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取多種手段打造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2016-06-14 00:30肖運鋒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6年12期
關鍵詞:教學現狀手段高中

肖運鋒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在我國現在越來越重視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現在教育的方式越來越多,打造信息技術高校課堂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關注。其中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是我國信息教育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這項教育手段也是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國師生素養的重要途徑。采用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這項教育改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為了可以更好地培養高中生的信息素養,從而可以更好地對學生的價值觀、情感態度以及學習的方式方法進行培養。信息教育技術在很大的程度上對我國的教育產生了影響。該文就是簡單的對打造高中信息高效課堂進行闡述,分析了我國現代化教育的現狀。

關鍵詞:高中;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手段;教學現狀;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2-0160-02

21世紀的中國是一個偉大復興的時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整個世界都處在大變革的時期,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的趨向越來越明顯,科學技術也是在不斷地發展當中。為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就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學習,還有生活工作的方式,從而有效地促進人們進入到信息社會當中。人們一旦進入到信息社會當中就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來獲取更多豐富的資源,從而提升人們的工作和學習的效率,最終提升人們的工作生活質量,所以我們必須把信息技術的教育作為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

從古至今,我國歷來非常重視教育,國家領導人都是將教育放在國家的重要位置,并根據我國的當前國情來制定適合的教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正在大力培養一些創新、復合型人才。在20世紀的時,國家對教育模式進行一次大型的改革,這次改革從多個方面,比如: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以及教育評價等。而通過信息技術來進行的教學改革也是這次改革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這次改革當中我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就為了可以更好地對高中生的信息素養進行全面的培養和提高。也就是讓學生通過一些信息技術課程來對信息技術的原理進行了解,最終提升學生們的操作水平,同時促進高中生可以養成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我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也就是分為必修還有選修,在這兩個部分當中,必修的部分就是信息技術基礎,即對學生們的信息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而第二個部分也就是選修部分,即培養學生們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及數據的管理等五個板塊。

1 國內外的現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信息技術水平在不斷的提升,這意味著我國的信息時代已經來臨。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們也開始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了一個重點。信息技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在于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課程是一種提高師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渠道,它有效的為其他學科提供了信息化教育的服務。所以說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也是信息技術教育的重點。

在美國,信息技術化教育水平一直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在美國信息技術化教育有著兩個非常重要的名詞:即信息技術和信息素養。當時提出信息素養最早的是當時美國信息產業的主席Paul Zurkowski。他對于信息素養的定義為運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對當時存在的一系列的問題進行解決。在20世紀的時候美國公布一個關于信息技術報告時要求人們要辯證地看待信息技術這一詞,讓人們了解到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要求人們可以看到它具有優勢的一面,同時也要求人們可以看到它不利的一面,從而有效地促使人們正確的運用它。

在英國首次提出加強信息技術化教育是在1999年的時候,它強調要采取這項技術促進學生們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培養學生們之間的合作能力以及對于信息主動獲取的能力。

在我國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我國在教育方面也有著非常大的改革。中國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從20世紀80年代進入到了實驗階段,在20世紀90年代末才正式進入普及。在2000年的10月,我國教育部正式針對我國中小學信息教育提出了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以及規劃。2003年的2月開始針對高中生制定了信息技術課程。從此以后我國的信息技術化教育得到了普遍的關注,并取得不錯的成績。

2 新課程下的教育現狀

2.1 教學方式單一、陳舊

相對于其他學科,信息技術化教育是一門新興學科,在教育之初信息技術化教育的重點在于計算機基礎知識以及對計算機軟件功能的基本介紹。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在教授學生的時候都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雖然在后面進行教學的時候出現了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但是在課堂上還是以老師為主導,先進行演示示范后再進行操作,學生們會按照老師預先設計好的步驟再進行操作和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會使得課堂氣氛非常壓抑。從效果方面來看這樣的教學方式在較大程度上對學生們的思維進行了禁錮,導致學生們一直處于被動的接收狀態,不利于學生的自由發展。如果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權都過于集中在教師手中則不僅教師教學費力,而且學生也會索然無味,對所學習的內容印象不深,經常出現邊學邊忘,“左耳朵進右耳多出” 的情況。

2.2 學校將考試放在第一,沒有進行深入研究

從古至今,我國的教育模式大部分都是“應試教育”。學生們進行學習多是為了應付考試。在我國中小學的教育體系中,教學目的有著較大的功利性,也就是學校所追求的升學率以及過線率。即使是新興教學信息技術這一門學科也不例外。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們大部分都是以考試題作為教學的中心,針對練習進行知識的講解,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有效地提升其升學率。這樣的弊端就是對新的學科以及新的教材的研究不充分,甚至不采用新的教法來進行教學。

