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元素的面孔” 兩位大家的靈魂

2016-06-21 15:30王怡萌
大觀 2016年5期
關鍵詞:運動性思想性羅丹

王怡萌

摘要:巴爾扎克像作為集羅丹晚年美學思想大成之作,對它的評價歷來具有極大的張力。這座偉大的藝術作品在誕生之初并不受社會的認同,是因為喬治迪基所謂的“藝術習俗”之說的影響。而當代,巴爾扎克像的歷史、藝術、美學價值正在被正名。我們認為,羅丹創作的真實意圖乃是在這座靜止的雕塑中凝合組接幾個連續動作,從而賦予作品運動性;此外,這件藝術作品通過焦點集中,將作品的重點指向巴爾扎克的頭部,使得作品表達出相當程度的思想性。真正的作品是超越時代的,羅丹投射在巴爾扎克像上的動作性和思想性使得這座雕像具有永恒的價值。

關鍵詞:羅丹;巴爾扎克像;運動性;思想性;心理距離

“他(羅丹)終于瞥見他(巴爾扎克)了?!瓘妷训念i項靠著蓬松的頭發,頭發里簇擁著一副在沉醉里凝望著創造力在沸騰的面孔,一個元素的面孔。這就是巴爾扎克……這是一個目光不需要對象的人;總是世界是空虛的,他那雙眼一會把它清理和整頓好?!峭髢A的頭在這座雕像的峰頂活著,正如舞蹈于噴水泉的光輝上的翩躚。一切重濁都變為輕清,升而復降了?!盵1]

但羅丹的《巴爾扎克》,這座耗時長達七年之久的雕塑作品,最終在幾千名觀眾的翹首下揭開神秘的面紗后,卻引起了當時法國社會上僅次于一起名為德雷福斯案的政治風波的重大案件——官方藝術界瘋狂攻擊這座紀念碑,“說這是個‘雪人、‘大麻袋、‘丑八怪、‘癩蛤蟆,是神經錯亂之作。羅丹的《巴爾扎克》一時竟成了巴黎街頭巷尾的笑料,丑化它的漫畫在到處叫賣”[2];先前向羅丹發出制作這座紀念碑的委托的文學家協會也連忙發聲明,廢棄合同,拒絕接受《巴爾扎克紀念碑》,理由是從這件“粗制濫造”的作品里,很難認出巴爾扎克的形象。

然而,羅丹逝世后的第二十二年,這座當時點燃法國社會的火花被樹立在巴黎市中心,自此至今,輿論漸漸趨向積極,對這座雕塑的溢美之辭也不絕于世。這座雕塑的巨大張力以及穿越世紀依舊散發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不得不去探究這座雕塑本身的創作秘密。而這,筆者認為,不能隨意根據觀眾自身的臆測去評判,而必須回溯到羅丹塑像時的真實意圖和靈感,才能真實地理解到這幅作品的匠心。

一、定格運動:巴爾扎克像的運動性探究

(一)羅丹“藝術中的運動”理論

羅丹在晚年時寫就了《羅丹藝術論》,這本書收錄了羅丹進行以雕塑、繪畫為主的藝術創作自我遵循的基本規律和經驗談,形成了一套特色鮮明的羅丹式藝術創作理論。其中羅丹提出了創新性的見解,即“藝術中的運動”。羅丹始終將生命作為藝術的基礎和出發點,“沒有生命就沒有藝術?!谖覀兊乃囆g中,生命的幻象是由于好的塑造和運動得到的。這兩種特點好象是一切好作品的血液和呼吸?!钡堑袼苁庆o止的,是定格的,這和只有在流動的時間內才能實現的運動具有了原初意義上的巨大沖突。為了尋找解決問題的矛盾,羅丹從古代藝術家的杰作中竟然尋找到了解決的答案。

圖1 奈伊將軍像

“首先你要記?。骸^運動,是從這一個姿態到另一個姿態的轉變?!绷_丹以呂德的《奈伊將軍》為例為葛塞爾進一步詳細講述。

“現在你觀察一下身體吧。當他做出方才我描寫的那種舉動的時候,應該稍微側向左邊,但是你瞧又伸直了,你瞧他的胸膛挺起來了,你瞧他的臉,轉向士兵們,吼出進擊的命令;最后你瞧他高舉右臂,揮動刀劍?!雹?/p>

因而能解釋這座雕塑形態的只有一種:這座像是兩種姿態的變化的合體。第一種姿態,是將軍拔劍時的姿態,這時頭部是自然的;接著,變為第二種姿態,右手將劍高舉,奔向敵人的傾向。因此,整個像實際是一個動作,一個連續的運動。透過這定格的瞬間,我們可以看到這一瞬間之前發生的動作,同樣可以想象得到下一個動作將會是什么。 “有時,當他們在同一張畫面上或同一組群像里表現著幾個連續的場面的時候,繪畫和雕塑能做到和戲劇藝術相等的地步?!?/p>

羅丹認為這就是藝術能夠表現各種動作的全部秘密。因為我們在移動視線的時候,必然能夠發現這座雕像的各部分就是先后連續的時間內的姿態,所以我們的眼睛好像看見他的運動。

因而這種假象般的凝固,是不同于快相中的人物的?!八囆g家是說真話的,照相是說謊話的,因為實際上時間不會停止?!?/p>

(二)巴爾扎克像的內在運動性分析

圖 2 巴爾扎克像

圖3 巴爾扎克像分析圖

如果我們依舊按照上述羅丹的藝術分析方法,對《巴爾扎克》雕塑(圖表2)進行線條式抽象(圖表3)[3],首先應該關注到的是巴爾扎克這一動作的重心是落在左腿上。筆者為了更加清晰明了地表達,采用取估計值的方法,假設右腿只承受本腿的重量,而左腿承受其余的全部重量,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合力的方向,應該是兩腿之間,并且更接近于左腿的方向甚至是貼近左腿。這也就是說,巴爾扎克的上半身,在自然舒展的情況下,包括頭部的朝向應該是左前方。

