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016-07-04 15:32袍孜亞·沙黑多拉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關鍵詞: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漢字

袍孜亞·沙黑多拉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學習語言,并且能夠利用這種語言在自己的日常交際活動中進行交際。衡量一個人是否掌握語言工具性的標志之一,就是看學生能否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語言,而不是看他對這種工具的理解。我認為,對語文課程的定位,目的在于肯定語文課程是一門以“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為基本點的課程,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都必須立足于“語言文字運用”,也即要求我們樹立“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觀,把“語言文字運用”作為語文課程的一切教學活動與教學設計的核心指向和基本出發點,把培養和發展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作為語文課的根本任務。那么教師怎樣優化教學方法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呢?

一、在觀察字形中揣摩字義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它由表形文字逐漸演變成表音義的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于一體的特性,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和表意性。根據這一特點,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我們注重把握和透視漢語言文字構成的特征,就可以揣摩出語言文字的字義。古人造字通過“仰觀俯察”,憑著對客觀事物的直觀認識,從感性出發,將自然之象概括為文字?!叭铡薄吧健薄按ā薄澳尽?、十二生肖文字的出現,以及“魚”“鳥”羊“等無不是古人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后概括為了語言文字。同時古人總是力求在漢字形體上體現出事物或行動對自己的感受,將它如畫般表現出來,讓別人能直觀地感受它。例如,“上”和“下”無形可像,就在一條長線的上下分別畫一條短線來表示;在“木”下加一條短線表示樹根;在刀口處加一條短線表示刀刃;“兇”字是指地上有一個深坑,走路的人沒看見而踏空掉進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間的“×”符號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種驚嚇的感覺和危險的情形;“休”由一個人字和一個木字組成,表示人靠在樹上休息;“從”字兩個“人”,表示一個人在前面走,另一人在后面跟從。漢字總是將意義附在具體的形象上,讓人“視而可識,察而見意”。因此在語言文字教學中一定要針對漢字象形表意的特點,盡量減少機械記憶,注意字形與字義的聯系。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在寫作方法上領悟文字

一篇文章會有多種寫作方法,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可引領學生認真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又是如何表達真情實感的,從中感悟出語言文字的妙處及表達效果。如學習《荷塘月色》一文,首先引領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悅情感,在此基礎上,默讀思考,體會作者是怎么表達出這一情感的,哪一方面寫得特別好。通過著力理解感悟“心里頗不寧靜”、“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及月下荷塘、塘上月色等,這樣引領學生結合文章的意脈和作者的情脈,從而領悟作者巧妙運用語言傳情達意的方法和奧妙,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比如《林黛玉進賈府》,我沒有組織學生觀看電視劇《紅樓夢》,也沒有向學生展示與《紅樓夢》相關的圖片資料,而是通過“點評式讀書法”的介紹和運用,再加上對欣賞方法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盡可能地貼近文字、走進文字,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從而領略文字所蘊含的豐富內容,從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學大師運用文字的高超技藝,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學習文中“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边@段文字時,我就提示學生特別注意“愁”、“病”等詞來體會她的“體弱多病”,注意“含露目”一詞來體會她的“多愁”。接著對這一段文字點評到:林黛玉乃“氣質超凡脫俗,美貌多愁,體弱多病”。這樣,不僅使學生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一步步地走進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寫人物的性格特點,還提示學生要培養良好的欣賞習慣。

“認真揣摩語言,細細咀嚼品味”。其實就是讓學生將那些朦朧膚淺的感覺用文字進行加工、提升從而表達出來的過程。換言之,也就是引導學生讀文學作品從“看熱鬧”的層次提升到審美鑒賞的層面。這樣的教學處理,既避免了學生淺嘗輒止的不良思維習慣,又使學生能更明確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讀名著,提高鑒賞力。

三、在情境中體味情感

創設教學情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出于教學目的的需要,依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創造出師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統一、融合和步調一致的情緒氛圍。尤其對于語文教學,它特別需要情感的投入,需要氛圍的渲染,需要情境的體驗,需要心靈的溝通,以便創造出一種高雅的藝術境界。因此我們可以說情境是一堂語文課的“小天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起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在交流中體驗樂趣

語言文字的魅力是無窮的,只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說”、“想說”、“會說”,“樂寫”,語文課才能真正散發出迷人的光彩。因此在教學中營造濃厚的說話氛圍,千方百計的讓學生敢說、敢寫。如在課堂上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敢于質疑;精心設計隨堂練筆;在傳統節日前夕叫學生以文字的形式送給老師或者父母祝福等,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表達交流,在說話寫作訓練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等。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練,才能形成語言文字的能力。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我認為在教學方法上應該嚴格遵循語言文字教學的內在規律,不僅要追根溯源,引導學生了解祖國語言文字燦爛輝煌的歷史,而且要通過閱讀、表達等多種扎實有效的訓練方式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更要大力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思考和探究意識,豐富、提升學生的精神內涵和思想境界。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我們要扎實做好語文課程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領域的教學,切實推進語言文字的運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猜你喜歡
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漢字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漢字這樣記
漢字這樣記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語言文字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