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課堂教學的最新嘗試

2016-07-04 20:16呂曉芳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關鍵詞:畫板圖象課件

呂曉芳

一、利用活潑新穎的呈現形式,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生活中軸對稱》時,我利用課件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軸對稱圖形,又通過蝴蝶的飛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將一只蝴蝶定格,放大成為平面圖形,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被激發出來;在講授“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我借助于多媒體工具,演示兩圓相離、外切、相交、內切、內含的運動變化過程,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來展現幾種位置關系,學生通過觀察、自主探索,就發現原來兩個圓的運動會產生這么多的可能情況,他們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再根據圓心距與半徑的關系對兩圓的位置關系進行驗證。這樣學生就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親自去觀察與體驗,更強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增大課堂容量,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增大課堂容量,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次函數的性質是初三階段學習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在練習本上或黑板上畫出一個又一個二次函數的圖像,既費時又費力,一節課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畫圖像,性質的發現與歸納反倒成了配角。如何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并能熟練掌握二次函數y=ax2+bx+c的性質?我采用了《幾何畫板》軟件來探究二次函數的性質,極大提高了課堂效率??梢韵茸寣W生利用基本方法和步驟在草稿紙上畫出二次函數y=3x2+2x+1的圖象。下面再利用幾何畫板將參數a、b、c分別輸入一些數字。將電腦上繪制的函數圖象與學生自己所畫的圖象進行比較,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利用幾何畫板還可將參數a進行變化,引導學生觀察圖象相應的變化。這樣學生能非常清晰、直觀并迅速地觀察出函數圖象不同的變化。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幾何畫板,不僅增大了課堂容量,而且將因參數改變而引起圖象改變的動態過程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解決了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術化抽象為直觀,化靜態為動態,幫助學生輕松獲取知識

初中數學的理性知識成分太重,傳統教學片面強調邏輯思維訓練,缺乏充分的圖形支持,缺乏供學生探索的環境,傳統的“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滿堂灌”的數學教學手段,在處理數學上的一些動態問題時,顯得無能為力。而信息技術融合了聲音、文本、圖像等元素,具有多媒體的演示功能,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把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化抽象為直觀,化靜態為動態,幫助學生輕松獲取知識。我還利用《幾何畫板》演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先作一個任意的等腰三角形,畫出底上的高線、中線和頂角平分線,并測量出它們的長度;然后拖動頂點,觀察在三線的長度發生變化時,點的位置所發生的變化(學生很快就會發現互相重合),進而啟發學生從實驗結果中去尋找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的性質。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只需給學生提供一個問題背景,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觀察、比較、驗證、歸納結論,經歷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從而使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很自然地納入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不僅使教師擺脫了“說不清楚”的窘境,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幫助學生輕松獲取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卻只能被動地參與。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倡導新型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多媒體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和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及時反饋。讓學生可以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中,按照自己的現有學習基礎、獨特的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要學習的內容,選擇適合本人水平的練習。這種交互方式對數學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形成學習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初中數學的復習課與習題課,尤其適合人機交互的學習環境,因為教師完全有能力制作這類課件,從課前復習,例題講解,到鞏固練習作業,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可以設置成不同的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相應層次,當然還有機會進入高一層次。這樣,在信息化環境下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機械訓練中解脫出來,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從而更好的完成自我構建過程這種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種主動參與活動,就為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使學生能真正體現出學習的主體作用。

五、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深度融合應注意的問題

1.應實現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優化融合。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后進入課堂,靠信息技術來服務教學有著明顯的優勢,極大方便了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使傳統教學面臨著極大挑戰。但是,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雖有弊端,卻依舊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手段。有些較為復雜的問題,教師可以只用三言兩語就講得清清楚楚,而且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邏輯力量,這是現代手段所無法代替的,其簡便易行也是現代信息技術所不可企及的。實踐表明,最成功的教學活動應該把傳統方式和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融合。

2.多媒體課件在制作時應不求時髦,但求實用;課件的使用應融合于課堂教學內容之中。針對以邏輯推理、抽象思維為培養目的的數學教學,課件中存儲的內容要精練,畫面要簡潔,講解和推導應該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完成。為輔助解決數學中數形結合的難點,理解抽象于生活而又指導生活的數學思想。我認為,應根據數學學科自身特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將課件設計成一些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系的板塊,讓老師能按照自己組織教材的需要,針對各自不同的教學思路,靈活調用各板塊里的內容,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展現自己的教學風格。

猜你喜歡
畫板圖象課件
函數y=Asin(ωx+?)的圖象
從圖象中挖掘知識的聯結點
“有圖有真相”——談一次函數圖象的應用
一次函數圖象的平移變換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七彩畫板
七彩畫板
七彩畫板
提高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