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一節“研學后教”詞匯課的回顧和評析

2016-06-29 10:21徐美紅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關鍵詞:研學后教二語習得

徐美紅

【摘 要】番禺區教育局在推進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提出了“研學后教”的教學理念?!把袑W后教”一詞是在“先學后教”一詞基礎上發展而來,“研學后教”模式以建構主義學習是理論為基礎,強調學習是學習者積極參與的過程,是學習者在積累和不斷反思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該模式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促使學生發揮潛能,教會學生用知識獲取知識,最終使他們學會學習。筆者通過對研學后教教學理念的理解和學習,設計和實施了一節三年級的“研學后教”詞匯課案例。采用區教研室小英科提出的“小學英語IIO課堂教學模式”,參照王初明教授的二語習得理論,筆者對這節課有了更深刻的反思,以促進以后的教學。

【關鍵詞】研學后教 二語習得 IIO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4-0234-02

一、背景介紹

“研學后教”這一理念著重以哲學認知論,人腦科學,現代教育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以教師研究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為前提,以《研學案》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研學為形式;以教師點撥為指導,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綜合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理論基礎和實踐方式。筆者通過對“研學后教”教學理念的理解和學習設計和實施了一節“研學后教”詞匯課。

筆者所使用的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廣州市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教材,選取的課題是Module 5 Toys Unit 10 I have a ship.設計了一節有關學習交通工具類單詞的詞匯課。

二、磨課歷程

1.第一次教學

根據這一課的重點難點,以學生為主體,設計了詳細和具有操作性的研學目標:

1、我能根據字母發音規律拼讀交通工具的單詞?!綯ask 1】;2、我能認真給圖片編號并找出不同類的詞?!綯ask 2~3】;3、我能看圖補充字母完成詞組?!綯ask 4】;4、我能認真完成聽句子給圖片和人物連線?!綯ask 5】;5、我能用本課句型向Shirley推薦自己的玩具?!綯ask 6】;

(1)教學過程(第一稿)

研學過程分為語言準備(Preparation)、語言輸入與內化(Input and Internalization)和語言輸出(Output)三部分。

在語言準備(Preparation)階段,一開始筆者就介紹自己的5歲女兒Shirley給學生們認識, 參加Shirley的玩具總動員會為情景主線開展課堂教學。

在語言輸入與內化(Input and Internalization)階段:

1. 任務驅動,走進歌曲。

教師讓學生完成下列任務:聽歌曲,幫Shirley找出歌曲中的交通工具單詞,同時順利呈現今天所要學習的新內容plane, car 及新句型I have a toy...

2. 通過PPT,Jigsaw拼圖猜猜是什么交通工具,引入boat.

3.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剩下要學的交通工具類單詞:ship, bike, bus.

在Internalization內化環節,設置了以下活動:

1.Logical sequences game.

2.Lets fill.

3. Group work: Odd one out .(P58. Exc.1)

4. Listen and number . ( Activity book P30. Exc.1)

5. Listen and match. (Activity book P30. Exc.2)

在最后的Output輸出環節,筆者設計如下:

1.Ps read the example and show toys

2.Ps in pairs talk about the toys.

(2)教后評析

第一次試教后,科組老師們集中評課,及時剖析教學得失。聽課老師們普遍認為,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線比較明朗,教學流程頗有層次感,但是仔細推敲不難發現,本次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①在準備階段及輸入環節的過渡語言太拖沓,教師搶占了學生太多話語權,講授時間過長,導致效果不佳。

②在聽力練習,給圖編號及找不同類單詞放在補充單詞的后面,不太符合從聽說讀到寫的語言輸入規律。

③最后的語言輸出環節,老師的示范性語言不夠突出,中下生學生的表達不夠自信。

(3)思考與對策

三年級的孩子已具備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基本養成了同桌對話,小組合作等習慣,因此,在Output語言輸出環節,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自由交流參與玩具總動員派對前,教師可以拿錄音或錄像示范介紹,從難度遞進,學生更有效地感知與理解新知識,從而會更自信表達,提高課堂學習的整體效益。

另外,仔細分析鉆研教材不難發現,教師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物素材外星人Aki,巧妙結合研學任務,讓學生在心理上更容易貼近接受,更簡潔高效完成研學任務。

2.第二次教學

教學設計(第二稿)

( I ) Preparation

1、Greeting.

2.、Sing a song :Do you have a little plane ?

( II ) Input and Internalization ( The 1st round )

Input 1

1、通過歌曲切入主題,并板書歌曲中出現的plane, car,教師示范用以舊帶新和phonics的方法學習單詞plane, car, boat,

2、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剩下要學的交通工具類單詞:ship, bike, bus .

Internalization 1

3、Logical sequences game.

