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時代下政府如何破解“塔西佗陷阱”的對策剖析

2016-06-17 15:08王亞慶
2016年15期
關鍵詞:政府公信力自媒體時代

王亞慶

摘要:自媒體時代開啟了平民的話語權,使公眾從客體變為主體,這一定程度上會推動公眾政治參與的進程,相應政府在網絡治理中帶來一些挑戰。探討在“自媒體”時代下如何避免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同時,政府也應以自身的主動變革來適應新的時代。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塔西佗陷阱;政府公信力

一、 相關概念界定

(一)“塔西佗陷阱”概念界定。古羅馬時期普塔西佗在其《歷史》一書中提到 “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痹谶M入中國以后,人們普遍認為“當政府失去公信力時,不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而引起人們的厭惡”稱之為“塔西佗陷阱”。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賴于社會成員對普遍性的行為規范和網絡的認可而賦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會秩序。政府作為一個為社會成員提供普遍服務的組織,其公信力程度通過政府履行其職責的一切行為反映出來,實際上是公眾對政府履行其職責情況的評價。政府公信力判斷標準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一是負責任的政府、二是以公民為本位的服務型政府、三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四是透明的政府。

(二)“自媒體”概念界定。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于2003年7月發布了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聯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里面對“自媒體”下了一個定義:“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焙喲灾?,即公民用以發布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事件的載體,如博客、微博、微信、論壇等網絡社區。蘇偉剛認為自媒體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的輿論工具,正在竭盡全力與傳統媒體工具進行正和博弈??梢?,自媒體是個體即時通過互聯網交互平臺,提供、分享、發表新聞和看法的一種交往途徑和傳播方式?!白悦襟w”具有六大特點:1、平民化、個性化。2、門檻低、運作簡單。3、交互性強、傳播迅速。4、良莠不齊。5、可信度低。6、相關法律不規范。

二、“自媒體”時代下引發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的主要原因

(一)網絡負面效應的漫延?!白悦襟w”門檻低、運作簡單。不需要你投入任何成本和專業技術知識。在“自媒體”迅速發展的同時也給政府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網絡社會從微觀個例上反映社會問題,只有符合網民“胃口”的社會問題才會有針對性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引發社會爭議。產生的社會負面效應主要包括:一是擴大效應。網絡社會各種信息的真實度和可信度不高,有的是斷章取義看到現象而看不到本質。一些不真實、不適當的網絡信息一旦廣泛傳播,開始誤導民眾、蠱惑人心、主導輿論,將一日常網絡事件推波助瀾擴大為網絡暴力事件,網絡中彌漫著非理性的社會情緒。二是腐蝕效應。媒體為了吸引公眾眼球,增加點擊率和經濟收入,會刻意擴大報道、發表過激言論,導致錯誤觀點占據網絡主導地位。

(二)“民間”輿論場與“官方”輿論場的對峙。網絡社會沒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任何時間和地點,我們都可以經營自己的“媒體”, 信息能夠迅速地傳播,時效性大大的增強。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民間”輿論場,自下而上進行訴求表達?!懊耖g”輿論場注重貪污腐敗、貧富差距、社會保障、住房困難、城鄉差距等民眾關心的社會公共話題。同時也存在著自上而下主動宣傳國家大政方針等重大題材信息的“官方”輿論場。兩個不同主體之間宣傳從內容到形式截然不同,這兩種輿論場之間產生相互作用,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進而產生話語主導權的對峙與博弈。由于立場和觀點的不同,兩個輿論場在網絡社會中時常發生沖突,致使政府無法真正理解民眾的“心聲”,民眾無法真正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