2.3 對教學的進度關注度不夠,缺乏針對性

在現在的教學當中,各個中小學的領導們為了可以奪得更好的生源,提升自己學校的升學率,對待非高考科目的重視度不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對這些科目的教學課時進行縮減。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們教學任務時間任務非常繁重,甚至僅能按照提綱進行講述,對于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關注度不夠。學生們的學習質量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所以在進行義務教育的時候學生們是否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對于進行高中信息技術的學科教學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例如,學生們獲得知識的途徑、地區義務教育的程度或者是家庭背景和家庭條件的差距導致了我國中小學學生在進行信息技術學習程度有著較大差距。與此同時,每個學生在學習能力上也有著較大的不同,在這個時候如果教師們沒有對學習情況有著徹底的分析,但是學生之間的差距又過于明顯,最終導致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缺乏相應的針對性。一些程度較好的學生會出現“吃不飽”的現象,但是有些學生則存在學不會的問題。另外,大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受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僅僅注重知識的教授,卻沒有注意到學生們對于知識的吸收和利用。學生們在聽課的過程有時候也是不知所云,無法對教師所講述的知識進行理解和歸納長期下去,就會導致學生們對信息技術的教學課程失去信心和興趣,造成了學習好的學生不愿意上這門課,學習程度較低的學生們在上課的時候出現搗亂的局面,最終影響整個學科的教學質量。

3 針對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對策

在新課程教學方式的引導下要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學老師在旁進行引導,為學生們在課堂上建立一套相對于和諧寬松的空間。通過調查發現,目前信息技術這一門學科的教學工作和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分歧,造成這一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客觀條件,也就是硬件設施太落后,這一方面需要上級領導重視和部門資金上的支持。二是主觀上信息學科教師沒有從自身出發,對自身的教學進行改良。

3.1 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

高中信息技術這一門學科在新課標的改革下定位對學生們的信息素養進行全面的培養和提升。在進行課堂授課時教師們需要對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以及情感與態度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學科教學目標的確定。作為學科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身所承擔的重任,為學生建立一套正確的教育觀,將學生們培養為可以良好適應社會的創新型人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讓教師們清楚地認識到三點變化:

1)新舊課程的變化

教材是教師們對學生進行授課的一個參考依據,其目的就是要體現教師們在進行學科教育學時所需要達到的目標,所以,教師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對教材進行通讀,并且良好地理解教材當中教育教學理念的實質,從而更好地運用新教育教學理念對學生們進行授課。

2)知識構成的變化

新課標要求教師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和教師要產生互動性。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對學生的能動性進行培養和提升。采用互動的模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們在這種互動的模式下產生新的思路,從而在這個過程中迸發出意想不到的新知識。所以,教師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認識到書本上的內容是“死”的,教材僅僅只能作為一種參考載體來進行使用,而在授課的時候內容則需要具有動態性,需要教師們不斷創造和挖掘。

3)師生定位的變化

隨著教育的改革,在新課標的帶領下課程要求教師們進行角色改變。在傳統模式下,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們只能被動地進行接收?,F在反之,在課堂上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改變傳統教師眼里學生不如教師這一心理,在教學過程中由重視“教”改變為重視“學”,教師們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了解學生們的學習進度,這才是更好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重點所在。

3.2 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完成教學模式以及師生角色之間的轉化,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新課標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教學綜合能力以及專業素養能力期待提升。在新課程背景下為了能夠更好地勝任教學工作,成為一名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那么教師就必須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完善和提升,充實自己,提升教學能力才能夠做到與時俱進,為社會教育出一批可以良好適應社會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對于教育這一方面的重視也是越來越大。為了可以更好地在新課標背景下提升現在的教師教學現狀,教育部和各級教育機構和學校都要重視,對教師進行培訓與再學習,讓教師們認清楚新課標本身的變化,轉化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的傳統觀念,學會有效地通過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對課程進行構建和設計,從而做到對課堂教學的優化。

參考文獻:

[1] 連秀麗. 高效課堂視角下普通高中課堂管理改進策略研究[D]. 沈陽師范大學, 2012.

[2] 陸書英.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 2012.

[3] 黃陽. 社會網絡視域下徐州市信息技術教師知識管理研究[D]. 江蘇師范大學, 2012.

[4]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年總目錄(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3(1).

[5] 楊瑩.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 2014.

[6] 潘利嬪. 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D]. 廣西師范大學, 2014.

[7] 王麗娜. 高中世界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運用探析[D]. 蘇州大學, 2011.

[8] 潘高子. 構建高效課堂的中學化學特級教師教學機智的研究[D]. 揚州大學, 2014.

[9] 李明. 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整合策略的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 2009.

[10] 石芹.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學業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D]. 山東師范大學, 2010.

猜你喜歡
教學現狀手段高中
創新執法手段,提升執法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現狀與改進對策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邏輯接續及其表達手段
臨機的手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