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社會教學中創設開放式課堂的嘗試

2016-06-21 15:45蒲元周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關鍵詞:開放式教材思維

蒲元周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79-01

開放式課堂與傳統接受式教學的根本區別是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發展區。同時,教師科學且富有啟發性的設問,為學生創造了積極思考的情境,激發了學生感知新知識,探索真理的欲望。筆者就初中社會教學中創設開放式課堂的嘗試談一點感悟。

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性、探索性,強調學生的體驗、探究、實踐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注重培養創新精神,使學習成為學生獲得積極、愉快、成功體驗的過程。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把辯論、討論、調查采訪、參觀、演講等形式引入課堂,努力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去體驗主動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和經歷,使整個課堂成為全方位的主體教學活動。

開放式教學的核心還在于教學過程的開放。首先讓學生明白本課的學習目標,而后要求學生閱讀整節教材內容,在此基礎上,以4人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結合教材及自己所了解的知識大膽提問,經過小組討論,在交流階段,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后,我都先把它拋給學生,教材內的知識,學生輕而易舉地就可解決了,教材的外延知識則組織學生討論,根據自己的理解,學生回答出來的答案各有千秋。教師在學生提問、回答過程中扮演傾聽者角色,即使對于有失偏頗的質疑、分析也不急于給以否定,而是贊許其敢于開動腦筋,思維活躍。這樣,學生就可以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并勇敢地進行思考、質疑。在分析階段,在學生討論回答基礎上,教師給以補充性答案。有些問題其實沒有最終唯一的標準性答案,要求學生在討論分析中自己去篩選合理的解釋,這就使學生的思維顯得靈活多變,也培養了學生理性的懷疑與批判精神,并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敞開了大門。

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對社會課的興趣日趨濃厚,也初步習慣于在課前預習學習內容,而且有時間精讀教材、找課外資料,也挖掘出了一些較有難度的問題,如在初一社會《埃及》課中,學生提出了“埃及為什么能成為長絨棉的最大生產國”、“埃及瀕臨地中海與紅海,氣候為什么如此炎熱干燥?”、“埃及的國界線為什么那么直”等等。又如在初二社會《三國鼎立》一節中,學生在課堂上就提出了“漢獻帝為什么會走投無路?”“曹丕是個怎樣的人?”“曹操自己為什么不稱帝?”“從漢的統一到三國的分裂,這是歷史的進步還是退步?為什么?”“西安事變后,為什么不殺了蔣介石,而主張采用和平方式解決”等一系列頗有難度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都有一種心態:我的問題如果能把同學甚至是老師問倒,那我就是很厲害。所以,他們也很講究問題的設計,減少“死問”、“直問”(即多問“為什么”、“怎么樣”,少問“是什么”)。而反過來,學生若能回答出這類問題,那也顯示他的水平,所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能夠得到一種成功感,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就被激發了,在課堂上面對不同的問題,大家的思維始終保持活躍狀態,由此也有助于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創造意識。

開放式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思維的開放,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漫無邊際,目無紀律,胡言亂語,教師必須“有控”,需要把握好“開放”和“有控”關系的度。教師畢竟是教學的組織者、領導者??刂剖裁??整個課堂教學進程、活動的組織、規則的執行、紀律的維持、思維的導向及信息的反饋都應在教師的控制和引導之下,即:一方面,努力讓學生克服思維障礙、開放思路;另一方面,隨時修正思維的方向。

開放式教學,使教師由一個學習的預設者、控制者轉變為一個學習的合作者。如果說在傳統的預設性教學模式下中,是讓一群毫無準備的學生去面對一個經過充分準備的教師的話,那么,在開放式學習中,常常就可能是讓一個無法充分準備的教師去面對一群經過充分準備的學生。顯然,這種開放性特點,對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同時,教師由一個學習的權威者轉變為了一個學習的引導者。長期以來,在學習過程中,面對學生,教師基本上都是以一個權威者的身份出現的,教師是一個說一不二的裁判。而在開放式學習中,教師的這種權威性受到了挑戰,教師不再是一個惟一的知識的擁有者和信息的傳遞者,對學生來說,教師只是一個顧問、一個參謀、一個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要真正確立合理的教學目的觀——教學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務于學生的發展,如果在某一問題上,能夠引發學生的認識沖突,能夠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自我的舞臺,那么,即使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也在所不惜。同時也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要善于傾聽他們現在的想法,洞察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為根據,引導學生彼此豐富和調整自己的理解。同時也要求教師的見聞要盡可能地廣,要通曉其他學科知識,這也使教師的備課難度明顯地加大了,在備課中更要注重備學生,要預先想到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要設計如何調動學生;而且還要求教師要善于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可能會使你措手不及,教師要見機行事,化險為夷。當然,在開放的課堂上,由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些教師不能給予即使的回答,這應該是允許的。在今天這樣一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更沒有人是可以全知全能的。

總之,開放式教學突破了“課堂為中心”的陳舊模式,讓學生有充分自由發展的空間,有更多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課堂的開放意味著對學生的尊重,生命的喚醒,是一種心與心的溝通;課堂的開放意味著對學生的信任,能力的賞識,是一種情與智的交融;課堂的開放意味著對傳統的挑戰,新事物的接受,是一種新與舊的互補。開放的課堂是時代發展的需求,是孕育自主創新人才的沃土,在客觀上也將為學生終生學習、獨立學習、探索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猜你喜歡
開放式教材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開放式數字座艙軟件平臺IndiGO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小學作文開放式教學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