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鄉鎮文化站如何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2016-06-17 17:01王靜菊
2016年15期
關鍵詞:文化站保護文化遺產

王靜菊

摘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遺產是文化存在的載體,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自己的民族之魂。鄉鎮文化站是接觸文化遺產的前沿,如何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履行部門職能重要工作之一。

關鍵詞:文化站;文化遺產;保護

鄉鎮綜合文化站是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辦發〔2005〕27號)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的為豐富農村文化而建設的文化站①。在工作中,鄉鎮文化站具有搜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促進鄉村特色文化發展的職能。根據鄉鎮文化站的工作職能,本文擬在大力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的政策指導下,探討如何從事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一、 提高認識,掌握文化遺產的內涵和外延

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②。根據文化遺產的定義,作為鄉鎮文化工作者,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物質文化遺產即轄區內存在的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文學、傳統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傳統技藝、醫藥、歷法、禮儀、節慶、體育、游藝等傳統的民族民間文化。

二、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

作為鄉鎮文化站,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工作是大力宣傳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法規。目前我國的文化遺產流失嚴重,可移動文物非法買賣現象屢禁不止,古墓葬被盜現象時有發生,不可移動文物、古建筑、文化遺址破壞嚴重。尤其一些文化價值較高的古民居、古墓被認為破壞,侵占為良田和建筑用地,致使大量的文化遺產消失給整個國家和民族帶來了不可估計的損失。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面臨著逐漸消亡厄運,一是很多傳統的老手藝、民族語言、民族歌舞樂、民族服飾、民俗等文化無人傳承,正在以驚人的數量在消失;二是很多傳統古村落在大拆大建中消失。這些文化厄運的背后,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轄區內人群缺乏對文化遺產的認識,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的不了解。這就需要各級部門加強對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宣傳,對法律法規的宣傳。鄉鎮文化站面對的是最基層的廣大群眾,這些群體人員構成復雜,文化程度參差不齊,且處于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的狀態。需要文化站工作對各個村組、社區進行大力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和相關法律的認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自覺投入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留住民族的、人文的、歷史的“鄉愁”。為此,云南省于2015年5月4日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耕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努力建設云南農耕文化示范區。要更加注重工業文明與農耕文化的協調、農耕文化與傳統節慶的銜接、美麗鄉村建設與農耕文化保護的結合、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切實加大投入力度,認真組織實施好瀕危農耕文化搶救、農耕文化保護與傳承示范、農耕文化保護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傳統村落保護、鄉村記憶工程、特色農耕文化產業發展、農耕文化藝術精品創作、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推進八項工程,貫徹落實好相關政策措施,推動云南省農耕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因此,加大對文化遺產的宣傳,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即是響應中央和省委的政策要求,也是履行文化站工作的職責所在。

三、做好文化遺產的發現和辨別

作為鄉鎮文化工作者,在實際參與文化遺產保護中,首先需要對文化遺產發現和辨識。對于物質文化遺產,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應該具備一雙發現者的眼光,及時發現一些散落在民間的可移動文物、古墓、古建筑、古人類文化遺址,對發現目標進行初步的辨識,辨別文物的真偽,及時聯系文保部門展開調查研究,協助文保單位對文物進行保護。預防可移動文物的流失,古墓、古建筑、古人類文化遺址遭到破壞。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鄉鎮文化站是發現和調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一責任人,鄉鎮文化站應該積極主動調查發現轄區內的民族民間文化,辨別是否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要求。民族民間文化是深藏在民間的中華文化瑰寶,一般流傳在基層民眾的某一個群體,不易進入大眾的視野,需要文化工作者深入民間,了解村組社區的民情,全面調查。非物質文化遺產門類多,范圍廣,設計民間工藝、習俗、禮儀、歌舞樂、民間美食、戲劇、服飾等各個門類,不進入深入調查,很大發現一些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著造價的因素,需要文化工作者進行初步的辨識。如果不能準確把握,或者不能獨立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出登記,要及時向縣級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請求專業人士展開調查研究。

四、參與文化遺產的調查、整理與加工保存

參與文化遺產的調查、整理與加工保存也是鄉鎮文化站的主要職責之一。對于物質文化遺產,例如文物的鑒定、調查保護,需要專業的文保工作者進行專業的挖掘整理。鄉鎮文化站需要積極配合文保單位進行調查,協調處理調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整理,鄉鎮文化站是第一責任人,首先積極調查發現轄區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整理初步的調查報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概述、傳承譜系、杰出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提出初步的書面報告,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專家提供基礎材料。對整理的非遺項目材料能夠進行加工處理,形成文字報告、圖片資料,有條件可以拍攝視頻資料存檔保存。

五、鼓勵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保護傳承工作

文化遺產傳承人一般就是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使者,他們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大國工匠精神和藝術靈魂,保護好傳承人就是在保護中華文化的血脈。鄉鎮文化站肩負著聯系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責任,需要關心幫助非遺傳承人的生活、關注非遺傳承情況。目前,我國的非遺傳承人存在較多的問題,除了能夠進行生產性保護的傳承項目外,多數非遺項目面臨著傳承困難,繼而導致失傳的危險。以保山市隆陽區為例,永子、永昌清真火瓢牛肉、下村醋、烏銅走銀、口袋豆腐等這些能夠進行生產性保護,在生產中獲得利益,維系生存的非遺項目,并不用擔心傳承問題,自然有人愿意學習那些傳統技藝。但是像馬鞍制作工藝、甲馬雕刻工藝、構皮紙生產工藝、板橋老茶館等這些行業,正在受到市場的強大沖擊,由于自身沒有經濟價值,或者被時代所淘汰,不能滿足自身的生存,不僅沒有人愿意學習傳承那些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就連那些非遺傳承人也不愿意繼續生產下去。三是民族歌舞樂、民族服飾等少數民族的文化也瀕臨消亡,隨著時代的發展,少數民族受漢化影響較大,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向外發展,不喜歡呆在家里,更不喜歡去傳承那些民族民間的古老文化。

因此,作為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如何做好非遺項目的傳承工作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需要鼓勵發展文化產業,讓所有的非遺項目有存在市場價值空間,這是解決非遺傳承的基礎條件。要引導非遺項目進行生產性保護發展,例如,擦大鈸,本來彝族民間用于節日、喜慶、喪葬時進行的一種文化活動,我們可以引導地方傳承傳統文化,像龍獅隊、樂隊一樣進入市場,這樣即使擦大鈸得到有效傳承,還可以獲取的一定經濟收入。有了賴以生存的經濟收入,才會有人來主動傳承這一民間文化。(作者單位: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蘭城街道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注解:

① 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Wk1iTQEymV-m877IhBSDYiZdDfF-Ro76BAazohrWWV7BCy7yz7aj7_piVjmcz7xlmIf5Zxu03X6oRk33Oy_OJq

② 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1Xw9Tx-eP9bQwWzfqmXcjE9rpxbM2cRAMFHBKz5UZI1TU4wzdXvR7TJ2Cf3_iF1SbiVPkPOLO7NFiBNKmklD4a

參考文獻:

[1]張文芹 丁今主編,《隆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續一)》,云南美術出版社,2013.6

[2]《保山市文化志》,國際文化出版社,1991.8

猜你喜歡
文化站保護文化遺產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新時代基層文化站所如何開展好群眾體育文化活動
鄉鎮文化站工作創新機制的新舉措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探討農村文化站的生存與發展
文化遺產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