我們再次回到雕塑本身,觀察巴爾扎克的上半身,肩部以下至胯部,雖不明顯和精確,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是朝向左前方的。但是,繼續向上看,頭部的朝向卻是貼近右腿延伸方向的。

也就是說,在巴爾扎克深夜起身,左右踱步而后立定為這種以左腿為支撐的姿勢后,他的頭部轉向了右側。這樣的定格仍然和羅丹對《奈伊將軍》的姿態變化如出一轍。如果說呂德刻畫他的奈伊將軍,展現的是從一個拔劍的姿勢向另一個舉劍并呼喊的姿勢轉變的運動,這部戲劇展現的是一個豪情迸發的無畏將軍將勇敢發揮到了極限,氣氛的悲壯和人物情緒的極度高峰化催生了悲劇式英雄的形象;那么,巴爾扎克這部戲劇應該就是恬靜安詳的深夜和思想世界中的一團火花的交鋒,有如圣靈降落般的深沉、神圣和靈動,可以看出,它將整個雕塑的中心集中在巴爾扎克的頭部。

二、雕刻思想:巴爾扎克像的思想性

在羅丹那里,藝術家自己的思想就是作品的靈魂思想題材的固定是最初的前提,但是這種思想前提必須在雕塑中與活生生的肌肉融為一體,才能體現它的最大的價值,“裸體是具有意義的”,除去了衣物的掩飾和引導,個人的形體應該是在無聲條件下最具有思想表現力的,一個人的情緒和心理變化,不僅僅可以從面部表情上看出,而且彌漫在全身整體的形象里,羅丹重視肌肉的塑造的原因或許也正在于此。endprint

在創作巴爾扎克時,羅丹費勁千辛萬苦研究羅丹的身形、面貌、肌肉,根據許多身材與巴爾扎克相仿的模特,甚至雕成了七個態度各異的裸體,可以看出,在作品的起步階段,羅丹依舊致力于達成對巴爾扎克的無限的逼真。然而,羅丹對于這數個既成的作品仍然沒有把握。里爾克記錄了此時對羅丹具有啟發性的一個事件:“一天,他偶然讀到拉馬丁對巴爾扎克的描繪,詩人寫道,‘巴爾扎克神采奕奕,壓倒肥胖;‘充沛的靈魂使他超然輕舉;體重似乎賦予他力量,而不是消耗他的力量?!盵4]巴爾扎克本身的形體是稱不上美的,執著于形體的塑造自然會使羅丹的創造走入“無限逼真”所設置的死路,當然,也與羅丹在創造之前對這座雕塑的既定想法產生巨大的背離。誠然,羅丹對巴爾扎克的仰慕在于對巴爾扎克的內在?!拔铱紤]的是他的工作熱情,他的艱難生活,他的不息戰斗,他的偉大戰略和精神,我想要表現所有這一切?!盵5]

我們在第一章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羅丹力圖將整個作品的焦點置于巴爾扎克的頭部。然而巴爾扎克的頭部的真實外貌是,厚密的濃法從中間分開,像獅鬃一樣披散在腦后,一束頭發好象被風吹動,搭在額頭。但是與這樣不拘小節的蓬亂構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眼睛。雙眉緊蹙,額頭上溝壑縱橫,眼睛并不用打磨讓其顯得光亮,而是極度的凹陷和黑暗。深不可測的黑暗似乎形成一種拉力,將觀眾拉入巨大的黑洞,作品在這里突然向內發展,和其本身的緊密莊重的青銅材質相得益彰,營造出一種深沉的情感。然而,正是因為頭部是向斜上方傾斜的,巴爾扎克的眼神形成一條斜向的直線,像一道光直接射向廣袤的天穹和當時同樣深不可測的黑暗的天空。天空是黑暗的,本無可欣賞,但是劇烈的思想卻需要在這黑暗的帷幕下合弦歌唱。黑暗包容了萬物,提供了思想的舞臺,也提供給思想無限的可能。思想的火花就是黑暗的一絲火花,雖然微不足道,但在這黑暗的鋪墊下,甚至比白晝更加耀眼。

三、后記

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悉聞羅丹雕塑在國博展出,羅丹的一大批作品原件抵京,在國家博物館進行展出。而奧古斯特·羅丹,作為法國藝術家的巔峰式人物,具有廣泛的影響。作為觀賞者,與這些巴爾扎克最經典的作品相遇,實在倍感榮幸。在咫尺之間的近距離來欣賞和品位百余年前的經典藝術,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所傳遞的深邃細膩的鮮活情感,不僅如此,羅丹的美學思想也以更加形象的姿態昭示在觀眾面前。

【參考文獻】

[1]里爾克.羅丹論[M].梁宗岱譯.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87:44、45.

[2]龍飛.歐洲近代雕塑大師羅丹[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39.

[3]圖為作者自繪。

[4]龍飛.歐洲近代雕塑大師羅丹[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37.

[5]龍飛.歐洲近代雕塑大師羅丹[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36.endprint

猜你喜歡
運動性思想性羅丹
生防細菌MS82中GGDEF結構域基因對生物被膜形成及運動性的影響
科幻電影評價思想性標準的多維考察
語言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運動性失語患者語言功能的影響
《四居室平面圖》
淺析影視美學中動與靜的結合
羅丹手稿
地方電視民生新聞如何找線索
新時期長篇小說語言、內容結構和思想性的新突破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高中音樂課堂引入流行音樂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