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的銀杏樹》教學案例啟示

2016-06-21 15:51蘇冬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關鍵詞:銀杏樹銀杏葉葉子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84-02

一、教學案例

教學背景:銀杏樹又名白果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開花到結果要二十年多年,四十年后才會大量結果,因此別名“公孫樹”, 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是樹中的老壽星,古稱“白果”。銀杏樹具有欣賞,經濟,藥用價值,全身是“寶”。銀杏樹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后遺留下來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很多學校種植了銀杏樹,樹葉的造型非常的別致、像一把小扇子。秋天的銀杏樹一身金黃,金光閃閃。銀杏葉舒展著扇形的裙擺微笑地體味迷人的秋色。到了秋天樹葉變的金黃了,撒在地上像金黃色的地毯,為校園景觀增添了亮麗的色彩,深得校園師生的喜愛。每逢秋天,校園里的學生,特別是女學生一有時間就會爭著去揀剛從樹上掉下來銀杏樹。該美術教師就抓住這一時機,把它設計成美術活動課,以繪畫寫生及樹葉黏貼畫為切入點,整合自然課知識,嘗試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融人課堂教學之中。

基本過程:課前教師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方式收集銀杏樹,并帶到美術課堂備用。在上課后,教師先讓學生之間交流收集銀杏樹的過程,然后指導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對銀杏樹進行觀察、寫生。此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銀杏樹的形狀、色彩以及造型之間進行比較。在這一過程中,每小組學生都很認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組發現了使教師和其他學生都吃驚的問題:多皺折,完整者呈扇形,上緣呈現不規則的波狀彎曲,有的中間凹入,深者可達葉長的4/5。具二叉狀平行葉脈,細而密,光滑無毛,極其從縱向撕裂。這一發現引起了全班學生的一時轟動。當學生問教師時(其實該教師也不知道),教師靈機一動說:“這就是老師要你們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出未被發現的問題?!蓖瑫r在黑板上寫出已準備的六個問題,供其它幾組去選擇和研究。并指導各小組選出正、副小組長,負責自己小組所選擇的研究問題,在課后進行調查,收集,紀錄。在下一節美術課中進行討論、匯報和發言。此時此刻,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都沉浸在熱烈的探討情景之中。

討論的問題:在上第二節美術課時,四個小組都有了一定的準備。教師引導各組把課前收集、調查的資料,在小組中進行最后討論,小組長記錄好討論的結果,并代表小組作匯報發言。有幾位小組長悄悄地告訴該教師,她們小組拍了銀杏樹的照片;有的是制作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儀,該教師很高興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并成了他們的幫手。下面是幾個小組自己收集、討論、上臺發言的部分內容:

“我是第三小組代表,我們小組選擇了用銀杏樹的葉子來做《四只小天鵝》和《兩個小女孩》的圖案研究題目。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的研究過程?!?/p>

“我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銀杏樹的葉,綠色和橘黃的特別多,我們把葉子做小天鵝的裙子,因為葉子像扇子形狀,做裙子一定很漂亮,用銀杏樹的徑做小天鵝的腿,把銀杏樹的葉子剪小做成像天鵝的腳噗。我們還觀察后發現銀杏樹的葉子還可以做成人穿的裙子,把葉子剪成小扇形,有的葉子上半部分是綠色,下半部分葉子枯萎了,形成了一個漂亮的花邊像裙子的花邊。先小的扇形往下排列排到大的扇形,很有層次感,顏色也很豐富。 (把作品放在投影儀上,讓同學們觀看。)”

下面請看我們制作作品吧。(展示學生作品)……

(全班給以熱烈的掌聲)……

另一小組上臺發言:

“我們小組研究的題目是:通過對銀杏樹的寫生,了解了銀杏樹、銀杏樹的生長規律?!?/p>

“(1)我們小組同學在上一節美術課里,仔細觀察了銀杏樹的外形、色彩并進行了寫生。請看我們小組的幾幅寫生作品。(我把作品放在投影儀上,讓同學們欣賞。)”

“(2)我們寫生后,在課外又去查找了有銀杏果、銀杏葉的資料。我把查找來的資料介紹給大家?!便y杏樹實生苗主根粗壯,側根細短,播種后18-25天幼苗陸續出土。

銀杏的功能有:

(1)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心腦血管疾?。簭你y杏葉萃取精華分析其成分,能活化血小板功能,使血液不會凝結成塊,它同時能使血管擴張促進動脈與靜脈的血液循環,因此能預防心血管疾病、腦血栓與中風。

(2)提升記憶力,預防老年癡呆癥:當我們年齡漸老時,神經物質傳導的分泌量會漸趨減少,因而導致靈敏度降低以及記憶力退化。對那些智力功能已經退化的老年人而言,銀杏能改善他們的心智活動能力,預防老年癡呆癥的發生。

(3)預防血凝塊形成:銀杏能防止血小板黏在一起,因而能預防血凝塊的形成,而血凝塊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以上是我們小組對銀杏研究的成果,謝謝大家!”

