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問題中心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

2016-06-23 23:02萬海琴
啟迪與智慧·教育版 2016年6期
關鍵詞:分母分數情境

萬海琴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經歷,特別是在平時的游戲、活動中積淀下來的“數學經驗”與“數學體驗”,更是與眾不同的。而富有童趣的數學,就應當鼓勵孩子展示自我、張揚自我,也應充盈著對孩子獨特的數學思考的肯定與激勵。這也提示著我們數學教育者:只有當數學能進入兒童的精神世界,我們才能和孩子一起看風景。而要進入兒童的精神世界,教師要有一顆包容之心,要用理解和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與眾不同的思路與想法;要持審慎態度,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異想天開;要能排除成人的文化優越感和自我經驗,以平等中的守信加入孩子們的討論、交流;要善于傾聽孩子們的想法,并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教師還要有足夠的自我批判的勇氣,當孩子們的想法與教師發生沖突時,你首先想到的不應當是否定,而是相信他們思維的合理性。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課堂教學,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以問題為中心開展課堂教學,本文就此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一、“問題”的埋設要緊扣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終點,因此問題的埋設要緊扣教學目標,不要偏離主題,值得注意的是,問題要難易適中,不能太簡單,否則不但無法達到思考的目的,而且浪費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反之如果太難,不僅無法達到思考的目的,還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是從未知到已知的探究過程,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域設計問題,實現學生思維的跨越。

例如: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這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運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如果沒有問題的引導,學生無法理清學習的思路,摸不著頭腦,課堂教學效率必然低下。實踐教學中,教師一般不會直接進入主題,而是采用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如:(1)大家是否已經完全掌握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2)算式中很明顯分母不同,我們是否可以套用同分母分數的計算方法?(3)從目前看,最直觀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將兩個分母變成相同的,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生成問題——“為什么異分母分數的計算要通分?”從而過渡到“異分母分數的計算”中,并且討論計算方式的由來,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問題”的提出要針對教學內容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改變“填鴨式”、“滿堂灌”等傳統教學方式,迎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實踐教學中,由于沒有正確理解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導致課堂問題堆積成山,學生缺乏空間與時間進行思考,因此問題的提出應當適度,并且直指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緊扣教學目標,采用“問題”的形式向外進行輻射,進行有意義的探究。

例如:學習“梯形的面積”這一課時,教師分析學生現有認知后,知道學生已經掌握了拼接與轉化的方法,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埋設問題,如:(1)是否可以通過運算的方式,將梯形面積的計算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呢?(2)如果可以,那么如何再轉化的過程中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呢?比如教學“認位置”內容時,教師圍繞小學生的手、眼、耳、腳等身體部位,注重引導他們較好地認識和辨識了左右兩個方位;圍繞座位之間前后左右關系開展討論活動,使得小學生能夠充分體會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以問題作為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并且通過積極探討,活躍了課堂氣氛,對我們的探究活動具有積極影響。

三、“問題”的追加要有利于推動思考

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其最終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升數學思維。但是,實踐教學中,有些教師的提問雖然緊扣教學目標,但是缺乏思維的發散性,導致學生數學思考存在缺失。問題情境的創設應當以學生的思維為出發點和重點,通過思維活動,將數學理論知識內化為思維方法。

例如:學習“對稱圖形”時,教師讓學生去尋找“長方形”、“正方形”、“蝴蝶”、以及字母“F”的對稱軸,結果發現,上述圖形中,除了字母“F”,其他的都是對稱圖形,并且可以畫出它們的對稱軸。然后針對對稱圖形繼續設置問題:在這些對稱圖形中,它們又有什么不同之處呢?學生經過觀察與思考發現,長方形的對稱軸有2條,正方形的對稱軸有4條,而“蝴蝶”的對稱軸只有1條,雖然每位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各有不同,學生發現這些規律的時間也不相同,但是最終都能發現這些規律,實現思維的提升。

傳統教學主要依靠課本例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而課本的例題具有單一性的缺點,采用問題情境進行教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學習《分數乘法》時,課本中有一道例題:小紅和爺爺、奶奶一起吃一個蛋糕,每人吃了九分之二,,那么3個人共吃了多少?如果采用傳統方法進行教學,學生不僅不會積極思考,反而會產生抵觸情緒,課堂氣氛低沉,效率低下??偨Y知識點,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例如:教師:同學們,你們中秋吃月餅嗎?學生:當然吃啊。師:那你們知道老師過去是怎么吃月餅的嗎?教師:過去的月餅和現在非常不同,那時候的月餅,又稱麻餅,非常大,我和爸爸、媽媽分一大塊麻餅,那么同學們,如果我們每人都吃了九分之二,那么還剩下多少?這樣的教學情境輕松、自在,看似是在講故事,但實際上是提問題,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到了新知識,解決了數學難題,增強其自信心,增加其成就感,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并且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將來發展為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型人才,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才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小學生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數學學科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進而實現全面發展,因此教師一定要采用科學方式進行數學教學。

猜你喜歡
分母分數情境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去括號與去分母”檢測題
找回“丟棄”的分母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一種快速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難點,分數更上一步
……的近似分數的若干美妙性質
快速求最小公倍數
奇妙分數與特殊數列自動生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