量穩中有升。四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成立了“云南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五是探索拔尖學生培養模式,加大了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創新實驗區的建設與改革力度。六是推進了聯合培養、協同育人,同國內外高校開展聯合培養、協同育人。七是探索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不斷擴大自主招生規模。2012年,學校被教育部列入內地63所對港免試招生普通高等學校之一。

全面實施“質量工程”。一是加強專業建設,依托現有的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省級特色專業,著力打造具有學校特色、體現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特色學科專業群。二是加強課程建設,通過1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和33門省級精品課程的示范作用帶動課程建設的全面發展,建設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平臺。三是加強教學團隊建設,依托4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和11個省級教學團隊,開展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四是加強實驗實習基地建設,現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國家級野外綜合實習基地1個、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269個,獲得國家級和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近100項。

3.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長足發展

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取得長足發展,學位授權體系不斷優化,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學位授權體系日益優化。與2010年相比,新增1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36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4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和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10個一級省級立項建設學位授權學科,實現了基礎學科領域內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全覆蓋、學術型學位與專業學位全面發展。

研究生培養規模穩步擴大。學?,F有博士研究生934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7 103人、在職碩士研究生6 777人、外國留學生160人,博士生、碩士生的比例趨于0.1∶1,研究生與本科生比例趨于1∶1。

“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深入推進。民族學、人類學“全國研究生暑期學?!边B續4年入選教育部“全國研究生學術交流”平臺項目,法律碩士、MBA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圓滿完成。立項建設14部研究生優秀教材、15門研究生精品課程,遴選9名博士生進行優秀博士論文培育。

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一是修訂了研究生培養方案,以學科發展需要和研究生能力提升要求設置專業課程。二是完善了研究生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出臺研究生國際交流與合作管理規定,利用區位優勢,與紅河學院等合作招收留學生。三是制(修)訂了一系列研究生獎助學金制度,嚴把獎助學金評審公示關。四是健全了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嚴把學位授予關。五是完善了導師管理制度,嚴格導師遴選與招生。

4.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十二五”期間,學校圍繞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建設需求,依托重大項目研究,加大了技術創新力度,學??萍紕撔滤胶蜕鐣漳芰︼@著增強。

參與國家科技創新。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研究領域,學校承擔了國家“973”、國家基金重大計劃及重點科技項目近10項,資助經費1.4億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74項,資助經費2億元;獲省部級科技獎25項,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獲各級各類項目865項,立項總經費0.62億元,其中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98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48項;獲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4項,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獎9項;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54項。

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新建各類科研平臺15個。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成立中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云南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和肯尼亞非洲經濟研究所首批入選“中非智庫10+10合作伙伴計劃”,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獲批建設,3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獲準設立。

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國家水專項重大項目、陽宗海砷污染治理等一大批科研成果較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共出版5種藍皮書服務于相關部門決策。累計發表研究咨詢報告151份,被教育部相關司(局)采納2份,評優3份,獲省部級領導批示4份。另外,滇西發展研究中心系列成果較好地服務于教育部滇西片區發展與扶貧攻堅工作。

5.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

學校以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為重點,抓住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引進、留住、用好”四個重要環節,著力提升師資隊伍水平,取得了明顯成效。

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在師資規模上,學?,F有教職工2 870人,其中在編教學、科研人員1 750人,師生比低于1∶16;在學歷結構上,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75.73%,具有博士學歷的比例為54.35%;在職稱結構上,教授、副教授占教師比例的 53.8%;在學緣結構上,在校外完成半年以上進修或完成研究生學歷(學位)教育的教師已達60%,有國外留學、訪問和研究經歷的教學科研隊伍顯著增加。

師資隊伍建設內容不斷深化。大力實施學術領軍人物和優秀學科帶頭人引進和培養計劃等師資隊伍建設計劃,成效明顯。新增“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科技領軍人才計劃2人,新增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2人等;引進包括優秀學科帶頭人、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在內的各類優秀人才35人;1個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4個團隊入選省創新團隊。

師資隊伍建設環境不斷改善。把師德建設與“三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完善了學術評價機制和學術懲戒制度,加強了教師學術道德和職業道德。重視教師發展,加大了中青年教師培養力度,不斷改善教職工待遇和工作條件,讓教師能夠潛心治學、專心育人。

6.國際化進程加快

學校發揮多學科優勢和區位優勢,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質量地推進了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快了國際化進程。

留學生教育和漢語國際推廣繼續推進。留學生招收規模在擴大,培養層次在提高,目前有在校留學生1 000余人。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在深化,現有的3所孔子學院(學堂)運行良好,基本實現從漢語教學轉向漢語教學與研究并重,多次獲得國家漢辦表彰。

