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深患者談康復

2016-07-05 10:18張進
特別健康·上半月 2016年1期
關鍵詞:西汀副作用精神疾病

張進

誤診難以避免

從現有醫學實踐看,精神疾病藥物的有效性是顯而易見的。這好比拉一下燈繩,燈就亮了。吃藥就相當于拉下開關,只要藥物到位,患者的癥狀自然就能緩解。

但現實總比理論復雜得多。據我觀察,單一的精神疾病并不難治。比如說,單相抑郁癥,即使到了重度,也可按圖索驥,用上一兩種抗抑郁藥,大約六到八周內癥狀就能緩解;即使運氣實在糟糕,換上一兩次藥也能見效。然后維持治療幾個月,或可臨床治愈,進入減藥階段。

比較難治的是雙相。雙相之所以難治,首先在于確診困難。

雙相在發作之前,大多表現為單相抑郁,患者很少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的體驗。很多患者往往在多年后追溯病史時,才會隱隱約約想起自己或許有過輕躁狂的跡象。也有約五分之一的雙相患者,以躁狂起病,這又會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癥。

正因為如此,大多數雙相患者都被誤診過。來自歐美國家的統計資料表明,雙相患者平均要經過八年才能確診。69%的雙相患者曾被誤診為單相抑郁、焦慮癥、精神分裂癥、人格障礙和物質依賴等。

其次,雙相即使被確診,治療起來也比單相復雜得多。主要原因在于雙相患者總在抑郁和躁狂兩極間游走或震蕩,假如再合并抑郁、焦慮、強迫,或者人格障礙、成癮行為,種種癥狀相互牽制,治療時就會投鼠忌器,顧此失彼,很難下手。

患者自身情況,也是不能不考慮的制約因素。比如,有的患者肝功能不好,或者血糖高,某些藥就不能使用;有的患者體質較弱,對藥物副作用耐受性差,選擇余地就會變小。

“治療窗”的概念

由此,我提出“治療窗”的概念。

我認為,一種復雜的精神疾病,如果合并多種癥狀,加之患者本人個體情況復雜,其治療的時間和空間就會被限定。

這個治療時空,或可比喻為一個窗口。單一病癥的治療窗口較大,隨便怎么治都能見效;而病癥每復雜一分,治療窗口就縮小一分;復雜到一定程度,有限的窗口就會被橫七豎八的木條遮蔽,且時刻在發生變化。一個精神科醫生的高下之分,就在于他能否把握這個稍縱即逝的時機,把藥物投進窗口。

首先,他要能準確識別各種癥狀的本來面目(它們經常是隱晦的或含混的);其次,他必須宏觀把握,通盤考慮,綜合處理各種癥狀。要點不可缺,次序不能亂。否則,就會顧此失彼,“按下葫蘆起來瓢”,對沖治療效果。

《史記·淮陰侯列傳》云:“時乎時,不再來?!彼^時機,就是指那種一旦失去,就再也不會回來的東西。對于治療精神疾病,時機就是如此重要。

比如,患者本身包括其心理狀態等內環境,就是一個變量。如果他身體狀況佳,活力十足,他對于藥物副反應的耐受性就較好;反之則差。這個時候,對治療窗的判斷,就是看患者體內的血藥濃度范圍。只要合并用藥不超過治療窗的上限,就可以抓住時機,大膽用藥。

用藥是一種藝術

兩年前,我患雙相,未能被醫生識別。耽誤半年后,病情惡化,陷入深度抑郁,幾成亞木僵狀態。

后來求北京安定醫院姜濤大夫,他根據我治療半年無效這個信息,猜測我有可能是雙相;又根據我當時的低動力狀態,判斷我是去甲腎上腺素不足。

于是,他先使用對去甲腎上腺素有強刺激作用的瑞波西汀,意在把我從深度抑郁中提上來,同時試探一下會不會轉躁,是不是雙相;而為了防止可能發生的轉躁,又并用碳酸鋰,以防不測。后者是一種老牌的情緒穩定劑,是治療雙相的傳統藥物,同時有增效作用。