4.、Listen and number . ( Activity book P30. Exc.1)

5、Group work: Odd one out .(P58. Exc.1)

6、Lets fill.

( III ) Input and Internalization ( The 2nd round )

Input 2

1、Guess and say.

Internalization 2

2、Listen and match. (Activity book P30. Exc.2)

( IV ) Output

1.Pupil show toy and say.

2.Ps in pairs talk about the toys.

( V ) Do the self-assessment in groups

( VI ) Homework

1.抄寫并背誦本課新單詞。

2.用英文向父母介紹自己的玩具。

(1) 教學過程

①利用課本學生熟悉的外星人Aki,以了解Aki的玩具、向Aki介紹自己的玩具,參加Aki的玩具總動員會為情景主線開展課堂教學。

②有效導入,開門見山

師生直接齊唱一年級口語課學過的歌曲Do you have...? ,熟悉簡單的歌曲不僅營造了快樂的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復習了已學語言,為后續的提問環節搭建了有效的語言支架。

③任務遞進,小組自主學習其他新單詞

這是一節詞匯教學課,因此筆者先要求學生觀看幻燈片中的呈現的一幅圖,學生猜一猜并回答問題“What is it in Akis hands?”, 學生猜測的欲望強烈,學習勁頭十足,效果不錯。

考慮到學生能利用已學的phonics知識,并借助知識遷移,幫助學生學習并記憶單詞。因此,筆者設計了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新單詞(ship, bike, bus)及句型I have a ..., It is... and...過程 ,把生詞放入圖片及句子中自學,學生更易理解和掌握,通過小組互助和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④調整輸入內化環節中的步驟,把聽詞組給圖編號及找不同類單詞放在補充單詞的前面,環節改動更符合從聽說讀到寫的語言輸入規律,具有遞進性和層次性,及時鞏固新知的學習效果。

⑤最后的研學任務語言輸出(Output)環節,教師的示范性語言有進步,做好課前拍攝錄像準備,拿錄像示范介紹,從難度遞進,為之后的綜合拓展語言輸出活動做好了鋪墊,學生的表達因此也更自信了。

(2) 教后評析

科組老師們認為,修改后的教學設計有如下優點:課堂教學環節緊密聯系,環環相扣,情景主線清晰、流暢,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理念,有效地激活了學生今夕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流程,還有以下一些地方值得商榷:

①整節課的情感目標滲透不明顯,情感目標概念化。教師在本節課中過于關注知識新授,忽視了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②課堂缺乏競爭機制,評價手段不夠顯性化。教師沒有充分考慮授課對象的心理年齡特征。

(3)思考與對策

針對第二次試教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細節多花心思,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想活動中的教師用語,做到緊湊有序,循序漸進,將情感教育滲透在教學環節中,并且設立競爭機制,充分發揮評價作用。

3.第三次教學

(1) 教學過程中的細節修改

①設立小組競爭機制,發揮評價作用。

②增加情感教育環節。

在研學任務語言輸出(Output)后,教師出示了幾張玩具分享的畫面,引出情感主題句“We share , we are happy.”,引領學生學會分享,享受快樂。

(3)教后評析

本次教學中,筆者充分考慮到了三年級學生樂于競爭,好于表現的年齡特征,有效利用了競爭與評價機制,營造小組競賽氛圍,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在研學任務輸出環節,引導孩子們感受從描述分享玩具所帶來的愉悅情感,有效達成情感目標。

三、感悟與啟示

1.情景主線設計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銜接

教師要努力找尋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銜接點,想方設法創設真實的語境,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增強語言訓練的真實性和實踐性。

2.注重拓展學生思維

語言學習不僅是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習得過程,也是思維發展、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

3.教學過程要體現趣味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往往是第一位的,尤其是三年級的孩子,他們天真活潑,喜歡玩游戲和比賽,學習英語興趣濃厚,敢于模仿,樂于表演。再精彩的教學設計如果缺乏趣味元素,教學效果將會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4.注重滲透情感教育

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實踐能力。

通過對這堂研學后教的設計和實施,課后的反思和科組前輩們的指導,筆者深刻地認識到:一節好的研學課不單要設計好的研學案和研學任務,更要在實施的過程中關注王初明教授提出的關于成功習得語言的準則,采用區教研室小學英語科提出的“小學英語IIO課堂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切實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2011版)【M】 .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07.63

[2]王初明. 解釋二語理論習得,連接論優于普遍語法 【M】.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2000.11

[3]陳劍.對一節展示課歷程的回顧與評析 ,中小學外語教學【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15

猜你喜歡
研學后教二語習得
淺析中國學生習得英語存現句常見的問題及原因
高職院校英語視聽說教學改革探究
二語習得的關鍵期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獨立學院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生英語寫作母語遷移影響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