國際合作與交流領域不斷拓寬。國際合作辦學進展順利,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建設“香山大學”項目正在推進,與法國蒙彼利埃高等商學院等數個海外聯合培養項目進展順利。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學生規模不斷擴大,有長短期海外交流項目35個,每年派出學生人數達150余人。

教師隊伍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利用國家公派出國項目,累計出國境進修學習的教師和管理干部達60余人。做好了引智工作,新增泰語、越南語、緬語外籍專家和教師6人,年均聘請外籍專家70余人次。

區域性國際科學文化交流中心正在形成。承辦了教育部援外培訓項目,迎接了美國“春暉計劃”代表團到校訪問,舉辦了“東盟—中國青年關愛與共享活動”等。

7.優秀大學文化建設持續推進

學校圍繞建設優秀大學文化目標,營造人文氛圍,建設優良校風,弘揚主旋律,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文化價值建設持續推進。一是傳承獨具特色的云大文化,出版了《云大老檔案》等系列歷史文化叢書,在《光明日報》等報刊刊登了100余篇云大歷史文化主題文章。二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了“弘揚傳統美德、踐行當代價值”主題活動,舉辦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大講壇,弘揚尊師美德和中華孝道。三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辦學育人的全過程。

文化載體不斷豐富,文化符號建設得到加強。打造老校區為文化精品校園,做好老校區以及老校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維護、修繕、改造工作,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2012年,中央電視臺把學校評為中國最美的六所大學之一。

營造校園文化環境,規范師生文化行為。加強了老校區、呈貢校區的綠化、美化工作,實現建筑形體與自然生態環境的融合,發揮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輿論陣地建設加強。舉辦了“東陸高端學術論壇”“西南論壇”等高水平講座論壇。加強了校報、網絡、校園廣播等輿論陣地建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

8.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學校多渠道擴大辦學資源,推進校區建設和管理,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校區功能布局,強化優質資源共享,辦學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校區建設不斷加快,功能布局日漸合理。目前,呈貢校區已完成一期建設面積60.75萬平方米,其中56萬平方米的教學生活設施如期投入使用。加快了校本部的改造工作,出售空置公有住房解決部分教職工住宿問題。

籌資能力和資源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在籌資能力方面,年度辦學經費年均增長25%以上,遠遠高于8%的規劃目標,自2012年起即實現年度辦學總經費達10億元的發展目標,保證了學校建設與發展的資金需求。

“數字云大”建設有序推進。建設新一代校園網,加強了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校園網有線無線接入全覆蓋和新老校區雙核心、雙鏈路,提高了網絡和數據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建設綠色數據中心,開展了與復旦跨區域存儲系統項目,實現校內軟硬件資源共享,提升數據中心服務能力。加強了應用系統和教學科研資源建設,持續改善了師生校園信息化應用系統。

文獻資源建設大幅提升。當前,學校館藏紙質文獻總量288.64萬冊,中外文電子圖書73.82萬冊,有中外文數據庫23個,文獻總量合計362.46萬冊,完成館藏圖書350萬冊的發展目標,與“十一五”末相比,新增紙質文獻29萬余冊、數據庫8個、電子圖書近20萬種/冊,較好地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文獻資源保障。

校園安全保障體系和后勤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捌桨残@”建設取得實效,已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工作體系。實施了“師生滿意工程”和“質量提升工程”,注重節能和安全,后勤保障服務質量穩步提高,后勤管理效益穩步增長。

9.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日益深化

學校深化了以目標責任制為核心的學院制建設,推進了依法治校,提高了辦學績效,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取得實效。

以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為目標,學校不斷深化以目標責任制為核心的學院制建設,改革創新學校的教學、科研、人事分配等制度,不斷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和運行體制與機制,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制定了《云南大學章程》,成為學校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關鍵舉措;完善了學校法律顧問制度,強化了紀檢監審部門執法執紀制度,提升了學校知識產權的管理、保護、開發與利用水平。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了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了統一戰線和群團組織的優勢和作用。

進一步推進了與學院制建設相適應的財務管理改革,提升了學校財務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進一步理清了執法監察、廉政監察、效能監察、政務公開和糾風“五位一體”的監察工作思路,在人、財、物(資產、采購招標等)、基建等重點領域、重點部位等方面著力開展了監察工作。繼續推進了節約型校園建設,強化制度建設和過程管理,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學校建筑面積能耗顯著下降。繼續推進了校辦產業和學校附屬單位的管理體制改革,出版社實現了改制,投管公司效益在改善,附中與外語學校逐步走向合并辦學,校醫院不斷提升了服務能力。

猜你喜歡
研究生學科建設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寒露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伍小東研究生作品選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選登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沈銘存研究生作品選
“超學科”來啦
學生獲獎及學科競賽
城市雕塑是一項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