(三)客觀環境中政府行為失范。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公共決策系統不健全,制度監督體系和制度糾錯機制不完善。其表現:一是政策制定的隨意性。我國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往往缺乏綜合性、系統性和長遠性考慮,甚至依靠一把手的主觀臆斷。長此以往也造成了公眾對政府出臺的新政策的不信任。二是政務信息不透明。在“自媒體”時代下,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日趨多樣化,信息內容豐富,但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對政務信息遮遮掩掩,特別是在群體性事件,和責任事故時常欺騙和隱瞞,欲蓋彌彰削弱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三是政府工作人員作風不正不實。一些黨員干部仍舊存在特權思想,把做官當官作視為個人成就的體現和發財致富的渠道,把權力變成了謀取私利的工具,對群眾需求推諉扯皮、故意刁難、吃拿卡要。

三、政府走出“塔西佗陷阱”的路徑選擇

(一)優化網絡信息管理。政府在引導輿論的過程中,要認識自媒體傳播的特點和規律,改變傳統輿論引導中注重“灌輸”的局面,要實現教育方式和手段的轉變。從“高大上”的理論宣傳到“接地氣”的大眾化宣傳,使公眾自愿接受政府引導輿論。同時依據“自媒體”自身特點,可以把不良信息劃分為低俗信息、虛假信息、違法信息三類,分別予以不同的管理策略:低俗信息,重在引導,積極主動與網絡“意見領袖”溝通,平等對話,正確引導網民思想回歸事情真相,回歸現實;虛假信息,重在澄清,政府和權威媒體要主動及時揭穿謊言、披露真相、坦誠以待;違法信息,重在打擊,動員網民舉報,發動網站抵制,實質惡劣者則移交給司法機關,依法凈化網絡輿論環境?!按送?,要從整體上控制不良信息的肆意傳播,必須從管理和控制搜索引擎、主流網絡媒體和電信運行商等是關鍵點,使其始終保持網絡輿論的正確方向,潛移默化地影響網民思想,防止消極群體心理的形成”。使其真正發揮“減震器”、“安全閥”的作用。

(二)消弭現實鴻溝,實現“兩個輿論”的良性互動。增進“兩個輿論”的良性互動,是關系到社會政治經濟的穩定與否,只有坦誠的信息公開,才能有效地制止不良信息的傳播,凈化網絡環境,讓公眾更加理性,增加對政府的公信力,使其真正實現“政府為民,民擁政府”和諧局面。在“自媒體”時代下實現了各個階層之間、群體之間的交際和聯通,政府在網絡社會中充分認識到每個公眾個體的存在,通過與公眾交流,形成“互視、互動、互助”的局面,這樣有利于政府職能的轉變和信息公開。在“自媒體”時代下,要求行政系統信息公開公眾的視野之中,消除了公眾對政府執政權力的神秘感。政府用于“自媒體”進行輿論宣傳類似于電子公告版,進一步推進了政府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化,而政務信息公開力度的提高將進一步優化網絡環境,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三)轉變政府工作作風,培養大批網絡技術應用人才。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必須提高依法行政意識,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法律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在行政行為觸犯法律法規時就必須啟動相應糾錯機制和處罰機制,維護政府的良好形象。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黨員干部來講,其行為舉止直接代表政府形象,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牢記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規范用權的意識,以維護和增進公共利益為主要工作目標。切實把權力用在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上。其次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領導能力與道德水平,塑造話語形象,以心平氣和的神態和良好的服務態度,實現各級政府對上和對下負責的有機統一。最后完善公共權力的監督制約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確保行政行為的公平、公正、廉潔、高效,從根本上了杜絕網絡社會中不良信息的來源。(作者單位:中共四川省委黨校)

參考文獻:

[1][古羅馬]普布里烏斯克奈里烏斯·塔西佗·歷史[M].王以鑄,崔妙因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7.7.

[2]楊妍.自媒體時代政府如何應對微博傳播中的“塔西佗陷阱”[J].中國行政管理,2012,5.

[3]汪玉凱:運用互聯網原則管理互聯網[N]. 光明日報,2009-7-8(4).

猜你喜歡
政府公信力自媒體時代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對策思考
自媒體時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發展研究
自媒體時代下廣播的發展現狀
政府公信力的提高與評價實證研究
網絡輿情視域下政府公信力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