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立體化”的開放式課堂

2016-06-25 21:22張志娟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15期
關鍵詞:開放式課堂單元教學設計立體化

張志娟

摘 要 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應突出“立體化”,即要確保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之間等多條通道信息的交流。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而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信息技術的介入能很好地實現課堂的“立體化”,它突破了課程和時間的限制,把各個學科有機地整合,學生可以閱讀電子圖書,可以上網查找資料,可以通過QQ、微信對身邊的人和事進行訪問、調查并能和老師、同學、家長進行互動交流,這樣的課堂是開放的,不僅求真務實,富有成效,而且與時俱進,注重創新,充滿時代活力。下面以《把握時間的脈搏》的單元教學為例,談談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立體化”的開放式課堂。

關鍵詞 信息技術 開放式課堂 單元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1讓信息技術成為教學準備階段的利器,使教材“開放”起來

“秒”是比較抽象的時間概念,它既不像長度可以比劃,也不像質量可以掂量,那么,如何將無形的時間單位化作有形,讓學生在頭腦中自主建構關于時間知識網絡?利用信息資源時效性強的特點,組織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中尋覓數學知識的“原型”,使其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更具濃厚時代氣息;從而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使數學教學內容更具人文性。

課前,我們備課組以《把握時間的脈搏》為主題,撰寫致家長的一封信,在教育平臺短信群上發布,以期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幫助孩子們順利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活動任務。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們則拿著照相機、dv機,帶著好奇的眼睛,到馬路、廚房或市場等地方收集資料——生活中的秒;上網收集現代、古代計時工具并學會使用常用的鐘表如:秒表、電子表、時鐘等;親自實踐1秒鐘、1分鐘能干什么;在博客、Q群、微信群交流時間是如何產生的?秒、分、時之間的關系等等。這樣一來,既充分挖掘了教材中蘊含各種相關的生活資源,又分散了學習的難點,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刻。

信息技術作為教學準備階段的利器,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開放”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中零距離接觸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型,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

2讓信息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使課堂“開放”起來

在導入環節,我們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容,制作了精彩視頻,通過重現刻漏計時的情形,三聲水滴,牢牢抓住了孩子們的耳朵和眼睛,巧妙引出課題“秒的認識”。通過觀察PPT1秒的走動,聽音頻模仿1秒的聲音,表示1秒的動作,學生充分體驗1秒的短暫,并認識到秒針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筆者還精心設計了無節奏干擾的10秒音頻估計和有節奏干擾的15秒音頻活動。從短時間到較長時間,從無干擾到有干擾,估計活動動靜交替、層層深入。最后,利用互聯網大量地展示了1秒鐘能干些什么?信息技術的運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在思辯和活動中生成,師生互動不斷,導入環節的精彩視頻,,更為后期探究計時工具的演變埋下伏筆。

教育家郭沫若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只有不斷從學生身上尋覓新的課程資源,數學課堂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通過新知的探究,激發了學生提出問題的欲望。

3讓信息技術成就課后延伸的精彩,使課外“開放”起來

在新課學習后,每個小組分工合作,深入生活及上網查詢資料,對素材進行篩選整理,搜集,并根據各個組員的特點和特長分別負責文字的撰寫,圖片、聲音、視頻的收集,及作品的匯總,通過制作簡單的幻燈片、制作手抄報、撰寫數學日記、小制作等形式,把對課中提出的“四大主題”的認識及收獲在全班進行交流與分享。接著,我們通過建立網站“把握時間的脈搏”,為學生提供更符合他們的思維特點與閱讀習慣,內容詳實、非線性的、多層次的網絡學習素材。學生在網站中進行自由閱讀、自由探索和自由交流,獲取了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建立博客、Q群、微信群,請家長以照片、視頻等形式記錄孩子的活動情況,并把照片、視頻上傳至博客、Q群、微信群,供大家分享交流。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資源是開放的,傳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傳遞系統是多媒體的,知識是跨越時空限制的。這樣的課后延伸,真正體現了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數學信息的能力,在教師引導下,生生互動,學習從“被動” 型轉向“ 投入” 型,加強了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

綜觀“把握時間的脈搏”單元教學設計,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參與、探索和表現的機會,既使學生真實地體驗到數學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價值,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和應用能力。孩子們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學數學,做數學,慢慢品出數學的味,思維的美。在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學生、家長等多條通道信息的交流過程中,構建出“立體化”的開放式課堂,學生 變身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在課堂中展示自我的同時,更學會傾聽分享別組的收獲,達到學習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 李四聰,李堅.地方高校管理類專業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J].中國市場,2010(22).

[2] 韓永杰,佟永祥,劉光宇.工程實踐立體化教學資源的研究與建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1).

[3] 文藝文.地方本科院校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以湖南理工學院“一三七”模式為例[J].云夢學刊,2008(04).

猜你喜歡
開放式課堂單元教學設計立體化
軟件技術專業成果導向課程開發歷程
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之我見
小學數學教學中開放式課堂的構建
基于立體化教學方式的Java課程教學研究
多元立體化教學模式在《中醫各家學說》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第六師高效立體化栽培技術研究初報
山西太原南中環立體化改造啟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