我推測,當時他的考慮應該是:如果我是雙相,碳酸鋰則為瑞波西汀保駕護航;如果不是雙相,碳酸鋰則可作為增效劑,協助瑞波西汀發揮作用。

一周后,我的狀況沒有絲毫改善。姜濤判斷我抑郁太深,又加上SSRIS系列的抗抑郁藥舍曲林協同作戰。10天后,藥物突然起效,半年的陰霾一掃而空。姜濤見我好轉如此之快,判斷我已有轉躁苗頭,確信是雙相,立刻大規模調整用藥,停掉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瑞波西汀,減半舍曲林;同時加上奧氮平壓躁狂。

再過一周,又加上一種偏于抗抑郁的新型情緒穩定劑拉莫三嗪,以防止壓躁太狠而轉郁。從此治療方案穩定下來,并逐漸進入減藥周期。

整個過程,對治療窗口的把握,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起承轉合,如行云流水。

是不是,任何技術修煉到一定程度,就會是美?

對未知常懷敬畏之心

我發了幾篇探討抑郁癥藥物治療的文章后,引來一番關于“如何治病”“吃藥不吃藥”的爭論。

類似的爭論由來已久。面對精神疾病,確有很多人反對西醫,反對吃藥看病,主張心理、中醫、針灸、靈修、瑜伽等等,認為這些療法見效快,不痛苦,無副作用,可以治根,永不復發。

針對討論,我表達我的看法:

1.現代醫學承認自身的局限性,承認治療精神疾病的復雜性和長期性。比如,對于抑郁癥,統計表明,治療的有效率在70%。雙相情感障礙則更低些。

這確實不令人滿意,但畢竟,全中國有病歷記載的3000萬抑郁癥患者,大多數是通過西醫治愈的。如果放棄西醫和藥物治療,能否找到其他替代方式?如果不能,那么暫且不要否定西醫。

2.關于治本。其實,在很多時候,治標和治本,差別不是那么大。醫學上本來就有“對癥治療”和“對因治療”之說,并無高下之分。對于很多疾病,緩解癥狀足矣。比如感冒,它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不加治療,一個星期左右也可自愈。治療感冒,只要能緩解頭疼、鼻塞、咽痛癥狀就行,何必治本?

3.關于副作用。副作用確實存在,但也沒那么可怕。副作用出現的概率非常低,并不總是出現。副作用的大小,和患者本身關系很大,也與他服藥時的內環境有關。無論如何,副作用和精神疾病對人的摧殘相比,微不足道。因此,在疾病和副作用之間,應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4.關于復發。精神類疾病治愈后確實容易復發,但并非無規律可循。經驗證明,只要在規定時間段內,嚴遵醫囑,堅持服藥,鍛煉身體,輔之以心理調適,則復發的可能性并不大。

5.關于療法之爭。我認為,鑒于精神疾病的治療總體水平不高,還有很多未知數,因此不要輕易否定別的療法,更不能為了宣傳某一種療法,不顧事實,夸大自己,貶低別人。

概括而言,當下西醫治療精神疾病確實不夠理想,但暫時沒有別的療法可以替代。它是無奈的選擇,也是最不壞的選擇。如果為此否定和放棄西醫治療,只單一嘗試其他療法,后果難測。而勸告患者不去看病吃藥,對己對人,都風險極高。

猜你喜歡
西汀副作用精神疾病
徐長風:核苷酸類似物的副作用
輕型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無形”的病痛——關懷精神疾病人群
3 當我們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別被副作用嚇倒
安眠藥可以這樣吃
長春西汀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腔隙性腦梗死的前瞻性研究
試論人類精神疾病觀的發展與演變
氫化可的松嚴重副作用1例
瑞波西汀的非抗抑郁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