“我是第一小組,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組寫生的情況?!?/p>

“我們寫生銀杏樹,主要用線條畫出銀杏樹的花瓣形狀,在寫生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用顏料來制作銀杏樹的圖案,怎么制作呢?我有一個想法告訴大家,先選好自己喜歡的顏色,再把平時收集來的銀杏樹的反面就是有很細的徑的一面涂起來,然后印在干凈的白紙上,當然先設計好圖案的造型。在印的過程中水不能加多或者加少,否則印出來的圖案就不能看清葉子徑的紋路。很多同學很好奇,大家爭先恐后想看看制作的作品(投影儀出示銀杏樹照片和學生制作的作品)?!?/p>

此時,很多學生的思維和興趣都被感染了,紛紛舉起自己的手,發表各自的觀點。其中有一位男學生站起來大聲地說:“我寫了一首贊美銀杏樹的詩念給大家聽一下,題目是《秋天的銀杏葉》

霜降,把冷面的令旗

揮動過后,插著金翅的銀杏葉子

從枝頭,開始集體起飛

一生風光的葉子們

不再回憶高處的喧嘩

從春天的鵝黃,走到

秋天的金黃——

成熟,但拒絕死亡!

展翅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

得到延續……緩緩飄落……

只有秋風懂得,銀杏葉

心中的向往與歸宿

深秋,所有的葉子

都在尋根,只有銀杏葉

把自己的這份心愿

修煉得更加純粹

讓陽光一眼看清

它脈絡般清晰的心思”

令在場的所有教師都很驚訝,并報以熱烈的掌聲……

二、案例的幾點啟示

1.體現教學者的教學思想

這一案例的展示,正體現出這樣一種教學思想:教學不以灌輸知識為重,而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著眼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到解決問題,運用綜合知識進行創新實踐能力為重點。它是我國當前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美術課程標準的精神所倡導的,是新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因而,對當前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更具有現實的操作性,值得啟示和借鑒。

2.體現教學者的教學方法

這一課例的創設,正是抓住了學生現實生活中一個典型,通過這一典型,引領學生從美術學習角度,運用綜合知識(自然、語文等學科)自主發現、探究問題,無疑為體現教學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找到了科學依據。同時,教學情景的創設,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有利于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增強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讓教師充分發揮教學空間進行大膽設想、嘗試、創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3.體現學生的學習方式

有了先進的教學思想、靈活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扎實的學習氛圍和基礎 。這一案例的創設和設計,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在教師教學思想的引領下,逐漸得到養成和實現的。其次,體現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之中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因此,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強調了學生發現學習、探究學習,成為本案例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亮點,更有利于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借鑒。

4.體現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是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的教學形式完全是教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完全的冷落: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實踐,不被重視。而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靈活地把全班分為多個小組的小群體進行學習,學習形式上更具有靈活性和注重個性的發展。他們在課外收集、調查所需資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機拍成照片;課堂中進行自己討論、發言、辯論、作記錄;并選派小組代表上臺發言等。在發言后再組織小組成員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義上說,這節課的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充滿了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實現了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相互適應和完美統一。這為我們美術教學中的其它活動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

5.體現教學評價

而這一案例的創設,展示出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評價,才能深入學生發展的進程,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教學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與此同時,在關注過程中,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葉、田翔仁.剪刻、拼貼[M].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0

[2]許大梅,馬雪萍主編.美術下冊(第二版)(手工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重印

[3]向亮晶主編,中國風立體剪紙、長沙:湖南科技技術出版社,2009年

[4]陳葉,田翔主編、剪紙拼貼、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作者簡介:

蘇冬(1972年-), 中學一級教師。15歲開始學畫畫,后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本科美術系。教美術19年,先后指導學生作品多次在全國和省里獲獎,在衢州市指導學生美術基本功比賽也多次獲一二三等獎。多篇論文在衢州市級刊物發表,論文獲浙江省三等獎和衢州市三等獎等。

猜你喜歡
銀杏樹銀杏葉葉子
銀杏葉
秋天的銀杏樹
銀杏樹
葉子
最后一片葉子(節選)
銀杏葉提取物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進展
一見傾心的優雅——葉子
銀杏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