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2016-06-29 16:20余建發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關鍵詞:思維能力信息技術小學數學

余建發

【摘 要】21世紀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會帶來教育觀念、教學組織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會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達到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比擬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課程改革的進程。如何將信息技術手段恰當地融合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是值得每位教師認真探究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信息技術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4-0062-01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改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手段有效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也可以使抽象的數學教學變得直觀、形象,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可以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數學,理解數學。

一、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豐富情境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豐富的情境,同時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能夠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熱情,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感知數學,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從而發現學好數學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比如在學習“乘法分配率”運算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 在一棵大樹上掛著一個奇特的仙桃,一群猴子都搶著上樹摘,此時猴王便出了兩道計算題來考他們( 26×25+25×14 = ? 25×( 26+14) = ?) ,如果誰能算出結果,并總結出其中蘊含的規律,誰就先去摘桃子。請你們幫小猴子們算一算,你會得到怎么樣的結論呢? 這樣的教學情境,每位同學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為課堂探究活動奠定基礎。通過情境創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化了他們對相應知識點的掌握。

二、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展示知識形成過程,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突出過程性教學,教師往往不易把握其重要的“過程”,學生便似懂非懂,這樣的數學學習活動,最終很難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能力。如果將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數學過程性教學,不僅能讓學生知道知識的發生、發展以及形成過程,還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在探究“圓的周長公式”的形成過程,教師不妨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圓形紙片通過多媒體技術分割成若干個小的扇形,并將它們通過動畫展示的形式,一一對應的拼成一個長方形,這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拼成的長方形面積和圓形紙片面積之間的關系,體會到數學知識之間的轉化思想,本堂課的教學難點便迎刃而解,學生由衷地感覺到數學學習充滿樂趣。

三、運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課堂教學,最大的優點在于將靜止的數學問題通過聲、形、色、動態等形式展示出來,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讓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進而把握課堂學習的重難點,并深刻地理解相關知識。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長方體實物入手,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抽象出長方體,并通過點、線、面的閃爍讓學生感受到長方體的形成過程,再運用動畫平移的功能直觀展示出長方體面、棱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多彩動畫的輔助下獲取知識,提高理解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提供探究氛圍,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突出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根據教學內容并結合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探究活動提供氛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比如低年級階段對于元、角、分和千克、克的認識時,學生往往還沒有直觀感觸這些知識存在于實際生活中,這時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展示現實情境,首先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抽象的數學知識存在現實生活中,同時創設探究氛圍,使學生在情境活動中感受到單位之間的互換關系,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進入對教材中的有關學習內容的探究,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習難度,還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學科教學方法

當前與時代的發展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相比,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網絡環境下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改革現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信息環境下的學習要求。

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節課時,我安排了課堂練習。練習中,計算機將正確、錯誤的評價以及提示、指導、建議等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的不同解題過程,通過網絡在屏幕顯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僅使學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加深學習體驗,而且教師也可從中獲得教學反饋信息,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使教學過程向教學目標靠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

又如在教學第七冊《常用的計量單位》整理和復習一課時,利用網絡教室,要求小組合作,內容是:把常用的計量單位分類整理,比一比哪個小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從而改變以往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學生在練習紙上整理數據,教師很難了解到學生整理數據的全過程,教學的實效性很難把握等結果。而網絡環境的互動性,大信息量傳載功能正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使師生及時地掌握各小組整理的全過程,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適應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無疑是為數學教學注入了時代活水,不僅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突破了教材的局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為數學學習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實現了課堂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活動的重大變革,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當然,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服務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靈活選擇、恰當使用,決不能將課堂教學變為課件展示課,而是要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探究新知,建構知識體系,形成數學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猜你喜歡
思維能力信息技術小學數學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